APP下载

大棚草莓土壤消毒防病技术研究

2017-03-08顾建芹秦淑平方群英王建军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4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闷棚红心灰霉病

王 华 张 敏 卫 勤 李 栋 何 吉 顾建芹 秦淑平 方群英 王建军 曹 云(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00)

大棚草莓土壤消毒防病技术研究

王 华 张 敏 卫 勤 李 栋 何 吉 顾建芹 秦淑平 方群英 王建军 曹 云(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00)

为减少大棚草莓土传病害红心根腐病、灰霉病、白粉病的发生,特进行了草莓大棚的土壤消毒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加灌水闷棚和施用微生物制剂对水根灌,对草莓红心根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能有效减少灰霉病与白粉病的发生,且对草莓生产安全。

草莓;大棚;土壤消毒;防病技术

目前奉贤区种植草莓主要为大棚栽培,其草莓生长快、上市早、效益高,但因大棚有密闭性、高温、高湿、连续种植等特点,草莓病害的发生也较为严重,尤其是红心根腐病、灰霉病、白粉病等土传病,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草莓的产量与品质。对此,笔者进行了大棚土壤消毒防病相关技术研究,以期通过物理、化学等处理方式,有效防治草莓土传病害,为确保草莓安全生产、减少用药、探索防病新技术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草莓大棚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奉贤区泰日镇墩头草莓合作社两个靠近的棚(A棚、B棚)中进行,该地草莓连作4年,主要病害有红心根腐病、灰霉病、白粉病,灰霉病为中等发生,红心根腐病、白粉病为轻度发生。供试草莓品种为“章姬”。

1.2 土壤消毒方法

A棚,利用7、8月高温天气,设处理:(1)每667 m2施生石灰100 kg+灌水闷棚30 d;(2)每667 m2施生石灰75 kg+灌水闷棚30 d;(3)灌水闷棚30 d;2015年7月31日开始闷棚,这3个处理均覆盖地膜,闷棚30 d后打开,于9月3日移栽草莓苗。

B棚,在7、8月移去大棚覆盖薄膜,变为露天种植,设处理:(4)草莓移栽后3 d,每667 m2施哈茨木霉微生物剂1.5 kg(对水根灌);(5)金科瑞重茬微生物菌剂2 kg(对水根灌);(6)未消毒区(CK)。

A棚与B棚在草莓种植期间的日常管理均一致。

1.3 调查方法

草莓移栽30 d后,考查各处理草莓病害发生情况。红心根腐病,在草莓移栽后50 d左右,每处理调查所有株数,查看发病株数。灰霉病,在12月中旬,每处理调查3个点,每点调查120株,查看发病株数。白粉病,在翌年2、3月,每处理调查3个点,每点调查120株,查看发病株数。计算公式: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心根腐病

表1表明,处理(1)、(2)、(4)草莓红心根腐病的发病率均为0;处理(5)、(4)分别为0.1%、0.5%,处理(6)为2.7%。表明土壤消毒处理可有效杀灭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对红心根腐病的防效较好。

表1 不同土壤消毒处理的草莓病害发生情况比较

2.2 灰霉病

表1表明,处理(1)~(6)草莓灰霉病的病株率分别为1.94%、2.22%、5.83%、0.28%、0.56%、18.89%。表明土壤消毒处理可明显减轻灰霉病的发病率。

2.3 白粉病

表1表明,处理(1)、(4)草莓白粉病的发病率均为0,处理(2)、(3)、(5)、(6)的发病率分别为0.56%、1.94%、0.28 %、5.83%。表明土壤消毒处理可明显减轻草莓白粉病的发病率。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消毒处理可有效杀灭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对红心根腐病的防效较好,同时,可明显减轻灰霉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

由于草莓是鲜食水果,对化学农药的施用要求较严格,而采取物理消毒(土壤高温消毒)及施用微生物菌剂的方法进行病害处理,既可降低病害发生的程度,又可减少用药次数,且对草莓生产安全,因此,该方法可在草莓栽培中应用推广。

2016-07-11

猜你喜欢

闷棚红心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闷棚”里面门道多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一颗“红心”,只为一个使命
红心巨岩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白粉病及其对黄瓜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休闲期温室土壤的科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