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2017-03-08刘昊宗
刘昊宗
摘 要:水资源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随着人类文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根据我国目前的水资源使用和管理情况来看,相关部门对水资源的配置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制约,文章通过对各地水资源配置的研究和调查,对未来我国水资源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流域 水资源 配置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流域资源,但是地域复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因此采取合理的手段对水资源进行配置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对资源的基本要求。我国根据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将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为水资源配置的科学依据,使我国流域水资源的配置水平达到更高的水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能源。
1.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
根据我国目前对流域水资源的配置手段来看,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配置体系,但是对水资源配置的具体涵义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对此可以借鉴国外许多在流域水资源配置上的成功案例,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我国的流域水资源一直处于短缺和分配不均匀状态,重点表现在西北和东南地区的水资源分配不均上,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为此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有关学者的高度重视,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希望通过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问题,阻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使地方的经济和环境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我国在研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的问题上,也借鉴了国外的许多先进经验和研究理论,初步确定水资源配置的基本框架,使我国水质资源配置的真实情况能够与理论研究相符,在次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使未来的水资源的配置达到一个更高水平,既能够满足国民生产生活需求,也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2.对流域水资源的配置研究分析
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因此,在进行水资源配置时,要考虑到对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效果,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之后再展开水资源的配置工作。目前我国的水资源配置只限在径流性水资源上,对水资源的总量和操作框架并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此外,还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根据水资源配置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充分优化水资源配置全过程。
3.水资源的配置研究
根据国外对水资源的配置研究可以发现,国际上主要依据水资源的内在机制的划分,考虑成本价格、水资源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手段等方面。因此,可以这样说,现有的水资源的配置手段主要依托于市场配置、综合配置和行政配置等模式,其中还包括用户的参与,配置模式基本以国家機制为准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于传统的政府配置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化水资源配置的需求,水资源配置主体开始脱离政府的管制,呈现出一定的自由性。目前水资源配置主要以行政命令基准,有些地方根据市场模式和用户参与模式进行,这种多元化的配置更加体现出水资源配置的自由性和灵活性。
4.水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水资源配置的历史比较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水资源的研究系统较差,整体性不够完善,在实行过程中出现脱离了社会科学的现象,忽略了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特点。下面将简单分析我国目前水资源配置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1水资源配置理论不科学、不完善
有些地方政府采取“以需供水”的水资源配置模式,将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分开操作,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过分强调通过工程建设从大自然中掠夺水资源,没有珍惜水资源,对环境保护工作做得也不到位,造成了河道断流、土地荒漠化、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等环境问题频频出现,没有体现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价值。而有些地区采取“以供定需”的水资源配置理论同样分开考虑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问题,没有考虑到水资源的可供应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互依托的关系,将水资源的配置工作单独进行考虑,导致无法和经济发展向平衡,没有实现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忽视了水资源的真正价值,忽视了水环境的改善和治理工作,忽视了人为污染造成的破坏,虽然也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指导,但更多的是理论和概念模型的设计,并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
4.2水资源合理配置目标单一
根据目前水资源的配置目标来看,存在着大部分目标单一的问题,大多数地方政府无非是强调利益最大化或者就是供水损失率最低化,当这些目标在真正实施时,就会和涉及到的目标量化发生冲突,并不能真正实现每个目标。况且对水资源的配置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环境和经济的整体性。在进行水资源的配置时,大多数只考虑到控制水量和流速,而往往忽视了对水质的配置,只进行定量改造没有进行定量分析,只注重方案的执行与否,不关心对方案最后的分析和评价。根据目前的模型应用范围来看,流域地区的水资源研究重点在特定的灌溉区、河流水库,在西北部的地区并不具备推广价值。从本质上看,水资源的配置是一个复合型的、多层次的目标决策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目标最优化、单一的整体性和有限功能的模型结构,应该向多层次、分散性、协调统一的模型系统发展,由个人决策导向转向为群体共同参与的模式发展。
4.3缺乏有机的补偿和奖励机制
流域系统具有水利联系性,包括上游用水对下游的单一外部影响性。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在容易获得水资源的上游地区,用水效率较低,而在下游的平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比较密集和频繁,这就使水资源的配置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上游对下游的水资源进行利益补偿,下游的部分经济损失和上游的节水潜力进行互换,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了水资源,还使上下游双方共同获益,实现了双赢的目标。
通过对同一地区的内部流域调查发现,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水资源属于公共资源,投资和收益的主题具有分离性,如果没有适当的节水奖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出现滥用的后果。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水资源稀缺导致市场急需转型,随着微观水价格的改革和实施,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管理也显得日益重要。然而节水激励机制仍未健全,对市场的引导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水资源价格偏低,节约的成本比收益还要高,节水的投入产出效益主体异化。
5.水资源配置的发展方向
5.1建立现代水资源的认知模式
传统的水资源配置模式过于单一和静态化,为了使水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应该建立天然——人工的动态水资源循环模式。这种模式是站在研究的视角上,将一元化的静态的水资源配置模式转化为实测——分离——耦合——建模——调控的双元化动态水资源循环模式,能够清楚地刻画出水资源的循环过程,全面了解人类活动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从而更科学、更系统的开展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5.2建立以流域水资源为基础的配置模式
流域水资源具有复合型和整体功能性的特点,对其进行配置首先需要从单一的社会经济用水配置发展为社会经济和流域生态环境结合的模式,将“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用”
模式,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其次将狭义的流域水资源拓展转为广义的资源量的配置,比如考虑降水带来的影响,将无效降水转化为有效降水等。
6.结束语
文章主要就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首先简要阐述了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含义,接着详细分析了我国流域水资源的配置研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发展方向做了相关的论述。总之,为了使我国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研究我国水资源的配置现状,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一种更高的配置模式。
参考文献:
[1]龙艺.沱江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开发利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1(46).
[2]何俊仕,陆超,胡春媛.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