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所长急了:棉花怎么不“白”了?
2017-03-07慈典
慈典
“铃铃铃……”10月中旬的一天早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克拉玛依市纤维检验所所长丁纪念办公室骤然响起。
电话那头是克拉玛依市华银棉花加工厂负责人焦急的声音:“克拉玛依市纤维检验所吗?我是独山子华银的负责人,我们昨天收到的公证检验数据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白棉4级和淡点污2级?”
类似的电话最近已经接到过好几次了。往年的10月,新疆棉产区都是以白棉2级和白棉3级为主,而今年,尤其是近几天,白棉4级和淡点污2级的出现令很多棉花加工厂厂长头疼不已。
丁纪念从接到第一个电话起就亲自调查该问题。首先通知技术负责人加强对棉花批次的审核,同时要求HVI负责人加强操作员手法的监督,要求技术负责人和设备维修员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然后对前两天的留样连同感官检验负责人进行了感官检验复检,并亲自对当天的样品进行感官检验。
一套流程親自督办下来,丁所长发现,棉花颜色级反常并不是自己实验室的检验出了问题,而是棉花自身的质量差异。
丁所长的忧虑
“现在排除了检验结果的问题,可是为啥棉花颜色级差异这么大呢?”丁纪念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迎难而上的人。虽然做了20多年的棉花检验工作,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棉花质量问题,丁所长充满忧虑。
他叫上棉花质量监督检验科科长王钰淞和他一起,马不停蹄地赶往辖区内的加工企业展开新的调查。他们在轧花机旁对正在加工的皮棉和棉籽仔细查看,又来到了皮棉滑道上抓取正向打包机中输送的皮棉进行查看,最后又来到籽棉货场与负责人谈话了解情况。
通过仔细的调查和走访企业,丁纪念得出结论:此次棉花颜色级降低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天气原因,因为棉花采摘季节雨水较多,棉花的雨锈有所增多,棉花反复受潮造成颜色级下降。由于人工成本的上涨,新疆主产棉区采用机采方式采摘,棉花的杂质本身就很大,势必颜色级会有所影响。另外,机器采摘方式日趋成熟,采摘完的籽棉自动打包存放,方便了存放,却造成了晾晒的困难。其次是由于2016年夏季新疆部分地区受到洪灾有绝收的农户,加上前期价钱走势不明朗,很多加工厂害怕收不上棉花,对籽棉的收购放低了要求,尤其是超水棉也有收购。棉农更是因此将机器采摘时间放到了晚上,这样就会增加棉花重量,获得更多的利益。超水棉是导致棉花颜色级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前期价格较好,不少农民打了落叶剂,或是由于下雨使落叶剂的效果没发挥或是急于采摘叶子还是绿色的,机械采摘后叶绿素混合在棉花中还造成了棉花的回潮率加大,也势必会使颜色级有所下降。
做好棉企的质量帮手
克拉玛依纤检所立即将这一情况向辖区内的棉花加工厂进行通报,并提醒加工厂收购棉花时注意事项:严格控制棉花的回潮率,对超过15%的超水棉拒收。
“仪器化公证检验真是及时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126团加工厂的负责人说,“要等用棉方给我们反馈棉花质量下降,大批量的棉花已经加工出来了,只能降低价格出售,加工厂势必要有很大的亏损。自从第三天看到了公检数据,我们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团长和分管棉花加工厂的兵团副团长立即转变了收花政策,严格把控质量关。”
虽然这次棉花质量下降跟检验机构无关,但是丁所长心里的忧虑仍未消除:多年来一直稳定的棉花质量,突然颜色级下降,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回到办公室,丁纪念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几十年来,新疆从未在10月出现白棉3级以下的棉花,因此造成了加工厂检验员的麻痹大意,依靠经验判定颜色级,流于形式地记录,并没有到标准光源下去比对颜色级。以后纤维检验所的监督检查要着重对辖区企业做“一试五定”的重点检查,并向企业宣传到位,让他们知道重视质量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自觉加大检验力度。
他还想到,新的采摘方式造成收购压力增大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超水棉的客观存在、晾晒时间不足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专业纤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实验室的检验能力建设,应付不断变化的棉花市场。同时,也要尽可能帮助企业预防棉花收购及加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棉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