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际汉语教师职业操守与规范

2017-03-07陈娇杨本科颜时姣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外语汉语职业

陈娇+杨本科+颜时姣

职业操守与规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般社会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又带有具体职业或行业的特征。具有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由于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与不同职业的具体条件和人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因此易于实践,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新兴的、特殊的行业,其特殊性表现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当中。就目前看来,年轻的国际汉语教师队伍既没有形成自己的行业规范,也没有官方文件加以约束。国家汉办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当中提出了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和激情、热情、感情(即“三感三情”),但是使用范围有限,对于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师并无此“三感三情”的号召。十多年前,玉溪师范学院的刘晓娟老师在《论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行为规范》一文当中阐述了自己关于对外汉语教师(旧称,现在称“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行为规范的看法。应中国教育部的提倡,2011年来,来华外国学生的称呼已由原来的“外国留学生”被各教育厅纷纷不成文地改成了“国际学生”,还有自2013年起,对外汉语这一学科也被正式被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国际化进程中,汉语国际教育也在这样的一股潮流中不断推进,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师人数逐年增长,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对国际汉语教师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遵守我国制定的相关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以下是本人除此之外的拙见:

一、承认差异,但不歧视

就教学对象——国际学生而言,由于各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差别迥异,教学对象有可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取向……但是在教室里,他们都是“学生”,是来“学习”的,是来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的群体,更是主体。因此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是教育者,更是中华文化的诠释者和传播者,应该无可厚非地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评价他们学习的时候,还是进行心理辅导和开展学生工作的时候,甚至是平日里与其交流来往都要做到真实客观,将每一个学生都放入学生整体当中去评价和看待,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或是有色的个体。作为国际学院的一名汉语老师,由于生源国的问题,笔者曾听到个别汉语老师指着印巴学生嘲讽他们是在本国呆不下去而跑过来混的难民;还有老师在课堂上跟穆斯林国的学生讨论“一夫多妻”话题而横起冲突,指学生国家男尊女卑,不讲人权;也还有老师课堂上当面训斥性格内向而不愿开口的学生“不想学就回国去,别在这儿浪费时间和金钱”;更有甚者还因为有些非洲学生身上的体味,拒绝其靠近并当面说“你身上有味道,离我远一点”……如此种种,皆是差异下产生的冲突和歧视,每位汉语工作者都应以此为戒,还学生一份理解和尊重。

二、表明立场,但不争辩

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内容是汉语语言本身,但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牵涉到教师或者学生的不同立场。在面对这样情景的时候,国际汉语教师首先应该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理智做到不争辩,但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不争议不放弃。例如学生说起台湾是一个国家的时候,珠穆朗玛峰归属尼泊尔的时候,中国人路见不平只是动嘴不动手的时候,食品不安全无法安心饮食的时候,等等。此时此刻,汉语教师们应该机智从容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但又要避免面红耳赤跟学生正面冲突。无论课堂内外,能够维护民族形象和国家尊严,是一个中国公民最基本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更是一个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必备的素质。

三、教学相长,认真活泼

国际汉语教学对绝大多数母语是汉语的汉语教师来说,其教学内容常常是习焉不察的。就因为作为国人的汉语教师们对汉语是习得,而教学对象们则是学习汉语的,所以,在遇到自己平时没有遇到或者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认真研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不能以各种“似乎”、“可能”、“应该”或“差不多”去搪塞和应付,绝不忽悠学生。例如:有一次一名巴基斯坦学生课上提出:姐姐和妹妹,可以说姐妹,那哥哥和弟弟,也可以说哥弟吧?笔者纠正说应该是“兄弟”;学生又问为什么,其实此时笔者只确定“兄弟”是对的,但是作为海南人,平日的海南话里,也有“哥弟”的叫法,一时间不确定这样的说法,不好再多做解释,保险地只能说,汉语里,和“姐妹”相對的说法一般是“兄弟”,而不是“哥弟”;然而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还是又跟学生说了一句,待老师课下再查证一下是否有“哥弟”这一对应词语下次再为大家解答。此刻实觉心中有些“虚”,但终究还是坚持“实”了一把。同时,还要丰富汉语教学的形式,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给学生一个高品质的课堂,不能教学比赛、录像课堂、微格教学、慕课微课一个样,真实课堂一个样,应该让学生成为优质课堂的真正受益者,把“技术强教育”、“科教兴国”应用到实处,这个“国”不只是本国,而应该是国际,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汉语教师们,也应该搭乘信息化的列车,载着外国的莘莘学子们奔向求学之路。

四、外语流利,但不依赖

汉语教学过程当中借助外语这一媒介语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过多使用外语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一是外语先走,比如有些老师使用英语教汉语,造成了英语先进步,汉语后尾随的后果,英语成了汉语进步的拐杖,这样与我们汉语教学的初衷就相背离了,不可避免地也会造成学生们语言学习的负迁移。二是老师的外语比学生的汉语进步快,我们是汉语的教师,不是外语的学生,用沉浸式教学法教授汉语是国际汉语教师的优势所在,如果用外语教汉语,那么我们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大大降低,我们的职业价值也随之降低,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之势不可挡也。

五、保持距离,长期联系

由于社会风俗的差异,比如泰国人认为学生不分年龄都是可以拥有恋爱对象的(所以在泰国有三年级男生给四年级女朋友送鲜花的现象),因此国际汉语教师应该跟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亦师亦友,但也只能是友人,毕竟在鼓励学生学习和参加课外活动时,可以打个友情牌,也毕竟学生学习的理由之一,除了为国为家为自己,也可以为老师!而且国际校友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校友资源,长期和国际校友保持联系,为国内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乃至校际之间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这也是一种战略目标和感情纽带,可以促进校与校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往来,这也是对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积极响应——语言交流、友好来往、经济同盛、政治共荣,这一切皆起于汉语,起于师生缘分。

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国家汉办于2007年11月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除了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关于职业操守与规范标准,国际汉语教育工作者们也应当引起重视。古语云“修身治国平天下”,遵循一定的职业操守标准有利于帮助国际汉语教师们“修身”;教育乃国之根本,汉语教师们实则也在“治国”,而在当代,在全世界推广汉语和推崇中国文化,不也是“平天下”的壮举吗?综上五点拙见与建议,希望能为提高国际汉语教师职业操守与规范要求,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职业伦理学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2]刘晓娟.论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行为规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6).

(陈娇 杨本科 颜时姣 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570102)

猜你喜欢

外语汉语职业
学汉语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