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新线运营管理及其标准化模式探讨
2017-03-07叶学艳
叶学艳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310017,杭州∥工程师)
杭州地铁新线运营管理及其标准化模式探讨
叶学艳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310017,杭州∥工程师)
我国多地城市轨道交通已陆续进入建设和运营并举发展的阶段,对新线工程的效率和质量、运营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运营视角,阐述了新线运营管理的概念及内涵,运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管理原则,探讨了杭州地铁新线运营筹备管理模式及运营需求标准化的实践问题,为又好又快地促进地铁建设与运营良性互动发展提供借鉴。
地铁; 新线运营筹备; 新线运营管理; 标准化
Author′s address Operation Branch of Hangzhou Metro Group Co.,Ltd.,310017,Hangzhou,China
目前,杭州地铁已成网运营1号线、2号线(东南段)、4号线(首通段),运营线网长达81.5 km;地铁二期建设已全面启动,计划2019年前建成地铁2号线一期西北段和二期延伸段、4号线一期南段、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和富阳城际线、临安城际线(见表1);三期建设规划正在加紧报批。
杭州地铁已步入网络化建设和运营的发展新常态,如何又好又快地进行地铁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是摆在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者面前的课题。新线运营管理及其标准化工作是促进高水平地铁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安全运营、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本文从运营视角就杭州地铁新线管理及其标准化的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表1 杭州地铁一、二期线路开通时间
1 新线运营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杭州地铁根据所经历的1号线、2号线(东南段)、4号线(首通段)等新线的运营筹备过程,在借鉴国内同行经验的基础上[1-4],摸索出一整套适合新线运营的管理体系,运营需求对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引导[5]水平逐步突显,“设计为建设、建设为运营、运营为乘客”的理念已渐入人心。
新线运营管理包含新线筹备管理和运营需求管理两方面,是运营管理的前延和铺垫,是运营管理所依赖的“软/硬件”有效实现的前期工作和必要保障。新线筹备管理涉及运营筹划、人员招聘及培训取证、规章制度编制、运营介入建设、“三权”(调度指挥权、属地管理权、设施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保养)权)接管及人员进驻、运营演练及试运行、运营采购、试运营基本条件评估等管理模块,首条线路筹备还包括运营组织架构搭建、票价规则与有关规章制定等内容,包含人、机、料、法、环等各项要素。运营需求管理是根据运营管理经验对已完成工程进行全寿命周期检验、对新建工程设计和建设进行引导和规范的过程,是最大程度地实现运营功能需求、减少工程整改的有力手段,是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管理循环。其包含运营需求的合理提出,以及企业标准的编制、应用、修订等动态过程。
2 新线运营筹备模式及其标准化实践
新线运营筹备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新线开通能否实现安全运营、优质服务。在多线同时筹备开通的情况下,新线筹备工作模式标准化至关重要。经过1号线、2号线(东南段)、4号线(首通段)的摸索和实践,杭州地铁总结出一套新线筹备标准化模式。
2.1 充分重视运营筹划,全方位统筹新线筹备
根据新线建设工程筹划和计划开通时间,提前1~2年(若是首条线路提前2~3年),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周密编排新线工程运营筹划,采用工作分解结构法、关键路径法、里程碑法等形式,制定人员招聘及培训取证、规章制度编制、运营介入建设、“三权”接管及人员进驻、运营演练及试运行、运营采购、试运营基本条件评估等工作内容的时间节点安排,落实责任主体及前置条件,并从公司层面发布执行,实施绩效考核。在编制运营筹划时,注意结合以往筹备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确保工作项无遗漏、关键工作项有时间裕量;在实施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动态控制原理管理新线筹备工作。如图1所示。
(1) 根据最新的运营筹划,每月初从公司层面下达各部室筹备工作月度分解任务,实行绩效考核。
(2) 针对专题工作模块,如规章制度编制、“三权”接管及人员进驻、运营演练及试运行、试运营基本条件评估等,编制专题工作方案,建立柔性临时组织——工作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分工与时间要求,有序组织实施。
(3) 定期组织召开运营新线工作例会,全方位统筹梳理、协调运营筹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控,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调整运营筹划。
(5) 落实专人编制新线工作(半)月报,向集团高层、建设方和运营方及时传达新线筹备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图1 新线运营筹备PDCA管理
2.2 提前谋划人员招聘,实现人员培训的标准化
针对轨道交通行业专业性强、技术密集程度高、人员培养周期较长的特点,以及人才争夺激烈的现状,注重招聘工作的前瞻性,提前2~3年谋划人才培养计划。紧绕新线开通节点目标,与轨道交通专业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成熟招聘平台建立紧密合作,针对业务骨干和一线操作人员,采用社会招聘和订单培养、校园招聘等多种形式,多管齐下,确保人员及时到位。
根据人员招聘和入职情况,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组织专(兼)职培训师力量提前编写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并通过内部专家评审,实现人员培训及取证工作的标准化。如图2所示。
图2 人员培训取证流程
2.3 尽早介入新线设计,全过程参与工程实施
运营应尽早介入新线建设过程,把乘客和运营的需求贯彻建设过程始终,建立运营和建设的无缝对接机制,已成为各城市地铁建设的经验共识[2-5]。经过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杭州地铁的实施模式为:
(1) 建立管理制度。从集团层面颁布《运营介入新线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新线工程交接管理办法》,规范运营介入工程建设的阶段、程序、内容、职责等,实施“工可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需求书编制—合同谈判—设计联络—生产监造—施工安装—调试(单体—系统—联调)—验收—交接”全过程介入。
(2) 强化组织管理。运营层面确立新线管理牵头部门和对口协调建设部门,实施统筹管理;运营各相关专业统一纳入对应专业建设项目小组、轨行区管理办公室、验收交接委员会、工程交接工作小组、专项工作小组等柔性工作组织,全过程介入;从机电安装及装修阶段起,运营单位按专业、分区域建立新线工程跟进矩阵式管理网络(运营单位—部门—中心—班组),明确要求及职责,确保工程进展及存在问题报送信息准确、畅通。
(3) 建立协调机制。各专业项目小组通过会议(设计联络会、施工及调试例会、监理例会等)机制协调解决常规问题,涉及安全、重要质量等问题通过工作联系单形式提出运营需求或建议;从机电安装及装修阶段起,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建设-运营联席例会,协调新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关键路径和里程碑工作或其他重大等问题,若无法达成,报送集团高层以工程推进会或专题会议的形式研究解决。
(4) 突出重点工作。充分重视设计方案和需求书的对接讨论,建立设计方案和需求书“建设-运营会审”机制,在设计阶段明确功能需求,以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产生各类变更;针对里程碑工作,如变电所送电或接触网受电、工程车或电客车接车、接触网冷/热滑、综合联调等,建设、运营、承包商、监理等单位联合建立柔性工作小组,联合编制专题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与责任主体,有序组织实施。
(5) 实施闭环管理。所有介入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介入—发现—记录—报送—整改—复核—销项”PDCA闭环管理机制,针对每个问题,建设、承包商、运营等主体均明确相应的责任人,权责清晰;问题报表填制统一、规范,并由运营新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
(6) 重视信息管理。重视所有运营介入环节的信息记录和资料归档,做到决策(设计)、监督(监造)、执行(施工、调试、验收等)各阶段的会议纪要、过程记录、结果资料定期收集和归档,并由运营新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确保各环节信息可追踪溯源。
2.4 伺机实施工程交接,分批次开展人员进驻
新线工程交接是将新建工程的“三权”从建设向运营移交的重要环节,是开展试运营基本条件评估的必要条件。做好新线工程交接工作,是最大程度减少运营改造、确保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实现安全优质运营的重要保障。新线交接除了必要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外,还应注重交接各阶段程序卡控:
(1) 对应制定接管计划。集团公司新线工程验收交接委员会总体牵头组织、协调专项验收和建设向运营移交工作,制订专项验收计划、实施进度和质量管控,协调解决专项验收和移交存在的问题。根据验收计划和开通节点,运营层面有针对性制定接管计划和人员进驻计划。
(2) 着重做好接管前跟进。运营各专业跟进矩阵式管理网络成员全面介入设施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等接管前环节,通过巡查、旁站、参与等形式,全面熟悉各系统设施设备,同时按PDCA管理原则分级(A、B、C级)、分类(按专业、分区域)做好问题的记录[2]、报送,通过各类协调机制督促问题的整改、销项,最大程度减少接管后遗留问题,确保接管时无A级问题(涉及安全或重大质量缺陷问题)。
(3) 严格核查交接基本条件。按《新线工程交接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核查正线和车辆段(场)调度指挥权、车站和车辆段(场)属地管理权、各专业设施设备管理权的交接基本条件,若条件符合,按专业系统、标段,分批、分区域进行接管和人员进驻。
(4) 按交接流程做好接管。交接时,运营单位会同建设单位、承包商,按照合同要求严格实施设施设备数量清点和功能验证工作,完成交接备忘录、设施设备移交表、资料移交表、接管遗留问题记录表等一整套完整的交接资料,并按要求完成各方签章流程。接管后,运营单位按照运营规章制度进行常态化管理。杭州地铁新线工程“三权”交接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杭州地铁新线工程“三权”交接流程
2.5 穿插开展运营演练,保质保量完成试运行
根据GB/T 30013—2013《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以及新线工程运营筹划的要求和节点计划,由新线筹备归口管理部门牵头做好新线运营演练和试运行工作。
(1) 按照安全管理类、行车制度类、客运服务类、设备维护类、操作办法类、应急处理类的规章分类要求,及早制定规章制度编制(分类、分级)计划,在试运行前完成各类规章制度的编制工作。
(2) 结合“三权”接管和人员进驻情况,编制运营演练及试运行专项工作方案,确定运营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治安事件的应急处置演练科目(包含道岔故障处理、屏蔽门故障、列车救援、电话闭塞、大小交路折返、突发停电、火灾、突发客流、列车相撞、脱轨演练;市级综合应急演练等)及其时间安排,确定分阶段试运行的行车组织及其时间安排。
(3) 根据“三权”接管实际情况,按照联锁、IATP(点式列车自动防护)等运行模式,分阶段、分区段组织试运行,确保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最后20 d按开通试运营列车运行图行车[6],确保指标达标;根据试运行和调试情况,穿插开展各项运营演练,确保演练科目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要求,实现全员覆盖、锻炼人机磨合,并组织做好内部观察评估,落实问题整改,修订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2.6 高效推进运营采购,全方位满足运营需求
根据运营筹划安排,及早编制采购计划,高效推进维修及行车等专业与生产性物资、办公家具、员工制服、保安与保洁服务、车辆保险及客伤保险等各类物资和服务采购,同时做好膳食、出行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全方位满足运营生产需求。
2.7 严格对照国标要求,高水平准备试运营评估
按计划及时编制新线开通试运营方案,制定新线开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维修组织及安全保障,做好开通试运营宣传,并会同集团相关部门与市交通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接(首条线还需提前谋划从政府层面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乘客守则》等相关规章和票价规则),严格对照《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要求,逐条回答,编制《试运营筹备综合报告》、专家汇报PPT,充分准备各类审查资料,精心策划、高水平准备试运营基本条件专家评估。
3 新线运营需求标准化
3.1 新线运营需求标准化的重要性
新线运营需求标准化,是运营需求管理的成果体现,是对地铁工程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是不断引导新线设计和建设实现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提高新线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2) 可以大大减少工程变更和中间整改,节约建设成本,进而降低运营改造和采购成本,有效保障运营安全和服务品质。
3.2 新线运营需求标准化的内涵
在杭州地铁1号线、2号线(东南段)、4号线(首通段)工程建设和运营筹备过程中,运营单位分别向建设部门发送各类需求工作联系单265份、137份、56份,试运营基本条件专家评估A类意见77条、51条、54条。在全面梳理各类工作联系单、会议纪要、专家意见及遗留问题等的基础上,结合运营管理实际,目前已编制完成《杭州地铁新线建设运营需求标准(第一版)》,内容包括车辆、车辆段(场)、建筑与装修、轨道、高压供电、接触网、电力监控、给排水、低压配电、通风空调、屏蔽门、电梯与自动扶梯、通信、信号、自动化集成、自动售检票等,基本涵盖地铁系统所有专业,涉及地铁工程规划、设计、土建实施、机电安装及调试、运营等各阶段。
该标准是对有关设计及施工标准的细化补充,是运营人员参与新线工程设计审查、用户需求书编制、设计联络、设备安装及调试等阶段的工作依据,对杭州地铁新线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集团建设部门正组织开展各专业招标标准用户需求书编制工作。相信经过不断积累和完善,在未来的快速发展期,杭州地铁新线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必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4 结语
我国多地城市轨道交通已呈现建设与运营并举发展的局面,对新线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运营服务的品质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运营视角,运用PDCA管理原则提出的新线管理标准化理念及其实践,是促进新线建设和运营管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积极探索。
新兴地铁城市在经历一轮建设规划后,应对已开通线路的建设、运营筹备等工作做系统性梳理,建立企业标准,为后续新线建设提供指导,促进建设、运营良性互动发展。
[1] 刘仲,顾保南,孙世超,等.201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和分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报快递”之二[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1.
[2] 胡泽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介入建设的策划与组织[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5):9.
[3] 李素莹.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试运营筹备规划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8):29.
[4] 祈国俊.西安地铁的运营筹备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7):19.
[5] 章建庆.运营需求引导轨道交通设计工作重要性分析及开展方式探讨[C]∥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文集——高水平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7.
[6]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GB/T 30013—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New Line Management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Practice from Operation Perspective in Hangzhou Metro
YE Xueyan
Many cities in China have entered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working efficiency, quality and operation service of new lines is proposed. From the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new line management are expounded systematically. Furthermore, the practical working about the new line preparation management mode and operational demands are explored according to the PDCA (plan, do, check, act) principl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metro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etro; operation preparation for new lines; operation management for new lines; standardization
F 530.7
10.16037/j.1007-869x.2017.01.003
201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