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7-03-07李雅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李雅莉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李雅莉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6例)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且极易诱发其它并发症[1]。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因此,尽早地发现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同时深入分析了该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6例)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按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中,男性有18例,女性有15例;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52.37±1.24岁;侧壁心肌梗死8例,前壁心肌梗死13例,侧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3例,下壁心肌梗死9例。研究组中,男性有17例,女性有16例;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52.41±1.32岁;侧壁心肌梗死5例,前壁心肌梗死15例,侧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2例,下壁心肌梗死11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药物指导等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循证小组:对有关的护理人员实施循证知识的培训,促使其对循证的护理方法熟练地掌握。②提出问题:护理人员需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循证问题。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3 d内会并发心律失常,故在患者发病前的72 h内,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保持卧床休养的时间充足,并告知其不能用力地排便。此外,还应积极地防治并发症。③循证支持:医护人员需利用计算机查找相关的资料,并依据查找到的资料全面地评估与预测患者的病情。④实施护理干预: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的一个星期内,尤其是二十四小时内心律失常最常见,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地观察,并加强巡视。每隔二十分钟观察1次。如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气促、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应详细地向患者介绍药物的用量、用途及注意事项等,叮嘱患者需遵医嘱定时定量地服用药物,不得随意增减药物的用量。如患者于治疗后的胸痛、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基本消失,护理人员需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指导其实施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用t比较,计数资料用x2比较,当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对照组中发生心室颤动2例,心率过快3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18%;研究组中发生心室颤动0例,心率过快1例,严重心律失常0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3%;比较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4.00)。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会致使心律出现失常,最后会造成心脏骤停,若不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指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时,将护理实践与护理理论进行结合,是对循证资料重视的护理方法[3]。该模式分为提出问题、寻求循证支持、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4个阶段[4]。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循证护理能充分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此外,循证护理还能促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并能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促进作用[5]。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建议推广。

[1] 刘莉莉,林 平,赵振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1):21-25.

[2] 邓伏雪,王小娟,胡云凤,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01):135-140.

[3] 郝光红.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4):129-130.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46.9002.01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