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1”人才培养体系运行状况分析

2017-03-07赵百忠董晓波姜旭德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赵百忠,董晓波,姜旭德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1+1+1”人才培养体系运行状况分析

赵百忠,董晓波,姜旭德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是摆在高等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而“1+1+1”人才培养体系适时应势而生,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平台基础上,必将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

“1+1+1”;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当代职业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如果说,这种实践对于所有高等学校都需要,那么,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则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使然。因为“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这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校研企“1+1+1”人才培养体系则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4年多的教学运行证明“1+1+1”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了“校企合作”平台,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等的多方认可。

所谓“1+1+1”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学生入学第一年到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边实训边学习,第二年回到学院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第三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大多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期,虽然历史短,但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关行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而且也“结识”了大量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

“1+1+1”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二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并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按岗位群的分类,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三是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学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这点,从政府到高校已达成共识。然而毋庸讳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还是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我们的“1+1+1”人才培养体系当然没有跨越这一阶段。其合作深度与层次还很肤浅。究其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理论认识与实践之间,无论从政府、行业(企业)、还是学校本身,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

(2)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职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3)“面向社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经多年的办学及校企合作的探索,高职院校一般都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把调整专业结构作为一项战略选择来抓,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开设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但必须清楚的是,教育产品的长周期性决定了教育应有预见性。在专业设置方面,如何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宏观预测的指导性,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毕业生出路、满足社会需求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4)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无论是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是在校办产业(实业)方面都难以达到高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等方面都须寻求新的出路和突破口。

(5)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因此,须健全有关政策与法规,寻求资金投入的保障,并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这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遇到上述问题和困难,应该说是客观的。这里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为了推动“1+1+1”人才培养体系(产学研结合)向深层次发展,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条件,从现有的“校企合作”成功典范分析,以下三种校企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1)校办产业(企业)模式

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兴办企业,实施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转化;或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2)行业(企业)办学模式

即行业(企业)自主办学或政府将原有学校划归行业(企业)来管理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事实上过去的中等专业学校大都是这种模式。因此,从重点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学校完全可以走这一模式,只要在制度、组织和机制上加以完善和创新,必然有新的飞跃。

(3)校企股份合作模式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是国内的企业,也可以是国外的企业;可以是国有企业,也可以是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企业以设施、场地、技术、师资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共享办学效益。

上述三种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五个特点:

(1)体现了平等合作的办学关系

利益的高度一致,维护了校企双方的办学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

(2)具有完备的工作保障体系

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及相关文件体系的建立,为合作办学和开展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3)实现教学地点的优势互补

学生在企业中实习、顶岗,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在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有利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4)具备协调一致的教学文件

校企双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共同制定的相关教学文件,使得教学过程可控,教学目标明确。无论对学生或在职职工,无论在校园或在企业,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确保受教育者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的主要任务是知识创新,发展高科技。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是一种面向“产业化”的运行模式,其任务是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受教育者应当获得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

众所周知,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在中国,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而我们的“1+1+1”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成为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职业教育模式。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高[2004]4号)[EB].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通知(职教成函[2012]3号)[EB].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3] 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2012-6-10)[EB].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4] 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5]邱开金,邱晔.职业教育如何让人民满意,2013:2-17.

[责任编辑 崔一华]

小知识·教育科研的方法·怎样形成研究假设

什么是研究假设?所谓研究假设,就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结论。

研究假设具有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们在初中的数学里曾经学习了什么叫做“命题”。一个“命题”的构成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其中“如果……”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命题的条件,把“那么……”这一部分叫做命题的结论。例如:“如果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那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如果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等等。这些都是“命题”。一个命题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或者称之为真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称之为假的。对于一个课题来说,它的研究假设就是一个命题,如上面所举的例子都可以看作是某个课题的研究假设。前面已经提到,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有时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几个,这是正常的现象。例如,杭州大学教育系与杭州市天长小学综合实验组进行的“整体优化教育”实验,它的实验假设是:“在整体性观点指导下,运用综合性的方法,综合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其教育教学效果可以高于目前一般教育教学工作所能达到的水平,并使全班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最优化发展。”又如,重点课题“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它的研究假设是:根据对学生差异现状的研究,从个别化教学的现状与经验教训以及在进行目标教学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分层教学预计可以解决:(1)使我市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整体性的提高;(2)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需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3)有效地转变我市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对于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一般说来它应该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或规定了它的研究方向和性质,对研究的结果做出了明确的预测,同时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了预见性的规定和框架。一个好的课题研究假设应具备以下特点:(1)科学性。即它是以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为基础,不是毫无依据地推测和主观臆断的一个命题。如,上期所举的“永动机”就是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命题。(2)可检验性。即研究假设的结论是可以检验的,可检验的假设是研究假设的科学性的必要条件。可检验性是指研究的结果是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重复的实验,并能证明同一结论的存在性和它的可靠性。(3)可预测性。一个课题的假设应该有可以预测的结果。如,“在中小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结果是可以预测的,因为它符合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理需求以及性格特点。

2017-03-20

赵百忠,1973-,男,哈尔滨人,副教授,食品加工研究;董晓波,1972-,女,哈尔滨人,副教授,畜牧兽医研究;姜旭德,1964-,男,山东烟台人,食品工程系主任、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