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学术不端 弘扬科研道德
2017-03-07包国民丁岚峰
包国民,丁岚峰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抵制学术不端 弘扬科研道德
包国民,丁岚峰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高等职业院校在科研活动中要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与发展。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部长第40号令),提出了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表明了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与决心。了解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学术不端行为,对提高高职院校师德水平、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研究、持续学术诚信,防止有意无意触犯学术不端行为底线,成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楷模大有益处。
高职院校;抵制;学术不端;科研道德
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与发展,教育部于2016年6月16日发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部长第40号令),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管理办法是我国首次将高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依据由规范性文件上升为部门规章,明确指出了治理学术不端行为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并规定了对学术不端的具体行为及其责任人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表明了高等教育领域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与决心。为此,我们就高职院校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措施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目的是使高职院校教师更好的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研究、持续学术诚信,防止有意无意触犯学术不端行为底线,努力成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楷模。
1 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为了规范学术研究,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我国教育和科技部门陆续制定了许多法规,采取了种种措施,学术不端行为仍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的。
1.1 教育体制自身的原因
中国式的教育模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扼杀了自由思考的能力。传统上形成的不善于质疑,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久而久之形成了“抄袭”是天经地义的。不谈高校博士、硕士点评审,重点专业建设以及高职院校“专升本”,仅就现行教育体制下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体制,就是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助推器。在教师职称评审竞争中,在SCI、EI、南大版、北大版等核心公开发表多少论文、有多少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得多少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均被当作衡量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重要标准,特别是高职院校不区分“理论与实践型”的“双师型”教师和“纯粹教书型”的基础课教师差异,一些科研能力不足的教师不是出于学术兴趣,只是纯粹为了完成科研、论文任务而应付,使得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2 现实利益需求的原因
当前,学术研究日益功利化、短期化是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重要推手。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变革,人们把功利实惠的市场规则渗透到学术领域中,使得学术研究走向了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机会主义道路,学术研究日益功利化和短期化。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与在不同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挂钩,进而又与职称工资、岗位津贴挂钩。因此,为了应付职称晋升,违背学术研究的复杂严谨、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而竭尽所能东拼西凑,不择手段获取项目,四处挂名编著学术著作,花小钱出版的垃圾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司空见惯。有些出版部门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再坚持学术标准和学术公正,而以职位高低、关系亲疏、出价高低来决定论著或成果是否发表或出版,使得学术期刊丧失了社会责任,对学术不端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3 社会学术环境存在的原因
各地方、部门设立的学术论文、科研课题评审机构比较多,管理不严,有些不恰当的机构评审、“腐败评审”加剧了学术环境的恶化。在现行学术评审机制下,使得学术研究发生异化,学术功利占主导地位,背离了学术研究的本来目标、发展与创新。有许多评审机构“不审结题”事件频发,这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熟视无睹,使学术不端行为得到蔓延,评审者评而不审早成众人皆知的秘密,由于评审机构管控不严,投机取巧就可获取“学术成果”,这是社会环境对学术研究的致命伤害。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还不强,客观上维护学术诚信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因而,论文代写、课题代做、教授抄袭、博导剽窃、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不可避免。
1.4 学术规范不健全的原因
对于防范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规章来规范。学术规范制度设计上的缺位使我国在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方面缺少统一可行的标准,更是少了法律的威慑力。从国家层面学术规范制度、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完备;从地方层面一些科研管理部门科研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科研学术团体的学术道德规范难以满足学术快速发展的要求;纵向上现有的学术规范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较差。
2 学术不端行为表现形式
高职院校在“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同时,要使教育工作者十分清楚地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防微杜渐。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有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在高职院校发生的具体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
2.1 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是指窃取别人的文章、窃取他人的文字为己作。也就是使用他人作品的内容而“不注明来源”,即不承认该内容源于他人的作品,而把他人作品的内容据为己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抄袭”是一种复制行为,并不都构成抄袭,如合法的转载。又如对于期刊论文,认为超过30%的内容相同,即构成抄袭。自我抄袭复制现象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即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复制自己其他文章中的内容,称之为自我抄袭复制。
2.2 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将同一篇论文投给两家或两家以上学术刊物同时发表或先后发表的行为。这是一种浪费有限的出版资源,违反学术传统,侵害期刊社的专有出版权,损害期刊的声誉和读者的利益。一稿多投的特点是论文内容大部分相同,只有局部不同,或行文次序调整或文章名称略有不同,在不同媒体上重复发表。
2.3 一项多结或一果多表
一项多结是指把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变成另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进行结题。也就是把自己在某一个科研部门立项的课题成果或支撑性材料用在另一个科研管理部门立项的课题进行结题的行为,利用科研部门之间无交叉查询、查重,来达到自己“一项多结”的目的。一果多表是指一篇论文或研究成果拆成几篇论文发表、一次性成果多次反复使用、同一成果被拆分成多篇文章发表或多个成果报奖、同一实验被分成多种角度阐发。也就是作者相同,多篇文章或课题的主题完全相同,内容大部分重复,作者过度追求发表数量或结题数量的行为。
2.4 不当署名
不当署名是指署名者未参加有关研究工作,以提高成果数量为目的故意在别人作品上署名,无端侵害他人成果,使得本应该署名者不能署名或署名靠后,无功者在作品中“搭便车”的行为;不当署名也包括原作者为了提高作品的评价或发表机会,擅自在作品上署上知名作者的姓名。这种情况多表现在领导在下属的成果上署名、集体成果的署名。
2.5 伪造、篡改
伪造篡改是不以实际观察和试验中取得的真实数据为依据,伪造虚假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行为。有的为了提高文章发表机会伪造论文获得国家重点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等等。伪造多表现在新研究成果中提供的资料、方法、数据、推理等方面不符合实际(不能重复实验),有些甚至连原始数据都被删除或丢弃,无法查证。篡改多表现在科研人员在取得实验数据后,按照期望值随意篡改或取舍数据,以符合自己的研究结论。
3 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措施
3.1 推动教师科研推动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培养人才其第一职能,科研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都是由此衍生而来。“一个好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做好教科研工作,学术和科研水平能反哺教学,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双驱动,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内涵的同时,一是加强教师科研诚信培训,建立良好的科研行为规范;二是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挥惩戒作用,从根本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3.2 建立完善的科研制度
科研制度不完善是导致科研行为失信的主要根源,维护科研诚信,关键在于科研制度建设必须建立起完整的科研管理体系。包括内在科研制度和外在科研制度。内在科研制度主要是强化教师对有关科研法律法规的学习,杜绝由于学术传统和行为习惯,杜绝因“无知”而引发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建议科研立项、结题时要形成“科研诚信公告”制度,实行全民监督的良好学术氛围,促使科研工作者具备“科学精神气质”;外在科研制度主要是社会或科研机构(高职科研管理部门)完善用以规范、导引科研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则及科研评价、奖惩制度等。构建从上到下的科研主体信用信息网。除特殊规定外,消除那些由于科研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透明等管理上的缺陷,让全社会来监督科研行业、单位和个人的科研行为。
3.3 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力度
高职院校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要有“零容忍”的勇气和魄力,要建立一套从理念、制度规范、技术防范到监督处理的总体架构。对于日益严峻的学术不端形势,首先,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在高职院校形成“自律与他律结合、预防与惩戒结合、规范与技术结合”的宏观学术氛围;其次,在惩处学术不端行为人时要实事求是,对学术不端行为人严肃查处,合理合规、科学有效的惩治学术不端,形成绝对的威慑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依法治校、依法治理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只要不断强化师德教育这个核心、大力提倡教师争做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楷模,才能逐步消除学术不端行为,只有坚持“宏德法威”才能还高职院校学术活动的一片净土。
[责任编辑 崔一华]
小知识·教育科研的方法·选择适当的课题
对一个问题的原因的分析与组合,可以形成诸多课题,但是在这些课题中哪些课题是我们可以研究的?哪些问题是我们力不能及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水平、研究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条件进行决定了。于是,被我们选中的课题就称为选题。例如,对上面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组合中,我们可以选取其中一个原因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如“课堂教学时间整体合理安排,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等,当然,这样的课题是一些比较合适于科研小组或不太大型的科研集体的研究课题,因为它所要研究的问题比较明确、简单,也易于在研究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控制。如果科研能力、研究水平比较高一些,还可以选取经过组合后的原因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如“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系统,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习材料系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等,这些课题的特点是,它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比较多些,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某些量的控制难度也相应比较大一些,当然,它的研究价值也就相应大些。
2017-03-24
包国民,1965-,男,蒙古族,黑龙江肇源人,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高职教育研究;丁岚峰,1957-,男,哈尔滨人,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教授,高职教育和制药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