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立沈阳市生态屏障战略布局之构想

2017-03-07肖尧

辽宁林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沈阳市屏障绿化

肖尧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关于建立沈阳市生态屏障战略布局之构想

肖尧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

该文依据沈阳市生态屏障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然地理特点、气候特征及生态重要性程度等,提出建立沈阳市生态屏障战略构想,供决策参考。

生态屏障;布局;沈阳市

1 生态屏障的概念、功能

1.1 生态屏障的概念

生态屏障的概念源于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学术界对此概念的科学定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王玉宽[1](2005年)提出生态屏障是指处于某一特定区域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求。该概念将生态屏障定位为复合生态系统,不但要具有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同时还应具有特定的社会与经济属性和功能,来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求。概念的提出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1.2 生态屏障的功能

生态屏障的含义不仅是建立一条阻滞自然灾害的防线,而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体现,具有目的性、复合性、差异性和动态性特征。据此,生态屏障的主要功能应包括调节阻滞功能、净化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等5方面[2]。

2 沈阳市生态屏障建设现状

2.1 建设现状

围绕打造青山绿水、再造秀美山川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沈阳市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以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加快了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的步伐。“十二五”期间,全市在抓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同时,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投资,先后启动了沈西北防沙治沙工程、青山保护工程、绿色村庄工程、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等省、市级重点工程,5年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5万hm2,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近年来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沈阳市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局部土地沙化趋势依然显著,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植被退化严重,结构单一,森林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单元连通性差,生态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等,给全市生态安全带来较严重威胁。

3 总体布局

3.1 建设目标

通过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构建起总量适宜、分布均衡、结构合理、体系完备、功能高效的生态屏障网络体系,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森林、湿地资源质量明显提高,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全面遏制土地沙化趋势,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国土生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3.2 总体布局

3.2.1 两 区

两区指东部水源涵养区、北部防风固沙区。两区地处沈阳市生态敏感区,是沈阳市生态屏障体系保护与建设的主体功能区。

3.2.1.1 东部水源涵养区

本区区域面积900 km2,有林面积4.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45.1%。拥有白清寨、五龙山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沈阳国家森林公园、沈阳植物园、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等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动物园)和棋盘山、怪坡、沈阳水洞等3处旅游风景区,是以水源涵养为主体,集生态多样性保护、人文历史展示及生态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沈阳市重点生态功能服务区。

建设重点: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绿化为辅,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有目的地培育混交林,全面提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功能,实现减灾、防灾和保障全市生态安全的目的。

3.2.1.2 北部防风固沙区

本区地处沈蒙边界,科尔沁沙地南缘,是全省沙化重点监测治理区,区域面积6 504 km2,现有林地面积20.3万hm2,森林覆盖率31.2%。该区沙化趋势严峻,治理难度大,是威胁沈阳市生态安全的重点源头,是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

建设重点:在全面加强对现有林地保护的基础上,深挖林地潜力,对风沙危害严重、低产低效土地逐步实施退耕还林改造,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充分发挥防护效能为核心,加快林草植被恢复步伐。强化风口沙地治理,全面遏制土地沙化趋势。

3.2.2 三 带

三带指沈西北边界防风阻沙带、辽河水系生态防护带和蒲河生态景观带。

3.2.2.1 沈西北边界阻沙带

2005年起沈阳市正式启动沈西北边界阻沙带工程,经几年建设,形成了东起康平县山东屯乡、西至辽中县于家房乡的沈西北绿色生态屏障。阻沙带总长348.6 km,宽为1~3 km,造林面积达到5.7万hm2。该工程的建设对强化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保障沈阳等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建设重点:在完善与提高阻沙带综合防护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沈阜段及柳绕流域裸露荒滩、荒地的人工造林工程建设,加快造林绿化进程。开展林分改造,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有目的地改变树种单一的现状,引导营造混交林,逐步提升森林防护效能。

3.2.2.2 辽河水系生态防护带

包括辽河干流及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等重要支流,全长545.5 km,现有林面积4.4万hm2。辽河从东北至西南流经全市,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泛,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市域生态安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建设重点:以恢复河流水系生态完整性为目标和出发点,在全面分析辽河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和特点、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上,开展河岸护堤林、河岸湿地及重要支流河口人工湿地的生态重建与修复,削减入河污染负荷,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塑造辽河清水碧波的自然风貌。

3.2.2.3 蒲河生态景观带

蒲河生态景观带东起浑南区棋盘山望滨街道、西至辽中县于家房乡,全长180 km,共完成绿化面积0.9万hm2。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蒲河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日益凸显,在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环境、防洪减灾、维护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

建设重点:在现状建设规模基础上,强化对资源的保护,生态、社会、景观效益兼顾,协调发展。

3.2.3 四 环

四环指环绕中心城区的环城水系和二环、三环、四环路两侧绿化带,是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生态防线。

建设重点:改善和提升二环、三环路造林绿化水平,增加绿量、提高质量,加快环城水系和四环路造林绿化工程步伐,因地制宜,加速发展。在“四环”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过程中,应在满足生态防护功能的基础上,依据城市发展规划与功能布局,打造集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多层次的生态防护带与休闲景观带,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多样需求。

3.2.4 七 廊

七廊指市域范围内的哈大线、沈抚线、丹通线、京沈线、本辽辽线、京四线和沈康线等7条高速公路绿化带,营造起的生态走廊。

“七廊”是重要生态保护区间的纽带,将“两区”、“三带”及重要节点相互连接,相互支撑、相互贯通,改变各生态单元连通性差的局面,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高整体生态功能。

建设重点:在现有基础上,以强化绿量为重点,增种、补种两侧绿化隔离带,适度拓宽营造规模,实现7条生态走廊生态隔离、生态连通、生态支撑的重要功能。同时,结合景观要求,全面提高绿化标准,加强树木的抚育管理,促进健康生长。

3.2.5 多 点

多点指分布于境内的12座大小水库、湖泊和城乡绿化。以“点”、“带”、“块”状覆盖于全市,作为“两区”、“三带”、“七廊”生态屏障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区域生态隔离、生态缓冲、防止就地起沙、控制一定区域水土流失的重要功能。

建设重点: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各项工程建设,包括滨湖、滨库生态带工程,湖岸、库岸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绿色城镇、绿色村庄、绿色军营工程等,营造生态防护林、人居环境林、特色景观林,改变绿化数量少、功能结构单一的局面。在树种配置上,乔、灌、草、地被植物相结合,提高群落的稳定性。加大改造升级力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以点及线、以线带面,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

4 结论

生态屏障是一种耦合了人与生态关系的复合生态系统,在建设生态屏障过程中,必须考虑系统的完整性、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的稳定性,实施在特定区域、大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布局,同时辅以合理的人工干预,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演化。

[1]王玉宽,孙雪峰,邓玉林,等.对生态屏障概念内涵与价值的认识[J].山地学报,2005,23(5):431-436.

[2]王玉宽,邓玉林,彭培好,等,关于生态屏障功能与特点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4):103-105.

(责任编辑:董莉莉)

X24

A

1001-1714(2017)02-0061-03

2017-01-16

肖尧(1988-),女,办事员,主要从事人事劳资工作。E-mail:lkyxiaoyao@163.com。

猜你喜欢

沈阳市屏障绿化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屏障修护TOP10
一道屏障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