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2017-03-07胡慈贞杨月蓉
胡慈贞,王 莹*,张 弛,尹 敏,杨月蓉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上海 200090)
浅谈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胡慈贞,王 莹*,张 弛,尹 敏,杨月蓉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上海 200090)
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状,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肢。小腿静脉血栓常发生于手术后的第2周。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发生致命的肺栓塞,静脉血栓属于骨科手术中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手术后并发症。所以本文想通过对骨科手术后临床患者的观察和案例分析,来预防和采取及时的措施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一问题。经过临床观察和阅读资料,我发现可以通过加强手术时期的药物预防,手术后的早期活动等方式和途径是可以起到预防措施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手术;预防和护理
1 静脉血栓的概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5万人死于血栓栓塞。我国每年发病人数在1000万,病死人数100万。如今,在我国国内,作为基础动脉血栓塞性疾病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的疾病在防止工作和治疗上面开展和普及的比较广泛,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比较高。但是人们在骨科静脉血栓这一疾病的认识比较薄弱,重视程度也比较低。然而,静脉血栓成为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静脉血栓因为它的致死率较高,也成为了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人体深静脉血液的非正常凝结造成了静脉血管的堵塞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因为人体静脉底部的血液回流被阻塞,就会对静脉功能产生影响。下肢静脉属于骨科手术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但是血栓一旦部分脱落导致血液流动致使血管堵塞,就很有可能引发栓塞且出现致死肺动脉。
2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2.1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骨科手术后患者长时期卧床造成的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骨科大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所以骨科手术后的预防不应该忽视。下面提出手术后预防的下肢深静脉的几个措施:
1)心理护理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将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确定,高危人群的范围是: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有血栓发生史和需大量输血等人群视为高危人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进行宣传,科普相关知识。将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的三个主要因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告诉患者,以引起患者的重视,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应该劝诫吸烟患者戒烟,从饮食上面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多饮水、和食用低脂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并且与患者家属配合一起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2)加强手术后的干预
骨科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应该通过科学地使用止血带的方式来避免静脉内膜出现损伤。患者应当在手术后早期在进行科学锻炼,活络患肢来加快静脉回流。医护人员应该制定对患者进行关于静脉血栓的知识宣传。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倡导病人多做翻身运动,鼓励患者多参与运动,早期功能性锻炼。
3)通过机械方法预防
在预防骨科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加压循序弹力袜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减压循序弹力袜可以刺激小腿肌肉从而促进静脉血液循环,可以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还有可以通过借助足底泵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足底泵尤其于对那些出血风险很高且不适用通过药物预防的患者很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足底泵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并不适用。对于那些通过手术做关节人工置换的患者,可以适用机械性方法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例如可以通过下肢康复功能器就能辅助用在早起患者康复上面[1]。
4)通过药物方法预防
针对于静脉血栓高危人群,科学合理的应用药物是重要的方法。医护人员应该对这些患者进行恰当及时的药物治来预防。
5)时刻对病情进行观察
医护人员需要做到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病情,时刻注意病情是否有变化。尤其需要注意需要长期卧床还有属于高危人群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是否有胀痛、皮肤温度、颜色变化和远端动脉搏情况等。
6)保护静脉
静脉穿刺的过程中会造成静脉局部内皮细胞受损,刺激静脉使血管处于脱水,这种状况也会形成血栓。所以医护人员应该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率,选在在上肢静脉进行穿刺,在穿刺时要注意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条静脉反复穿刺。
7)功能锻炼
手术后当天,在麻醉药效消失后,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练习肱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这类长收缩的动作,练习屈伸下肢和背伸练习、脚踝的环转运动。这些运动都可以通过促进静脉回流来减轻静脉瘀滞的情况。
2.2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措施
1)药物抗凝治疗
药物抗凝治疗属于常规治疗。尿激酶、链激酶都属于药物抗凝治疗。链激酶的特点是具有免疫原性,患者很容易出现过敏等不良的反应。而尿激酶恰恰相反,它的自身并没有抗原性,所以这是成为血栓治疗的主要药物的原因。但是由于尿激酶的缺点是完成静脉注射后的患者体内半衰期变短,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是半衰期很短,导致治疗有效期就很短,需要注意的是适用尿激酶很容易导致药物用量过大造成因为纤溶全身系统激活导致严重出血的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可以再患者溶栓后和祛聚合抗凝药物一起适用。适用方法是通过足背患肢静脉滴入的方式将尿激酶产褥5%葡萄糖注射液滴入,且需要适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比如肝素钙。医护人员需要了解由于药物的自身特点,血栓并不能完全的溶解,但是通过药物手段是可以延长静脉的凝血时间,使其自体消融。
2)通过手术治疗
如今临床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最有效的途径还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出,可以使血管内凝血的情况减轻,这样血栓发生的概率也就降低,减少了手术后综合征的发病率。手术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可以与溶栓、祛聚等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想结合。
3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如今,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加重,骨科老年患者也在逐渐增加。由于老年人生理的老化,身体机能和脏器功能的衰退和退化。骨科术后的老年人更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机能衰退的情况,所以骨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要大于其他患者。老年病患的护理就显得尤为总要。
老年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会遇到以下几点问题:1、有骨质脱钙的危险,2、因为老年人肺功能机体衰退的原因,所以老年患者会有胸气促和咳嗽的危险。3、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功能储备不足可能会发生心慌、胸前气闷等问题。4、凝血状态的增高会导致老年人下肢肿胀、疼痛的意外发生。
老年患者在护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老年患者通常有基础内科病变,在骨科手术后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会诱发患者原有的内科基础病变。所以需要格外留意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换。需要鼓励患者多增加肺活量、多拍击患者胸背部有利于痰液的排出。2、如果患者主体活动能力较差,需要给患者增加例如气垫床、海绵圈等辅助器材。对于不能主动法身的患者,需要每个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通过按摩和理疗促进血液循环。3、要禁止老年患者吸烟,以避免引发血管内膜的变化造成胆固醇沉着。鼓励患者多食用高纤维、高蛋白低胆固醇的食物来降低血液粘稠度[2]。
4 结 语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常见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常见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其血液循环受阻,容易造成下肢酸痛、肿胀发炎的症状出现,这些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目前,最为常见的处理措施就是从护理的角度出发,为了让患者的并发症得到预防,根据患者的体质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尤为实用[3]。
[1] 田 会,王兆娜.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
[2] 李建群,丁旭云,等.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14,(6).
[3] 陈 魁,高 涌,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研究及诊疗进展.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
R473.6
A
ISSN.2095-8242.2017.38.7512.02
胡慈贞(1985-),女,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患者压疮康复,骨科术后患者的康复
王莹,副主任护师
本文编辑:吴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