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2017-03-07杨玉柱
杨玉柱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杨玉柱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目的探讨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充分液体复苏及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既可以降低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输液量,且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中常见的急危重症,该病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预后,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7.5f3.5)岁;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8.1f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具体措施为:患者置入深静脉导管,配置3∶1的平衡液及血浆对患者静脉输注,收缩压到70 mmHg时,依据患者情况调节输注速度,收缩压控制在65~75 mmHg内,直到患者止血成功。
对照组应用于充分液体复苏疗法,具体措施为:对患者置入深静脉导管,配置3∶1的平衡液及血浆对患者静脉输注,收缩压到90 mmHg时,依据患者情况调节输注速度,收缩压控制在85~95 mmHg,直到患者止血成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输液量及凝血功能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5.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8.3%),死亡4例(11.1%);对照组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19.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9例(25.0%),死亡11例(30.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输液量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
对照组输液量为(1935.5f144.5)mL,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为(10.9f1.4)s,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为(16.1f1.7)s;观察组输液量为(1009.8f89.7)mL,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为(10.8f1.5)s,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为(11.7f1.6)s。观察组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中常见的急重症,该病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法,对患者的意义重大。
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止血,必要的手段则是快速、足量的补液,液体复苏则可快速使血压水平恢复,并显著改善休克症状,但必须控制剂量,因大量液体复苏会导致血液丢失增加,从而造成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1-3],组织供养减少,发生酸中毒,干扰血管的收缩反应。与此同时,还会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减弱自身调节功能,防御能力下降,引发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限制性液体复苏一方面可让机体代偿机制及液体最大可能的发挥作用,显著改善休克时组织器官的灌注和供养。另一方面不会过度稀释血液,进一步预防血栓脱落及再出血,保护了患者的凝血功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输液量,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1] 李薛鑫,刘 健,张德巍.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03):307-309.
[2] 黄洋峰,蒋 薇,乐 磊.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4):114-116.
[3] 李孟秦,王 飞,崔 燕,等.高渗盐水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05):592-594.
R605.971
B
ISSN.2095-8242.2017.070.13715.01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