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仔猪拉稀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7-03-07李升涛
乳仔猪拉稀的综合防控措施
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间的仔猪称乳仔猪。由于乳仔猪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能力不强、免疫力低下,相对生长发育快,到1月龄时体重就可达到初生重的6倍以上,一旦管理出问题,如气候突变,产房保温不好;圈舍卫生状况差,感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母猪饲料营养不全价,奶水不足等,很容易发生腹泻拉稀。
乳仔猪拉稀原因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1 设施保障
要想控制好乳仔猪腹泻拉稀的问题,必须拥有大小合理、方便清理粪尿、环境温度可控可调、空气清新、关照充足的产房及与其相配套的保育房。
1.1 产房
产房可选用有窗户封闭式建筑结构,分设前后窗户,以利于舍内采光、取暖和自然通风。窗户可大可小,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产房墙壁可用加厚墙,以利于保温隔热。产房内要配备必要的暖风炉、暖风机、火炉子,夏季开启室外湿帘,方便调节温度;设置产床,方便母猪分娩和哺乳。
1.2 保育舍
标准化猪场多采用保育床,采用半漏缝设计,一半使用无缝塑料板,另一半使用塑料漏缝板,在无缝塑料板上放置料槽、电热板或保温箱;一般中小规模猪场多采取地面平养,在乳仔猪躺卧的地方放置木板等,方便仔猪躺卧,以防着凉拉稀。
2 母猪保健
做好母猪保健,才能供给乳仔猪充足、健康的乳汁,从源头上控制乳仔猪的腹泻拉稀。
2.1 清洗按摩腹部、乳房、阴户
妊娠母猪在预产期前3~5d,选择早晨空腹前,清洁或沐浴,用温热的0.1%高锰酸钾水洗净腹部、乳房、阴户周围的污物,干抹布擦干后,将母猪转入产房,并经常进行按摩,以提前适应新环境,保证正常分娩。
2.2 保护子宫和乳房,预防产后疾病
母猪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难产而需要进行人工助产。对进行过人工助产的母猪,要做好子宫的养护,并保护好乳房。
母猪分娩结束后,及时查看胎衣是否完全排出,如无完全排出,应使用催产素;胎衣、脐带和被污染了的垫草要及时清理掉;用0.1%高锰酸钾水擦洗母猪外阴、后躯、腹下、乳房乳头;产后2~3h,准备足够的、温热的1%食盐麸皮汤供母猪饮用,以补充水分;在安排好仔猪尽快吃初乳的前提下,让母猪充分休息;分娩后8 h内尽量不喂料,等到第2天早上给予少量流食。如果母猪消化能力恢复得好,仔猪又多,2d后可将喂量逐渐增加0.5kg左右;产后5~7d,可逐渐达到标准喂量。
2.3 培养并保护好母猪的食欲
对产前已经达到预期膘情的母猪,产前1周适当限料;产后12~24h不给料或限制给料在1kg内,供给足量1%食盐麸皮汤;产后1周逐渐增加母猪日粮,每天加料0.5kg;产后3d,确保有清洁的温水饮用;母猪产后1周内,少量多餐。
3 仔猪护理
加强乳仔猪自身护理,提高免疫力,保证健康无病,是控制腹泻拉稀的根本。
3.1 争取处理脐带
脐带是仔猪出生后对外界开放的窗口,是细菌侵入门户的通道,必须处理好。仔猪一出生,在距离仔猪腹壁4~5 cm处,用右手先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用力捏一会儿脐带,再用已消毒的拇指指甲将脐带掐断,并在远离肢体端给予结扎,用碘酊充分消毒。
3.2 乳前剪去乌牙
乳仔猪有一对乌牙,俗称犬齿,可损伤母猪乳房引发乳房炎,并进而引起乳仔猪拉稀。所以,仔猪出生后,用消毒过的剪牙钳,贴着牙床表面,剪断乌牙。
3.3 尽快吃足初乳
仔猪出生后,要尽快吃上并吃足初乳。对于找不到乳头的弱小仔猪,要人工辅助。
3.4 及时补铁
仔猪在3日龄、7日龄时,分别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含铁量为150mg∕mL)肌内注射1mL。
3.5 适时教槽
对乳仔猪进行适时教槽,可减少拉稀发生。5~7日龄,选择低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放在温暖、光亮的地方,乳猪就会自己找到。
3.6 分批去势
健康乳仔猪可在7~15日龄去势,对病、弱、小的仔猪可适当延后。
3.7 适时断奶
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可断然断奶:母猪膘情中等偏瘦;乳猪体重达到6kg以上;乳猪采食量等于或超过日增重。
3.8 原窝饲养
断奶后的乳仔猪要留在原窝饲养1周后再转到保育舍,并做到环境不变、舍温不变、人员不变、日粮不变。
4 药物防疫
4.1 防疫管理
预防乳仔猪拉稀,先普遍做好猪瘟、口蹄疫、伪狂犬、蓝耳病的免疫防控,对猪副嗜血杆菌、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红痢等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免疫防控。
4.2 做好消毒
母猪舍、乳猪舍做好消毒,重视带猪消毒。
4.3 临产前母猪的驱虫
母猪在临产前,对内、外寄生虫要进行驱杀,以确保寄生虫不传染给乳仔猪。选择双甲脒、敌百虫等药物,配成水溶液,在乳猪活动范围内或猪体表喷洒,可驱杀体表寄生虫,保证乳仔猪充足睡眠;选择广谱驱虫药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内服或肌内注射,可驱杀体内寄生虫,保证乳猪正常生长,提高抵抗力,尽量少发生肠道疾病。
(李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