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和理论开辟
——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
2017-03-07左乐平王仕国
□ 左乐平,王仕国
(1.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6;2.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江西 南昌3300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和理论开辟
——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
□ 左乐平1,2,王仕国2
(1.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6;2.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江西 南昌330003)
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式的历史性事件,表明了我们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从“城市中心”式革命走向了“乡村中心”式革命,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的实践。井冈山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本,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和理论开辟。在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道路基础上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应该努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新境界提供不竭智慧源泉和精神动力。
井冈山斗争;井冈山道路;井冈山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灾难深重、矛盾重重,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且错综复杂,但没有一种理论能解决中国社会矛盾并指明未来发展之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传来了马克思主义,于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便有了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为之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和挫折,在穿越中国历史的迷茫和徘徊之后,终于在五百里井冈的崇山峻岭之间,非常准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作为开启中国革命之门的钥匙,打开了一扇由现实通向未来,即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向未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之门,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那就是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井冈山斗争所形成的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范本。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道路的精神实质,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它可以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无穷智慧和精神动力。为此,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范本即井冈山斗争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开辟中国特色革命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标志性事件就是井冈山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从而艰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1927 年春夏,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发动了一系列反革命活动叛变了革命,无耻地掠夺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反革命活动将中国笼罩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之中,无数革命志士牺牲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失败。这是一个关键的、对未来历史起决定性影响的时刻,中国革命事业及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需要一个伟大的理论、伟大的思想重新整合革命力量,引领中国革命走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胜利之路。
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这么一条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恩格斯指出:“群众起义,革命斗争,到处组织游击队——这才是小民族战胜大民族,不够强大的军队抵抗比较强大的组织良好的军队的唯一方法。”[1]461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把武装夺取政权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这也是无产阶级要获得革命胜利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小国家、弱小民族而言,尤其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在国际共运史上,无产阶级曾经有过两次通过武装起义成功夺取政权的先例:一是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虽然这一政权仅存在72天便夭折了,但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次是俄国伟大的十月革命。这次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因此产生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模式。然而,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点,其革命道路的模式都是力量较为强大的工人阶级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来夺取政权,这一模式对于一个农民占绝对多数,城市产业工人力量相对弱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是否可以照搬,这是摆在处于历史关键时刻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关键选择。时代创造英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优秀分子,独辟蹊径,引兵井冈,以巨大的理论创新勇气和实践探索精神,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辟出一条通过工人阶级领导和依靠广大农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即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功开辟,从理论上要完成对党内弥散着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批判,从实践上要彻底否定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左”倾盲动主义以及对十月革命道路的盲从的本本主义,拒绝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分析。这一理论反思和实践的总结早在第一次大革命初期就开始了。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国共两党精诚合作,迅速掀起了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大革命后期又出现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妥协退让政策,因此,未能掌握争取革命的领导权,特别是未能积极地发动和组织农民开展土地革命,不懂得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其结果,国民党一旦反动,一切民众运动都塌台了。”[2]544
事实清楚地表明,基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革命才有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最先认识到了中国革命重心转移的问题。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深刻认识到“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3]37。1927 年初,他经过对农民运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高度评价了中国农民的伟大革命斗争。6月,当革命形势严重恶化之际,他在研究长沙“马日事变”之后,提出我们党应当“靠山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强调拿起枪杆子来保卫革命,建立革命武装队伍。6月下旬,毛泽东出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对农民武装无法保存时的“上山”问题作了部署。7月4日,毛泽东正式提出当农民武装不能合法保存时可以“上山”。上山的理由就是我们可以保存一定的军事实力,否则,敌人以武力破坏革命,我们没有任何办法。正是由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有着深入研究,以及对革命武装 “上山”问题的酝酿和准备,使得他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果断地作出了将革命力量和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的战略决策,为全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工作重心的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和复兴中国革命,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100多次武装起义。但是,初期的这些起义要么在中心城市发动,要么以攻取中心城市为目标,并且在“左”倾盲动主义情绪的影响下,一味地强调“进攻,进攻,再进攻”。起义部队在强大的敌人的围攻之下,大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失败。血的惨痛教训再次告诉中国共产党人,在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企图一举攻占中心城市,迅速夺取全国胜利,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在遭受挫折后坚决挥兵井冈,是他长期以来在革命斗争中一直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批判精神和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精神的必然选择,也是与党内那些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十月革命的经验神圣化,始终抱着“城市中心论”不放的教条主义者的本质区别,也是他强调从“斗争中开创局面”思想的必然结果。他指出,共产党的正确政策不是从书房中产生的,也不是盲从理论而得来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4]155。这是一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有的气魄和胆识,是真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革命者朴素的理论宣言和智慧光芒,这也就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得以开创的理论源泉和方法论基础。这实际上反映了毛泽东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除毛泽东之外,周恩来等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也作出过贡献。1929年,身在上海的周恩来也非常清楚井冈山斗争对指导全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他在为中央起草的指示信中指出:“先有农村,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5]29,并肯定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四军两年来的斗争在全国革命发展全局中具有伟大意义,今后“将必然要成为全国革命高潮的动力之一”[5]43这说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已经就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初步达成一致,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和具体化的共识,其标志就是井冈山道路的诞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后根据地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不仅如此,后来的中央苏区的斗争、伟大的长征、延安时期的斗争以及西柏坡时期的斗争都可以说是井冈山斗争的延伸和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井冈山斗争时期树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历程中得以传承和丰富发展。井冈山英烈开辟的井冈山道路被以后历史证明是中国特色革命之路的伟大起点。井冈山斗争开辟的中国特色革命之路,在实践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初步形成。
2 “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开辟
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在艰苦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四篇光辉文献。这些文章反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就是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中,《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理论标志。由此可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颠扑不破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遵循并极力反对在这一根本观点上有任何犹豫和怀疑。否则的话,党就会失去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需要结合不同的时空条件来丰富和发展。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同样会致使党和革命事业误入歧途。因此,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那就是即坚持又发展。对于处于革命低潮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关键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具体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词句奉为神圣和不可侵犯的教条,实质上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问题,又是一个迫切的实践问题。以毛泽东为首的井冈山英烈们,在斗争中开创了一条有别于俄国革命道路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同时,他们还对井冈山斗争实践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初步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等人后来在中央苏区称之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续篇——“中国篇”的诞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既与井冈山斗争的客观条件的成熟分不开,也与毛泽东同志长期以来在领导革命中坚持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不开。毛泽东自1920年起就孜孜不倦地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到井冈山后,反复研究《孙子兵法》等军事典籍。毛泽东遍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但他同那些信而好古、泥古不化、钻到故纸堆里出不来的人,同那些言必称苏联,对中国国情一点都不懂且自称是 “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人,都完全不同。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对准靶子射箭”。1928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要红军冒进湘南,毛泽东是坚决抵制的。他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胆略和气魄,是基于充分的客观分析和事实根据,即对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事力量作了深入的调查和如实的比较。他制定和实行了“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的战略决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毛泽东这一决策的正确:他率领井冈山红军出击江西的遂川、宁冈、永新一带,连战皆捷,威震湘赣边界。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对敌我力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靠的是唯物主义者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靠得是用辩证法武装起来的理性思维。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历史上的战争理论,结合井冈山的具体情况,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领导井冈山革命斗争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开展和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初步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结概括井冈山斗争的伟大经验,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这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个伟大创造和光辉典范,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这一 “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是与时俱进和敢走新路的,本质上是开辟了一条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的道路,开创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多样性的先河,为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3 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斗争蕴含着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在革命时期具有重要价值,在建设和改革时期也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说,井冈山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历久弥新的意义。它可以为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提供不竭智慧源泉和精神动力。
我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开展革命斗争所形成的独特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最初定型”[6]。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都对井冈山精神进行了精辟论述。毛泽东在1965年登临井冈山时,就强调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邓小平多次强调,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邓小平特别强调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要与时代相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7]327。江泽民结合历史和现实高度概括了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他认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8]并且认为井冈山精神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在新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井冈山精神。胡锦涛也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精神是高度赞赏和肯定的,认为井冈山精神是跨越时空的伟大精神,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习近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井冈山精神作出了新的诠释。他认为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习近平关于井冈山精神的论述,深刻表明了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其中,特别是强调了井冈山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我党历代领导人对井冈山精神的深刻阐释和高度弘扬,充分彰显了井冈山精神的跨越时空价值和意义,特别是我们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以及在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就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是井冈山精神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必须坚持的理论前提。
井冈山斗争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开展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遭受重大挫折下的一次奋起,可以说,井冈山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理论和信仰的一次检验。因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很多人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感到绝望。有些意志不坚定者开了小差,逃离了革命队伍。有些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看不到星星之火的伟大意义和价值。这些意志动摇者,表面上看是对革命前途的悲观失望,但本质上来看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持怀疑态度,怀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也就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所著的文章就回答了这些问题,指明了革命前途和方向,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并且还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实事求是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实际情况。正是由于毛泽东等革命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才开创了井冈山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井冈山精神恰恰就彰显了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条件,没有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我们很难想象井冈山道路会形成,井冈山斗争会成功。所以,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我们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三个伟大”建设,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在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深水区”,要求“啃硬头”“趟险滩”,必然会遇到各种利益集团及其各种社会思潮的阻碍和干扰;在国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自由主义思潮来对抗马克思主义,宣扬各种历史终结论思想。所有国内国外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以及影响到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此,我们要破除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坚持井冈山精神所蕴涵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而不可以自毁武功。
第二,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是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内核,也是我们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必须努力坚持的核心。
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斗争,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摆脱了教条主义,靠中国同志指导中国革命,形成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自己的路。井冈山道路实质上是对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坚持,这是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内核。毛泽东式革命道路之所以成功,其关键就是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其核心就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井冈山精神所蕴涵的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精神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至关重要。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灵魂,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石。我们党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人民的事业就取得了胜利;我们党如果偏离了实事求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就会偏离方向,造成党和人民事业的困难和失误。独立自主实质上就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坚持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以及主观和客观相符合。邓小平在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也明确指出要走自己的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统一,反对各种歪路和邪路。所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和弘扬蕴涵了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井冈山精神。
第三,敢于胜利和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必须坚持的优良作风。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们还需要坚持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工作作风,发扬艰苦奋斗攻难关的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的开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难题和困难,比如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困难。理论上,我们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结合新的中心任务和结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我们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如何把理论创新成果运用于实践,等等。这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困难都需要我们具有敢于胜利和勇于胜利的攻坚克难精神,而不应该退缩和回避。而这些攻坚克难的精神恰恰就蕴涵在井冈山精神之中。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道路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开创的,面临着很多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但是,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了艰苦奋斗攻难关的精神,从而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的理论成果。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理论创新,开辟理论新境界,我们必须汲取井冈山精神中所蕴涵的艰苦奋斗攻难关精神,这是我们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和应有的态度。
第四,以人民为中心是井冈山精神的价值归宿,也是我们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必须坚持的意义旨趣。
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道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的确确是全心全意为人服务,是为中国老百姓求解放促独立谋幸福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革命学说,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以,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斗争所追求的价值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井冈山精神就充分彰显了这一为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创立和建设过程中,有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人抛弃个人得失而奔赴革命前线,井冈山精神是人民的鲜血铸就的,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也是人民的鲜血铸就的。所以,井冈山精神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根本宗旨,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追求,而这实质上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中国化的根本价值之所在。这是我们在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样,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价值实质,也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实质。如果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那么,我们很难想象实践和理论创新的目的何在和意义何在。为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所蕴涵的价值意义。
总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和建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开辟的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道路以及蕴涵的井冈山精神对于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建设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价值,我们必须努力汲取其所蕴涵的不竭智慧和精神力量。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余品华.略论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和历史地位[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5).
[7]邓小平文选(1975-1982 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江泽民.深入基层为百姓办实事好事[N].人民日报,2001-10-19(1).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11.002
D610
A
1004-0544(2017)11-0013-05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zt2016003)。
左乐平(1976-),男,江西安福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生,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王仕国(1965-),男,江西上饶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梅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