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恋爱观存在问题与教育对策

2017-03-07蔡敏夫席丙堯邵文博

关键词:两性大学大学生

蔡敏夫, 席丙堯, 邵文博



大学生恋爱观存在问题与教育对策

蔡敏夫1, 席丙堯2, 邵文博1

(1. 辽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2. 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随着大学生生理与心理日趋成熟,对美好恋爱的憧憬也越发强烈。但由于大学生目前还无法妥善处理恋爱过程中潜在的种种问题,这将会对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将会成为威胁高校校园生活安全和教学秩序稳定的重要隐患之一。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大力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教育,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掌握正确的处事方式方法,能够独立自主地处理相关恋爱问题,在恋爱交往中学会做人做事,在恋爱交往中感受真挚感情所带来的心灵洗礼,从而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感情中的得与失。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进行阐述和误区分析,提出了普及两性健康知识、营造健康校园氛围以及强化大学生成才教育等建议。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西方多元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大学生作为主要受众群体在很多方面都受其影响,恋爱观便是其中之一。大学生恋爱观是指大学生对待异性交友、恋爱交往的根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它是受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和引导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学生恋爱道德观念发生着重要变化,特别是大学生恋爱观中对于“利”的把握上也逐渐倾向于功利化、现实化。越来越多触目惊心的案例让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进行深入思考的课题。只有认真研究这一课题,掌握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

一、大学生恋爱观现状

(一)恋爱动机不端正

大学生由于异地求学,朋友交际网络的变化,使其不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没有认真定位自己的学生角色和求学目标,往往因为身边同学交往异性同学而心生羡慕,从而通过QQ、微信、微博、聊天室、贴吧等各种网络途径尝试与其异性同学进行恋爱交往,以此积累恋爱交往经历,丰富自身的恋爱经验,以备在毕业后能够在社会中寻求到如意人选而累积婚恋经验,共度美好婚姻生活。但是由于恋爱动机不端正,常常会是为了娱乐消遣或者排解课余时间而莽撞交往,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彼此的性格和价值取向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常常是为了恋爱而恋爱,致使彼此之间没有真心相对,互相珍惜怜爱。常常彼此之间因为对待事物的认同观念或特征取向不同而产生矛盾,造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月末闹分手”的尴尬场面,以至于难以获得圆满结果。大学校园中异性同学之间由于恋爱动机不端正,常常无疾而终或毕业分手的见闻就不足为奇了。

(二)两性观念过于开放

近些年,由于西方文化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陆续渗透到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阶层对待两性观念的态度也有所转变,由过去的谈性色变逐渐转变为对于两性话题、两性态度包容甚至是纵容的个别论调。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由于心智尚未成熟,乐于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和价值取向,因而对两性知识、两性观念、两性行为都呈现出较大的开放和接受的态度,加之各种西方腐朽两性文化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充斥着大学生生活的周遭角落,在大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关于两性话题讨论中也不再是谈性色变。在性行为上,更是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过于开放的态度,常常由于未采取安全措施而发生性行为,在此类不安全性行为中导致大学女生怀孕事件或传播各种性疾病的案例常常见入报端。近年来,两性观念过于开放的趋势也越来越强势地挑战中国传统婚姻道德思想中严谨理性婚姻观念的主导地位,如果有关各方不加以重视,不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采取安全性行为,则会对大学生恋爱交往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也会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难题之一。

(三)责任感缺失

由于在校的大部分大学生年龄大都在18~23岁之间,他们还处于刚踏入社会的初级阶段,对待身边的家人、老师、朋友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理性认识,对待是非曲直缺乏沉着冷静的思考,面对社会敏感问题、恋爱交往问题缺乏较为深刻的理性剖析。在恋爱交往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自身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尚未形成,再加之西方腐朽消极恋爱文化的影响,在恋爱交往中常常仿效现在较为流行的韩剧、美剧中的恋爱桥段,彼此认为相爱就在一起,如果不爱了就各自不打扰。两人恋爱交往完全是你情我愿的事,无需与责任感有丝毫联系,无需听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我行我素,彼此身心俱疲也好,彼此幸福也好,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诸如此类的消极恋爱观念其实也是大多数大学生恋爱责任感缺失的佐证。这一类大学生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管控和修正,常常因为自己行为的“任性”,付出惨痛的代价,未婚先育案例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诸如此类案例的发生也强烈地表明了部分大学生在交往恋爱过程中恋爱责任感、恋爱道德感缺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二、大学生恋爱观认识误区分析

(一)人际阅历尚浅,交往思想轻率

在众多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数据中,笔者不难发现,部分大学生认为上大学不谈场恋爱总会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和不完美的,也就等同于虚度了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甚至少部分大学生认为交往异性同学可以丰富自己的恋爱经历,还可以体验两性生活,为以后的婚姻生活积累宝贵的两性相处经验,并且不需要为毕业后的婚姻生活费心费力,常常抱着随心的想法去任由自己恋爱,不断更换恋爱交往对象。他们常常由于人际阅历较浅,发生争执、吵架和斗殴的事件。而这部分大学生对于相爱两人需要同甘共苦、共赴磨难、珍惜怜爱,面对生活磨练心意相通却没有过多的关注和思考,所以他们的人际阅历没有得到充分试炼,接人待物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恋爱交往的思想也没有进行审慎思考校正,他们的恋爱交往行为就如同在刀尖上舞蹈,稍有差池就会遗憾终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众多调查数据中也可以感知他们对交往异性朋友就是如同吃饭睡觉,打游戏玩篮球一样,是必须的生活方式也是随性的自由选择,喜欢就在一起交往恋爱,不喜欢就各自祝福各自安好,就像如同当今比较流行的一句彼此祝福的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总之,大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主要还是彼此人际阅历较浅,交往思想和恋爱心态不够成熟,没有对恋爱结果进行充分考虑和思考,恋爱婚姻责任的担当更是无从谈起。他们对待彼此之间恋爱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也是较为粗浅简单的。

(二)缺乏进取心,自控力不足

很多大学生经过高考的刻苦学习进入大学,没有了高中时的父母叮嘱,老师的严加教导,没有了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升学抉择,自己对于大学应该树立的目标缺乏足够的正确认知和理性谨慎的分析,自身个人品性与日常德育养成也常常疏于管控,因而造成部分大学生缺少奋斗向上的动力,没有把大学课上课下的宝贵时间充分利用,充实自己的内在修养和个人品质。更有甚者认为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做一天学生念一天书。常常抱着熬日子,混学历的心态念大学,没有为以后就业和深造考虑更多。部分大学生为了打发平日充裕的时光,或者为了不浪费美好的大学时光,在玩够游戏、逛腻商场、追吐热剧之后,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谈场恋爱之上,他们认为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似乎也成了不二的选择,于是就上演“勤钓鱼广撒网”的戏码,在众多异性同学之中挑选心仪的对象,若是与之在一起共赴幸福,那就是大学第一美事,若是被狠心拒绝,则会寻求下一个目标。

(三)自我认知缺失

大学生对于自己上大学取得何种技能证书、何种语言考试等级以及着重学习何种专业课程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对于大学生的身份认知也仅仅是停留在念过大学,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而已,而深层次的对于大学意义的认知理解却缺乏与同学、师长和父母深度沟通,没有进行深度意见交换和广泛讨论,常常迷失在大学校园的忙忙碌碌的人海之中。在查阅其他相关大学生恋爱观调查资料中,笔者发现许多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经常把时间花在逛街购物、结伴出游、踏春赏青、团购电影、搭伴网游之上,而把时间花在课堂与图书馆的却寥寥无几。他们中许多人把大学与恋爱的关系本末倒置,造成学业造诣不够精通,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抗压抗挫能力较差,遇到急事或者难事时,第一时间是求助师长、父母和同学,对于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存在疑虑,自身对于解决难题存在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许多大学生就是由于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足够认知,常常将自己大学初衷淡化在风花雪月不切实际的爱情之中,造成意志力薄弱,做事难以专注,待人接物能力不强、专业学识技能掌握不足,面临着荒废学业,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

三、关于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对策的建议

(一)正视大学生两性健康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已不是谈性色变的时代了。但是我国正式将两性健康知识纳入系统教育课程的高校却为数不多。大学生对于两性健康知识渴求心理愈发强烈,但是缺乏正规的课堂教育引导他们获得正确必要的两性健康知识,他们就会通过网络渠道获得参差不齐的两性知识。伴随着生理与心理的成熟,加之网络监控缺乏系统性,浏览色情网站,观看色情电影的事件在寝室内时常发生。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大学生两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工作,强化对大学生两性道德与两性安全性行为的教育工作。各大高校及相关教育人士应该改变对待大学生两性健康教育的观念,下大力气整合重构相关两性健康教育课程,让大学新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就能够学习到两性健康知识,帮助大学新生能够在课堂了解两性健康知识,使他们能够形成对待安全性行为的正确意识,从而使其入学至毕业有始有终的对其进行系统的两性健康教育。在有条件的高校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设两性健康知识专栏,积极开展大学生两性心理与两性性行为的健康咨询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念与恋爱观念,引导大学生妥善处理恋爱交往等事宜,尽量杜绝大学生因恋爱受挫或者两性观念冲突造成的恋爱心理失衡事件的发生,在课上课下双管齐下鼓励大学生完善其自身品质与恋爱操守。

(二)营造健康氛围,丰富课余生活

大学生是青春、年轻、活力的代名词。正是因为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常常会是“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所以迫切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确实有效积极健康教育思想对其进行引导和鼓励,通过各种学生活动和媒体渠道为他们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他们调动对于各类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丰富他们课后休闲生活,帮助他们能够拓展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其各类活动中能够展现新时期大学生的风采。高校教育管理者应通过各类媒体听取大学生的兴趣诉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趣味知识竞赛,寝室文化演讲比赛、校园新生文艺演出、风趣漫画季、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团体野外训练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活跃其身心,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完善自身的抗压抗挫能力。在活动中总结自己的得与失,自觉的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与文化品德,让大学生获得正确德育知识与人格教育,妥善处理恋爱交往中相关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明辨恋爱中判断与选择。

(三)强化成才教育,树立正确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观受到其自身爱情观、择偶观、价值观的影响和诱导。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相关课程中通过相关案例帮助大学生分辨曲直、明辨得失,让大学生树立切实的理想,笃实的生活态度,强化自身的品德与修养,提升对各类问题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从而能够合理处置学业与恋爱的关系。高校教育管理者通过各种成长成才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以及完善个人品行。虽说恋爱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但是学业有成是成就爱情的基础。一个人不辨轻重、不明事理。可想而知在处理恋爱问题上只能是剪不断理还乱。

大学生恋爱观问题是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形成多方合力才能够有效引导,需要各方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和积极温馨的氛围,让大学生能够将自己恋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按照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让各方能够听到其内心本真的声音,从而能够切实际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处理相关恋爱问题,有理有据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和谐的恋爱观。

[1] 杨南丽.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教育对策[J]. 昆明大学学报, 2007(1):66-69.

[2] 王秋. 大学生恋爱观多元化[J]. 成功教育, 2014(10):102.

[3] 王生. 大学生恋爱观之多元化解析[J]. 教育研究, 2014(4): 69.

[4] 陈芒. 大学生恋爱观文化探析[J]. 教育与发展, 2014(7): 62.

[5] 宋霞.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恋爱观探讨[J]. 现代教育, 2014(9): 77.

(责任编校:付春玲)

2016-03-15

蔡敏夫(1987-),男(回族),辽宁凌海人,助教,硕士。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3.026

G640

A

1674-327X (2017)03-0092-03

猜你喜欢

两性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DADMAC-AA两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