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2017-03-07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公众

宁 鑫



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宁 鑫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各种数据技术开展政府服务已经成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的重要目标。“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创新,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当前,互联网与政务相融合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挑战。我国政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互联网+ ;政府治理;现代化

继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此实现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为广大居民和各类企业办事提供方便。“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互联网+”战略的发展,这一工作理念不仅是中央政府对各级政府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出的政府治理的新要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力量。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传统的行业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思维、新的理念。“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政府的服务相结合在一起,它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相互连接,信息通畅以及运转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政务平台可以全天候为各类企业以及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政府权力运行的透明化,有利于信息互通共享的实现,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具有极大的价值。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政府信息公开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政府网站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是做样子,而是通过网上政务大厅将政务信息都公布于网站中,公众登录网上政务大厅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政府行政流程,对政府的权力行使起到了监督作用。例如深圳市福田区采取“统一服务模式、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监督”的方式,通过行政事项统一编码、动态管理、资源整合、功能集成和信息安全手段,实现了网上“受理、传递、审批、反馈、跟踪”全流程服务功能,建成了具有福田特色的公正透明、高效便民的三级网上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机制,提升了服务品质,实现了政务信息网上公开。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互联网+”有助于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界限,同时减少信息孤岛现象,实现数据的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提高政府各机构和为民办事的效率。互联网在我国政府办公中已经被应用多年,但是在政务方面的实际使用却还有所欠缺,群众在办理相关事项时仍然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并且反复提供材料。“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一政务模式,使政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行线上公共服务,并且将公共服务的内容、程序等向公众公布出来,使社会公众更加便捷的了解到政府的服务项目。公众也从过去在政府部门间来回跑腿转向了享受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减少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例如广东省建设网上办事大厅,通过玩过实现政务的统一申请与办理,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办理31个省直部门的870项事项,这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同时节约了公众的时间。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质量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与需求也越来越多。“互联网+”与政府治理相结合,不仅促使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同时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也因为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的结合变得更智能化、专业化、个性化。在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公众可以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做出及时的评价,并且将自己的建议和需求反馈给政府,政府对公众的需要以及建议进行分类处理,及时了解到公众关注的热点,并且便于政府服务的精细化。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使政府的政务服务通过手机软件就可以进行,只要公众有需要,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就可以进行了解到相关服务信息,即节约了时间,又可以准确的随时随地的办理相关事项。这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使政府的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实现协同治理

2014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指出,政府各部门独立办事,各自解决问题的行政方法已经不能应对当前公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了。信息通信技术具有开放、共享、去中介化的特点,对于社会协同治理的推进具有一定的意义。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不断的推动政府相关信息公开透明,政府逐渐朝着“扁平化”模式转变。随着信息的不断公开,公众获取到关于政府工作的信息也就越多,再加上各类网络平台的应用使公众逐渐的参与到政府的公共事务中,还有一些对公共服务关注的组织、群体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入到政府的治理中。因此可以说“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与市民都是基本参与角色,政府逐渐改变过去大包大揽公共事务的角色。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社会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同时也使政府在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上有所提高。但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广使用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对政府传统治理理念与治理方式的挑战

将互联网与政府的服务相结合,对过去传统服务理念产生一定冲击,并对政府的工作方式以及政府的服务方式提出新要求。首先,由于我国之前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政府很难彻底的转变官本位的管理思想,在“互联网+”视域下,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并通过公开投票、投诉建议等形式,使政务公开、进行效能监督,这对政府传统大包大揽社会经济管理的理念提出了挑战。其次,在管理方法上,当前政府部门的一些行政人员并没有完全的理解“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真正意义,“互联网+”中的这个加号,并不是技术层面的相加,而是一种融合与创新,是将互联网向传统的政务服务延伸,使政务服务内容的不断深化。最后,“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政府越来越透明,这也对政府中的一些人的利益产生冲击,使他们对“互联网+政务服务”产生抵触心理。

(二)网络应用技术滞后信息共享存在障碍

首先,受传统的观念以及各部门利益的影响,各部门常常以自己的利益出发,各自为政,各地各部门的电子平台五花八门、互不兼容,部门之间的壁垒始终存在,服务标准以及服务事项方面各自不一,业务协同难、信息共享难、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联动难这三座大山依然存在。其次,“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既掌握数据技术又了解政府服务的工作人员,当前的在职人员对数据的挖掘、分析以及应用能力还不足,而掌握技术的计算机人员又缺少对政府服务的相关工作经验。例如,政府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并不是完全准确可利用的,还存在着真假混杂的现象,这对政府工作人员数据挖掘、过滤、分析和利用能力提出了极大考验。此外,中国互联网城乡、区域发展具有较大的非均衡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互联网普及与应用相对城市来说是处于滞后状态。“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缺乏相应保护制度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将政务服务从实体大厅搬到网上,公众可以在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相关事务的办理。这就意味着会留下相关的办事记录,以及个人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盗取或者是在数据处理时无意间将其泄露,就有可能威胁到个人隐私,以及财产甚至是生命的安全。此外,在互联网与政府服务相融合的同时,缺少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权力行使范围的规范,以及有关政府信息保护的制度。此外,对于互联网与政府服务融合也缺少专门的法律条例,因此,在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务信息的公开与安全、部门权责的划分等都存在问题,这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的挑战之一。

三、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思考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政务进行优化的探索与创新。在这个探索与创新过程中,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重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

(一)培育互联网思维,创新政府服务模式

为了更好的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首先需要政府转变其行政理念,由于公众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事务的动态性,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府要转变以往独揽大局的管理方式,由管理走向治理;其次,要培育政府工作人员的互联网思维,改变过去被动的服务意识。例如政府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主动为公众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再次。政府的具体服务模式要以事务为中心,将互联网与政府服务融合,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信息公开透明。要努力做到实现办事过程透明公开、有迹可查,切实保障公众的基本权利。

(二)完善网络配套设施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大特点就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高效化和精准化。因此“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顺利推进,首先需要改变过去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分割的状况,逐渐建立起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办公的机制,从而结束过去群众办事多个部门间来回跑,反复提供相关材料的情况。一方面,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设施,将收集到的可公开的数据信息集中到统一的平台上,减少信息基础设施分散。重复的现象;另一方面,逐步建立起跨地区域乃至全国的信息共享平台,从而使信息流动更加通畅,促进数据在部门间、地区间的共享与应用。此外需要对互联网应用的广度以及深度进行扩展,一方面完善偏远地区的网络配套设施,改善偏远地区互联网应用滞后的现状;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政府的工作人员了解政务流程,更需要其懂得如何运用互联网办理政务,如何挖掘数据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及如何分析数据来满足公众的需要。

(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仅为公众办事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同时简化政府的行政流程,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但是由于缺少与互联网相关立法的支撑以及数据安全技术的保护,随着网络技术的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涉及到政府和公众信息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此方面还需不断加强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并不断的完善有关线上政务服务的法律法规,使行政审批、部门职责以及社会公众监督有法可依,从而减少权利寻租空间,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其次,出台相关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条例,对政府信息、公众隐私进行保护,明确相关惩罚措施,减少信息泄露。此外,政府也要利用现代化技术,维护数据系统的,确保公众信息安全。

四、结语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进行提升、优化的一种方式,是政府在其公共服务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今后的发展中政府需要不断的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模式,把握“互联网+政务服务”所提供的良好机遇,也要做好准备应对其带来的挑战。

[1]王克照.智慧政府之路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65.

[2]周志坤、陈琦.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响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EB/OL].(2016-4-18) [2016-4-27]http://mt.sohu.com/20160418/n444744199.shtml.

[3]张锐昕,阎宇,等.“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挑战[J].电子政务,2016(3):44-50.

[4]李勇.“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自我革新的中国路径[N].光明日报,2016-4-4(7).

[5]翟云.“互联网+政务”:现实挑战、思维变革及推进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16(3):30-35.

[6]胡坚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解读[EB/OL].(2016-4-27) [2016-4-30] 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6-04/27/c_135317098.htm.

[7]罗峰.“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地的瓶颈[N].解放日报,2016-4-5(1).

(责任编校:李延军)

2016-10-18

宁鑫(1991-),女(蒙古族),内蒙古阿拉善人,硕士生。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3.004

D630.1

A

1674-327X (2017)03-0014-03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互联网+政务服务”路径研究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