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趋势及预防对策

2017-03-07钟菲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细菌性食堂病原菌

钟菲菲

(长沙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南 长沙 410016)

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趋势及预防对策

钟菲菲

(长沙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南 长沙 410016)

以病原分类为标准,最为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4个大类别,分别为有毒动植物、细菌性以及真菌霉素和霉变、化学性食物中毒。占比较多的中毒因素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比高达49.86%,其次为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占比为21.19%,而化学性食物中毒以及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占比较小,分别为10.57%、9.36%。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于每年的7~9月时间段内发生,因夏季温度适宜细菌的大量繁殖以及生长。下文将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趋势以及预防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趋势;预防;对策

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易发性以及普遍性等特征,现已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据相关数据调查分析可知,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模式有了一定改变,在历史数据中,副溶血性弧菌以及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因素,但近年来以上致病源均处于下降状态,而大肠菌科以及变形杆菌属的致病率在逐年上升[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出现了新的病原菌,导致人们出现食物中毒,例如“O139”霍乱弧菌、“O157”大肠杆菌等,虽然此类疾病在我国未大面积流行,但是从疾病的发展趋势来看,也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病原菌的多样化,带给主管食物质控的相关部门一定困扰,这就要求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以及卫生防疫部门及时掌握病原菌模式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预防对策[2]。

1 细菌性食物中毒地区差异分析

在世界各国间,因受到环境、饮食习惯以及食品加工、运输、储藏、个人卫生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食物中毒类型存在较大的区别。我国地域较为辽阔,这就导致各地区的食物中毒情况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地理因素、环境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中毒事件发生人数以及次数、类型上存在本质区别。例如,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具有较长的海岸线,且含有丰富的水产品,当地居民多有生食海鲜的风俗习惯,如此,便会导致河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菌群肆意繁殖,在人们食用含有致病菌的水产品后,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与此同时,在我国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人们多愿意食用动物学食品,由此就会导致变形杆菌属以及沙门菌属繁殖,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相反,在我国内陆地区,因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卫生水平相对不高,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多因蜡样芽胞杆菌以及大肠菌科、葡萄球菌引发[3]。

2 细菌性食物中毒人群分析

据历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在中毒人数以及中毒起数上与个体摊贩以及公共饮食场所相比,均相对较高,但是中毒死亡率却较个体摊贩以及公共饮食场所等低。个体摊贩中,食物中毒发生率相对较低,中毒人数与集体食堂以及公共饮食场所相比,均较低,但是其却有着较高的病死率。究其原因,主要是与集体食堂中的就餐人数以及次数、卫生条件有很大关联。对于个体摊贩而言,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点,卫生条件存在一定差别,就餐者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如此中毒情况就具有一定隐蔽性,对于中毒的起数以及例数上报率就会较集体食堂低很多[4]。

在对事物中毒病原菌的特点以及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后可知,一般情况下,出现食物中毒的人群多为老年人以及儿童,在中毒后,往往症状均较为严重,相对于自身免疫功能较强以及身体状况较好的青年人来说,发病率就会较高,而青年人的食物中毒症状容易被忽略。近年来,我国开始对食物中毒人群进行重新统计分析,发现统计结果与多年来情况不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青年人的食物中毒发病率每年都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代青年人集体就餐的次数增多,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人体对其并未有任何免疫力。

3 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变化的影响

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在夏秋季节较为多发,主要原因在于夏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食物中容易产生细菌,且细菌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当菌量增大时,人们出现食物中毒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大,中毒后临床症状也会越发严重。近年来,全球气温处于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气候异常以及全球性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新的病原菌出现,人类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几率也随之增加,且季节差异在逐渐缩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心健康[5]。

4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对策

近年来,因各种原因导致出现新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而全球科学界范围内尚未有深入的研究成果,加之人群的免疫力在逐渐降低,由此就会直接导致食物中毒以及相关疾病的肆意横行,对于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都造成了较大的困扰。食品监督以及卫生防疫部门需要对食品污染以及细菌繁殖情况进行控制,及时有效的对病原菌食物进行销毁、查缴,做好食物中毒的预防性措施,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4.1 重点做好集体食堂食品中毒的预防工作

最近几年,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是食品中毒事件却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人员较为集中的集体食堂中,发生率仍居高不下,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集体食堂的用餐人数较多,且食物供应量大,而多数加工场所的设备以及卫生、加工条件相对较差,在缺乏卫生管理规范以及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匮乏的情况下,就极易造成集体食物中毒[6]。由此,相关部门应针对此类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从而有效提升集体食堂的整体卫生情况,还人民群众一个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针对集体食堂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卫生部门应把好发证关,对集体食堂的整体布局以及设备、卫生设施集你写全面检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食堂,应及时告知限期整改,对于多次要求而未作出整改的食堂应予以取缔。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从而使其能够对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以及相关法律问题有一定了解。

4.2 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首先,应该对卫生防病知识进行教育以及普及,在全社会范围内对食物中毒的防范技术规范进行宣传。其次,对《食品卫生法》进行贯彻执行,保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4.3 建立健全食物中毒管理工作责任制

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中,应该安排专人对食物中毒工作进行管理,建立档案,对于中毒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5 结 论

目前,我国因受到环境以及经济因素影响,卫生条件相对较差,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细菌性食物中毒防治方面的工作仍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的控制食物中毒发生几率,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1] 郭玉梅,秦丽云,徐保红,等.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特征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3,33(5)∶73-77.

[2] 吕 宇,刘祖阳,兰 真,等.四川省2010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9)∶3574-3577,3581.

[3] 姜大栋,谌启鹏,曲 海,等.2013年大连市中山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8)∶362-362.

[4] 曾 彪,殷全喜,马 蕊,等.2004-2014年北京市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28(5)∶585-589.

[5] 刘红宏,郭冬梅,刘昌玲,等.2009-2014年双流县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10)∶1112-1116.

[6] 邱秀珊,陈焕然.深圳市某中心区2006~2012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4)∶112-113.

本文编辑:吴 卫

R994.4

A

ISSN.2095-8242.2017.35.6925.02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No∶201310130)

猜你喜欢

细菌性食堂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