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合肥密码”
2017-03-07佚名
文 / 佚名
三篇“文章”,呵护碧水蓝天
走进合肥环城公园,只见碧水萦回、绿树葱郁、鸟语花香。合肥市林园局负责人介绍,建城之初,合肥便依水而建、择水而居、因水得名。千百年来,与城共生的生态基因不断被传承和优化。发展至“环城时代”,合肥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发挥,并走在全国前列。
“拥湖入城”后,合肥注重吸纳“八百里烟波巢湖”的养分,坚持生态立市,从“环城”走向“环湖”。近年来,以“水、绿、气”三篇“大文章”为主要抓手,合肥市多管齐下,重拳频出。
强力推进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南淝河等水体达标工程,探索建立“河长制”,实现“明白治水、责任治水、科学治水”。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6座,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户)813家,饮用水源保护执法检查长效开展。经过治理,2016年,巢湖西半湖由“中度富营养”转为“轻度富营养”,全湖营养指数从60.8下降到54.4,水质明显改善。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如今的合肥,满眼翠色,生意盎然。数十座公园犹如一块块碧玉,镶嵌城中;主要道路两侧草木葱茏,宛如绿色长廊。 2010年,合肥市启动历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造林绿化工程,2014年成功获批 “国家森林城市”,20年的“森林梦”得以实现。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3%、森林覆盖率27.1%,绿化覆盖率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城乡绿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做好“水文章”和“绿文章”的同时,合肥在全市掀起了一场守卫蓝天的保卫战。统筹开展黄标车禁行、秸秆禁烧等“九大行动”,实施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等政策措施。2016年全市PM10、PM2.5浓度分别为83微克/立方米、5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分别下降27.8%、35.2%,各季节空气质量总体好转。今年1月至8月,全市PM10、PM2.5平均浓度78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期下降8.2%、5.5%。
漫步合肥,水更清,树更绿,天更蓝,城更靓。
绿色产业,生产“干净GDP”
2014年,合肥市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内中西部首批、省内首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目前,入园企业已达60余家,2016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35亿元。其中,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大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年处理秸秆量20万吨,相当于解决了25万亩农田的秸秆问题,总产值约2.5亿元/年。
算明“生态账”,开辟“环保路”。如今,依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处理技术,千方百计降低能耗,成为合肥市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近年来,合肥市通过实行节能预警调控和三级考核机制,出台《合肥市节能监察办法》,创新开展城市楼宇能耗监测等平台建设,不断促进企业和全社会降低能耗。 2012年至2016年,合肥市连续5年完成省下达的全社会节能目标任务,提前两年完成省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2016年,合肥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455吨标煤/万元,比2012年下降34.78%。
环保过关,无疑是合肥市招商引资的“前置条件”。近年来,合肥市拒绝了一大批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其中不乏投资过亿元的大型项目。与此同时,“铁腕执法”强力推进,“责任铁律”常抓不懈。今年1月至8月,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15起,立案处罚668件,处罚金额2520万元,位居全省首位。同时,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追究实施办法”,建立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保责任体系。
高水平改造、高标准招商、高强度执法,持续推动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呈现世人面前的,是日益“干净的GDP”。全市上下唱响了环保“大合唱”,奏起了绿色“交响曲”,经济建设充满清新自然的“绿色气息”。
全市联动,力推“城湖共生”
走进现代化的合肥市滨湖新区,这里早已不是10年前的荒芜模样,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路网交织。驻足巢湖岸边,只见湖面波光粼粼,城湖共生的优美画卷令人神往。环视新区,原本被钢筋和混凝土充斥的冰冷城市,开始变得柔软和生动,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区正在加速成长。
在“环保优先”的发展实践中,合肥市虽然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但污染排放量逐年下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先后荣获 “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市”“全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保相结合的道路,实现城与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实现城湖共生,须形成社会合力。“我喜欢骑行,既锻炼身体又低碳环保。 ”在今年6月举行的低碳骑行大会上,近千名市民身着运动衣,用骑行的方式,践行低碳生活和节能理念。 “洗衣粉用无磷的还是含磷的? ”“空调温度怎么设置比较节能环保? ”在瑶海区金大塘社区不久前举办的环保知识竞答比赛现场,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抢答关于绿色低碳生活知识的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的开展,如今在合肥,居民们正形成更为环保、更加低碳的生活和出行方式。
“过去老百姓是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是求生存,现在是讲生态。要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就必须要把环保问题、生态意识摆在突出位置。 ”合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强调。在构建“大湖名城”的框架中,在实现“城湖共生”的愿景中,站在新起点上的合肥,正加速将生态建设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努力打造头顶蓝天、怀抱碧水、脚踏绿地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