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慧宝安打造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样本
2017-03-07文/崔洁池蕾
文 / 崔 洁 池 蕾
市民在手机上点开“宝安通”APP,就能“秒知”宝安衣、食、住、行、娱等全方位资讯,还能进入宝安区网上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各项行政事项审批;宝安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只需在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平台及分平台轻轻一按鼠标,就可以调出宝安社会治安、防洪防涝、平安校园、交通运行、文体旅游等数据和实时监控视频;网格员发现安全隐患,只需在PAD设备上报,各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消除掉隐患……
这些智慧应用场景,每天都在深圳市宝安区真实地发生着,就像给城市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让市民生活尽享便利,让城市隐患无所遁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扩张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城市管理治理难题日益显现,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迫在眉睫。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加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产业大区、人口大区的宝安是城市化进程的局部投影:管理人口达到534万,注册登记企业33.5万家,历史遗留违法建筑8.8万栋,但公安干警只有2209人,万人警力数仅为4.2人,远低于全市的10人的平均水平和公安部的25人的配备要求。城市管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体大、事杂,管理服务力量严重不足。
“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该如何破解?宝安把目光对准了“智慧城市”建设——将城市治理模式提升与城市功能提升相结合,以“制度+科技+责任”为方法论,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为保障,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科学有序、高效便捷的运行机制。
创新顶层设计 “制度+科技+责任”全面构建治理新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全球性浪潮,成为许多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和大多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一样,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宝安也正在被各种“城市病”困扰:人口流动性大,倒挂现象严重,管理服务力量不足;行政审批任务量每天高达3600件,而政务服务人员数量有限,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普遍存在;城市运行风险点多,安全生产存在隐患……
在压力倒逼之下,宝安开始寻求破解城市治理困局的新路径。2015年10月,宝安顺应时代趋势,结合区情实际,提出建设“智慧宝安”,打造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区域和示范区域。
秉承着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智慧宝安”没有像许多城市那样集中于某个领域,而是高瞻远瞩,从规划开始,就本着“360度全覆盖”的思路,把城市的各种问题、需求进行整合,打通各种信息孤岛,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
宝安提出了“制度+科技+责任”的方法论,以此作为智慧宝安建设的思路统领——用制度来管人、管物、管事、管运行;用科技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把责任层层压实,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工作有序、严谨、可控、高效运行。
基于“制度+科技+责任”的理念,宝安构建起了“智慧宝安”的机制体制和应用体系框架,搭建起了“智慧宝安”的骨骼与脉络。
宝安成立了智慧宝安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形成了智慧宝安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局、街道办的智慧宝安管理架构。同时,编制了《智慧宝安建设总体规划(2015—2017)》《智慧宝安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深圳市宝安区电子政务规划(2015—2017)》等一系列顶层规划,成立了智慧宝安标准技术委员会,统一技术标准、打破信息孤岛。
为了让制度标准化、规范化,宝安对所有的政府文件进行了梳理,全区梳理和编制责任清单4174项,对124项行政审批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所有的政策法规规定都有章可循,为“智慧宝安”建设和依法治区提供了重要保障。
宝安依托最前沿的技术,构建了“一中心,四平台”应用体系框架,形成了分管区领导、街道(部门)“一把手”、街道(部门)分管领导“人事合一、事人捆绑”的责任闭环,为每个部门、每名工作人员制定“职责清单”,实现巡查、分拨、执法全过程数字化记录、全痕迹电子化跟踪、全流程信息化查办,“人过留迹、事过留痕”。
打造智慧枢纽 “一中心,四平台”实现“一机通宝安”
“不到2分钟,就能把签注办好,真是没想到!”在宝安区政务服务大厅里,宝安居民吴先生在出入境自助终端机前操作着港澳通行证签注,高效率的服务让他眉开眼笑:“要是以前,还要跑到公安局去办,费时费力,现在方便太多了。”
吴先生一句有感而发的话,代表着许多宝安居民的感受,也折射出“智慧宝安”给群众生活和企业发展带来的改变。
“智慧宝安”系统的整体架构为“一中心,四平台”。“一中心”即大数据资源中心,“四平台”即智慧政务平台、智慧管理平台、智慧服务平台和智慧产业平台。
大数据资源中心是“智慧宝安”的大脑核心。全区各部门的数据在这里整合、管理、共享、分析与应用。目前,大数据资源中心已汇集了市、区71个部门的659项业务数据、4.2万路视频,信息记录已达170亿条。
智慧政务平台将区政务服务中心和10个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连为一体,线下将所有窗口全部设为综合窗口,线上推出宝安政务服务手机版,办事人只需进“一门”、到“一窗”、上一“网”,就能实现“就近办理”与“全区通办”。
智慧管理平台区管控中心和10个街道分中心以及城管分中心、安监分中心、查违分中心、消防分中心、环水分中心、卫计分中心、公安分中心、交通分中心等14个专业分中心。采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实现人、格、机、物、事“一张网”运行。
智慧服务平台,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文体服务、公共信息服务五大主题,致力于打造区域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实现“一张就诊卡跨院就医,挂号问诊支付在线完成”;社区服务更便捷、更舒适、更放心;创新文体发展生态;获取政策和信息更快捷,实现“个人办事不出街、企业办事不出区”等。
智慧产业平台则致力于推进和引导园区、企业、工厂的智慧化建设,为高新企业、科技人才、科创园区、科研机构提供“科技孵化、载体提升、科技金融、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果展示”六大科技创新服务。
通过“一中心,四平台”,宝安实现了“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产业”三大功能。只需打开“宝安通”APP,政务、教育、医疗、文体、交通、安全、产业、义工、信用、生活资讯等16个板块的1756项电子化公共服务项目一览无遗,22个区级职能部门、10个街道办、7个驻区单位的1060项审批事项均可用手机办理,真正实现了“一键知全局,一机通宝安”。
改革治理方式 “互联网+网格化管理”撬动城市“大治理”
一条小路边,停着一辆布满灰尘的货车,隐隐传出化学品刺激的气味。正在路面进行安全隐患巡查的网格员小陈、小杨根据经验,判断该货车疑似非法存储危险化学品,于是立即通过手持PAD将情况上报至街道“管控通”系统。随后,接到街道管控指挥中心指令的安监、执法队、社区工作站等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到达现场展开调查。经现场核查,货车非法储存危化品助焊剂32桶,稀释剂7桶,总重量约2.2吨。执法人员当场将全部危化品查扣,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点存放。
这是近期发生在宝安区航城街道的一起危化品执法事件。建立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的巡查、发现、上报、分拨、执法,一气呵成,无缝连接,顺利化解了一个不易被发现却又危险重重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
网格是社会最微小的细胞,消除网格中的各类城市安全隐患,城市的管理水平就能得到质的提升。面对宝安人口流动性强,突发事件和安全隐患多的现状,宝安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将“互联网+”引入网格化管理,给城市管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宝安将全区作为1个大网格,划分为10个街道中网格,再变成124个社区小网格、4833个工作微网格,形成“1+10+124+4833”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治理体系。每个网格实行“综合巡查一员一格、专业巡查一员多格”,对纳入网格的市容秩序、消防安全等11类153项实有事件的巡查,以及人口信息、法人机构信息等4类8项基础信息的采集。之后,又将安全生产、公安、消防等专业网格与4833个基础网格进一步对接、融合,实现了专业巡查、专业整治与综合巡查、综合整治有效对接,相互联动。
宝安以“巡办分离”为原则,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架构和“一级巡查、两级办理、三级分拨”的工作机制,建设了统一的网格化智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巡查、分拨、执法全过程数字化记录、全痕迹电子化跟踪、全流程信息化查办。全区网格化巡查、整治队伍全面实现“人机格”绑定,确保事件上传、分拨、处置、反馈的闭环严密、无缝。
为破解传统应急指挥模式下多头指挥、孤军作战、多小散弱的局面,宝安整合全区31个部门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人员、资源,打造“1+10”联合应急指挥体系,实现协同指挥、齐抓共管、联合作战。应急事件处置“全区上下一张图、一指令、一动作”。在防御台风“妮妲”“海马”“苗柏”中,4万路“三防”视频持续保持畅通,联合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实现台风过境零伤亡、零事故。在消防处置中,通过GPS锁定火警位置,实时动态导航、就近精准分拨,构建了5分钟消防圈。5月25日凌晨,新安街道上川社区上合花园发生火灾,从市民报警、区联合应急指挥体系下达警情、消防队员响应出发和到达现场,仅用了2分23秒,3分钟内救出了7名被困人员,6分钟扑灭明火,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
提升治理能力 率先探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宝安”建设两年来,宝安以城市管理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指向,以创新发展为圭臬,搭建起了精细智能的城区综合管理体系、集约高效的电子政务体系、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体系、蓬勃发展的智慧产业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大幅提升。
自2016年1月“智慧宝安”管控系统正式上线,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38项,减少实体办事大厅13个,减少前台窗口人员200余名,节约行政成本2000余万,业务办理能力提升146%;宝安30个部门的626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75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实现“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16年3月12日网格化智慧管理工程启动以来,日均案件发现量由2594件上升为2.7万件,增长940%;日均案件办结量由2061件上升为2.5万件,增长1113%,事件办结率由41%上升为92.6%,处置时间从23.4小时缩短为2小时,处置效率提高了91.5%。
通过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强化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分类管理等,宝安治安、刑事总警情实现“双下降”,安全事故、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等逐年减少。2016年,宝安区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22.3%,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12.8%,涉及30人以上劳资纠纷、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60%和33%。
依托“智慧宝安”,宝安构建起了联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如进入汛期后,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设计开发了“三防应急”板块,建立了动态的易涝点地图,依托公安、交警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易涝点现场的实时监测,为三防应急抢险、调度指挥提供可视化的决策依据;开发了智慧消防网格化快速灭火联动系统,今年3月1日以来,体系内有23支队伍通过系统积极响应,快速灭火。
“智慧宝安”的建设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宝安通”APP上线运营近两年,累计下载超过160万人次,累计访问量超过1371万人次。
当下,国内外都在探索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数字化城市和信息化城市,不局限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还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实行阳光政务、依法行政、提高公共服务效能;需要通过科技和大数据的应用,整合社会基层治理力量,改善体制内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从宝安的做法,我们能获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经验,比如要从城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顶层设计,借助智慧手段破题城市“病症”,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先进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