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雷·索因卡:非洲的莎士比亚
2017-03-07邱华栋
○邱华栋
渥雷·索因卡:非洲的莎士比亚
○邱华栋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现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邱华栋著有大量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随笔集。作品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发表,并有法文版4种和越南文8种出版。曾获第10届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小说奖、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优秀编辑奖等十多次。
一、非洲的“莎士比亚”
渥雷·索因卡是20世纪非洲涌现的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和小说家,是现代非洲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是非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和钦努阿·阿契贝作为尼日利亚英语作家的双璧和巨擘,共同出现在20世纪下半叶的国际文学舞台上,以大量鲜活的、复杂的和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将非洲的真实面貌带给了世界,也将非洲丰富和优美的文化带给了我们。进入世界文学视野的非洲文学十分年轻,大部分现代非洲文学都是1930年以后出生的作家写成的。很多作家使用的是英语和法语,这使他们的作品能够更好地为西方所熟悉,也就是为世界所认知。
渥雷·索因卡1934年出生在尼日利亚西部地区阿倍奥库塔市,这个城市名字的意思是“岩石的下面”。整座城市分布在古老的奥更河的两岸。在河流岸边的悬崖上,到处都耸立着巨大的石头。从古代开始,这里就是居住在这里的氏族和部族们,尤其是约鲁巴族祭祀的圣地,有着大量的文化传说、文化积累和历史遗迹。渥雷·索因卡出身于一个约鲁巴族的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所英国圣公会教会小学的校长,他自小就受到了约鲁巴文化和英国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母亲也是一个基督教徒。加上出生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他获得了一些特殊的文化滋养,英语和约鲁巴语都很熟练。他后来来到了西尼日利亚的首府依巴丹上中学。1952年,他和钦努阿·阿契贝一样,进入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学习。就是在这所大学,产生了后来影响了尼日利亚和非洲的很多文化人物,政治家和法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1960年尼日利亚独立之后,这些大学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54年,渥雷·索因卡获得了一个去英国利兹大学深造的机会,在那里学习文学,参加学生剧团,演出各种戏剧。他还认识了一个姑娘,两个人结婚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1958年,24岁的渥雷·索因卡在英国上演了自己的第一个戏剧《发明》。这是一出独幕剧,内容是讽刺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带有浓厚的喜剧特点。1959年,在英国和尼日利亚接连上演了他创作的两部戏剧作品《沼泽地居民》和《狮子与宝石》。以上的三个戏剧作品,初步奠定了他作为非洲现代戏剧开创者的地位。1960年1月,他从利兹大学毕业之后回到了尼日利亚,起初当演员和戏剧导演,后来在拉各斯大学等多所大学担任文学教授。1967年,尼日利亚内战爆发之后,他呼吁双方放弃暴力,结果被关进监狱近两年。出狱之后流亡英国、美国多年。
渥雷·索因卡是一个非常关心尼日利亚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有着强烈社会批判性的作家,他前后9次被捕,还有一次被判处死刑,最终没有执行。2004年5月,已经70岁高龄的渥雷·索因卡因为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参加了反对尼日利亚现政府总统奥桑巴乔的示威游行,而被逮捕。渥雷·索因卡现在住在尼日利亚的一所乡间别墅,有时候在全世界周游。
《沼泽地居民》是一出独幕剧,描绘了1960年尼日利亚独立之前,在沼泽地区生活的尼日利亚居民的生活。剧本围绕一个从大城市回到老家沼泽地区的青年伊格韦祖的遭遇,来呈现特定历史阶段,尼日利亚普通人的生活和现实处境。剧本中出现了伊格韦祖和他的母亲阿露、父亲马古里之间的关系,其间,还有乞丐、祭司、祭司的跟班和鼓手等几个次要人物出场。伊格韦祖在尼日利亚大城市遭到的是殖民主义者所带来的资本主义的盘剥,回到了故乡沼泽地区,则遭到了祭司等人所把持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他感到无所适从,没有出路,最终还是离开了即将被洪水围困的沼泽地,前往别的地方去寻找生路了。
二、历史的中间人
《狮子和宝石》是渥雷·索因卡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剧作。和《沼泽地的居民》悲剧风格不同,《狮子和宝石》是一出喜剧,主要刻画了1914年英国殖民者入侵尼日利亚之后带给尼日利亚的变化。农村姑娘希迪又聪明又漂亮,被很多人喜欢,在这出戏里被看做是宝石。而“狮子”指的是那些围绕着她、追求她的男人们,这些人中有年轻的小学老师拉孔来和年老的酋长巴罗卡。青年教师满嘴西方名词,他反对尼日利亚农村的各种陋习,反对奢华的婚礼和彩礼,同时他也很穷困。而老酋长则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者带来的任何现代的东西,像铁路、电话、宗教等等,他宁愿保留传统的一切,过着妻妾成群的生活。最后,希迪还是选择了有钱的酋长,在酋长的花言巧语和财力的吸引下,被酋长迎娶到了家中。小说带有的讽刺气息并没有遮蔽整个戏剧的喜剧风格,整个戏剧显得轻松愉快,洋溢着欢快的调子,略微带一些嘲讽,对迂腐的青年教师和狡猾的酋长,以及又天真又世故的漂亮姑娘希迪都带有着温和的讽刺。这出戏是渥雷·索因卡自己很喜欢的戏剧作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演出,并且受到了欢迎。
1960年,渥雷·索因卡组建了尼日利亚第一个现代剧团“一九六零剧社”,上演自己写的剧本。渥雷·索因卡一生最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戏剧创作,他一生写出的戏剧剧本超过了40个,其中包括了大量舞台戏剧和小部分广播剧、活报剧,以及一个电影剧本。除了上述三个剧本之外,渥雷·索因卡写作的主要戏剧作品有《裘罗教士的磨难》(1960)、《枝繁叶茂的紫木》(1960)、《森林之舞》(1960)、《强种》(1964)、《路》(1965)、《孔其的收获》(1967)、《疯子和专家》(1971)、《裘罗变形记》(1971)、《酒神的伴侣》(1973)、《死亡与国王的侍卫》(1975)、《瓦尼奥西歌剧》(1977)、《未来学家安魂曲》(1983)、《巨头们》(1984)等,1985年还写了电影剧本《浪子布鲁斯》。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尼日利亚获得民族独立之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渥雷·索因卡的戏剧写作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由早期现实主义的戏剧风格,逐渐地转变成为带有浓厚象征主义色彩和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戏剧风格,同时,他将非洲文化中特有的魔幻色彩和神话元素以及民俗符号等,都纳入到自己的戏剧创作里,将伟大的莎士比亚戏剧传统和20世纪以来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荒诞派戏剧流派的风格,结合非洲特别是尼日利亚独特的文化传统,创造出了新的非洲戏剧,将一种新的戏剧风格,带入到世界文学的殿堂里。
这个时期的戏剧作品中,《裘罗教士的磨难》是一出代表性讽刺喜剧。据说,渥雷·索因卡写这出戏只花了一个星期。剧情讽刺了带有江湖骗子气质的传教士裘罗,他利用基督教的神秘性,加上使用非洲传统宗教的仪式,去迎合尼日利亚一些利欲熏心的政客特殊的心态行骗。实际上,裘罗教士是一个非常善于适应非洲特殊政治和现实环境的宗教骗子。这出戏带有浓厚的闹剧色彩,轻松、滑稽,讽刺性强,上座率很高。1971年上演的《裘罗变形记》则是《裘罗教士的磨难》的续篇,继续将殖民主义者带给尼日利亚的后遗症表现得淋漓尽致,机智幽默,带有着强烈的讽刺意味。
为了庆祝尼日利亚的独立,渥雷·索因卡创作了一出欢闹的戏剧作品《森林之舞》。在这出戏剧中,非洲的丛林是背景,现实人物国王、奴隶贩子、御医、卫兵、宫廷诗人和大象精、河神、蚂蚁王、黑暗神、火山神等鬼魂、妖怪、树精灵和其他人神同体的怪物一同出现了,这些人和鬼怪精灵们,将非洲的历史伤痛——贩卖奴隶作为贸易和现实的复杂性,融会到一场类似莎士比亚的名剧《仲夏夜之梦》那样的狂欢戏剧中,将非洲元素和现代戏剧的批判性、娱乐性完美结合。
《强种》是一出带有古希腊悲剧色彩的戏剧,它描绘了尼日利亚农村的一个传统陋习:每年的新年前夕,村子里的人都要拿一个偶然路过的外乡人作为牺牲品,给他灌麻醉药,在除夕夜将他在全村人面前拖过。大家可以肆意地往他身上倒垃圾和各种脏东西,可以辱骂他,可以虐待他,最后将这个受尽侮辱的外乡人赶出村子。他们这么做,主要是相信这个外乡人可以将过去一年全村人的罪孽、不顺利、厄运和倒霉事情都带走。在剧中,一个年轻的教师埃芒和一个智障孩子都是外乡人,但是埃芒为了保护那个智障孩子,主动要求做这个被全村人侮辱和损害的人,埃芒就这样把自己送上了祭台。埃芒的主动要求牺牲,和他父亲曾经担当村里象征性地将垃圾顶在头上顺河流流走,最后因此死去的献祭者形象叠加起来了,埃芒因此成为了敢于牺牲自我的“强种”,就是强大的种子的意思。在青年教师埃芒的身上,实际上凝聚了渥雷·索因卡自身的理想诉求,他认为,尼日利亚和其他非洲国家,在独立之后,迫切需要像埃芒这样的敢于牺牲自我的“强种”,来将人们从愚昧和麻木中唤醒。
三、过去的解释者与现实的警告者
在渥雷·索因卡的戏剧作品中,《路》也是一部代表性作品,值得重视。戏剧的主人公是一个教授,他生活得非常认真,但是性格古怪。他希望探求人生的真谛,但是却在周围污浊的环境里生存。他在教堂边上摆了一个摊位,专门给想当司机的人伪造执照,黑夜里又去教堂后面的墓地和鬼魂对话。以怪教授为中心,尼日利亚上世纪六十年代独立之后的各色人物纷纷出场,形成了教授周围复杂的环境,象征着尼日利亚独立之后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该剧带有明显的象征主义和存在主义戏剧风格的色彩,观众很难立即明白渥雷·索因卡要表达什么,似乎这是一出“只能让人感受,而不是让人看明白的戏”。实际上,这出戏就是对尼日利亚存在状态的讽刺,而老教授也是尼日利亚本身的一个象征,“路”则是本剧中无形的主人公,它自身分裂和幻化出卡车司机、偷窃者和搭车的人,使人看到了尼日利亚走向现代国家的艰难。
戏剧《疯子和专家》写于尼日利亚内战结束之后的1971年。一对父子在内战中变成了对立的两派,内战结束之后,父亲回到了家乡,遭到了已经担任政府情报处长的儿子的监视,四个残疾军人轮流监视他父亲,而老父亲则疯疯癫癫的,甚至鼓吹吃人合法。渥雷·索因卡写这出荒诞色彩浓厚的戏剧,主要是探讨内战给尼日利亚人民带来的深深的内心伤痕,从这出戏中可以看出法国荒诞派戏剧的鲜明影响,和渥雷·索因卡善于化欧洲影响为非洲营养的能力。
在1971年尼日利亚军事独裁者下台之后,他写了一些街头活报剧一样便于灵活演出并且狠力批判现实的剧本。《回家做窝》《狩猎大野兽》《失去控制的大米》《重点项目》《巨头们》,从这些题目上就可以看出,这些剧作是直接针对尼日利亚的现实问题进行讽刺和批判的。有讽刺投机的政客的,有描述尼日利亚经济危机的,有挖苦非洲独裁者的,有抨击和政府中的腐败分子勾结在一起的不法地产商人的……这些短剧带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意大利剧作家达里奥·福的很多剧作很相像。达里奥·福所创作和演出的大量戏剧甚至都没有剧本,或者每次演出的时候剧本本身都会不断地做一些变动。渥雷·索因卡也是以这些作品,讽刺尼日利亚的社会现实政治,表达知识分子的判断和批判精神。
1975年上演的戏剧《死亡与国王的侍从》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日利亚某个城邦部落的大酋长死亡了,按照非洲的约鲁巴传统,酋长的马夫和侍从必须殉葬。侍从首领的儿子为了营救父亲,尽管他在西方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还是代替父亲殉葬了。这出戏剧将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之间的激烈冲突以悲剧的形式揭示出来,残酷、激烈而又带有宗教关怀。
渥雷·索因卡还把一些西方著名的戏剧剧本改编成适合非洲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剧本,如《酒神的伴侣》《瓦尼奥西歌剧》等作品,巧妙地将非洲独特的社会现实装进去,创造出有互文性特点和戏仿性结构的新剧作。
1986年,渥雷·索因卡成为非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的文学天才——他的艺术技巧,语言魅力和独创性——的非凡成就,索因卡的热忱尤其表现在对非洲传统的信奉之中,并成功地综合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人类的自由而献身。”在这句评语中,显然包含了以下的因素:从戏剧创作上说,他深受约鲁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民间文学和神话传说的影响,而且还综合了古代希腊的悲剧、英国莎士比亚开创的戏剧传统和20世纪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荒诞派戏剧流派的广泛影响,将之融会到一炉中,写出了当代非洲的戏剧经典,并以大无畏的精神参与到现实政治和争取尼日利亚人民的自由行动中去。可以说,他的戏剧是行动的戏剧,也是超越了现实的充满了寓言和讽刺的未来戏剧。他的戏剧中,常常有舞蹈、面具、音乐甚至是哑剧的片段,作为戏剧本身的组成部分,独具一格,他的剧本属于那种可以阅读的剧本,读起来像小说一样有趣。
四、语言学家和未来的设计者
在戏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渥雷·索因卡还是一个出色的小说家,他一共写了长篇小说两部,分别是《阐释者》(一译《痴心和浊水》)和《混乱的岁月》(一译《千魔之林》)。
《阐释者》是一部描绘1967年尼日利亚内战之前的社会现实的小说。小说描绘了5个回国的留学生在尼日利亚的遭遇。这5个人的职业分别是工程师、艺术家、新闻记者、外交部职员和大学老师,他们可以说是中产阶层的知识分子,是尼日利亚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但是回到祖国之后,他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贪污、贫穷、权势和罪恶所主导的世界。他们每两个星期聚会一次,并以各自的职业,试图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发展,对尼日利亚有所帮助,但是都遇到了挫折,最后都陷入到迷惘和痛苦的旋涡里。小说的写作风格也很独特,表面上看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实际上,5个人的经历像编织细密的纺织物一样,交叉、连续、彼此呼应地表现出尼日利亚的全景社会图像。小说中还大量地描写了非洲独特的万物有灵论的宗教文化,基督教《圣经故事》;以意识流和跳跃式的叙述构成连缀在一起的碎片式样的结构,带有詹姆斯·乔伊斯的浓厚的烙印。这都是非常有特点的,描绘出尼日利亚社会弊端的症结所在。小说出版之后,很快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而且在1968年获得了英国的《新政治家》杂志颁发的国际文学奖,进一步地扩大了这部小说的影响。
《混乱的岁月》出版于1973年,这是一部带有幻想色彩的寓言式样的小说,带有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故事的框架,带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特征。情节的主干很清楚,主人公奥费伊寻找被抢走的情人。他必须穿越一个专制的政权所控制的国家,于是,在整个穿越和寻找的过程中,奥费伊看到了这个虚构的国家的混乱、冷漠和腐败,还有这个国家的传统带给人的影响。约鲁巴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是自由地穿越的,死亡和生命、存在和不存在、祖先和后代,都是无法截然地分开和区别的,因此,这几个阶段中,人是自由地穿越在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并且为眼下的困苦找到了逃避的道路。
除了上述的戏剧和小说作品,渥雷·索因卡还是非洲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出版了四部短诗集:《伊丹尔》(1967)、《狱中诗抄》(1969)、《地窖里的梭子》(1972)、《曼德拉的大地和其他诗篇》(1988),和一部叙事长诗《奥贡·阿比比曼大神》(1976)。1975年,他编选了影响很大的诗集《黑非洲诗选》。《伊丹尔》根据尼日利亚创世神话写成,描述人类将铁神从山上召下来,但是人类的血使奥更神双目失明,奥更发狂了,打死了很多朋友和敌人。叙事长诗《奥贡·阿比比曼大神》分三个部分,将约鲁巴文化中奥贡神的赞美和书写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渥雷·索因卡成功地塑造出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奥贡,他的无穷的精力、创造力和破坏力,是为了庆祝莫桑比克对白人统治的罗得西亚政权宣战所写下的颂词,充满了史诗复活的现代精神与力量。
在他的短诗创作中,语言复杂,句法古老。我在这里引一些他的诗歌片段如下:《季节》:锈是成熟,锈红/还有憔悴的玉米穗/花粉是配偶时间,当燕子/编织/羽箭之舞/把玉米秆织入/飞翔的光柱。而我们多想听到/风拼接的语句,听到/田野里的磨锉声,当玉米叶子/像竹片一样尖利。/而现在,我们,收割者/等待穗子生锈,在黄昏时/拉出长长的影子,在林烟中/编结干燥的草顶。荷重的秆子/催送胚芽的枯萎——我们等待/锈红色的希望。
渥雷·索因卡多才多艺,他还出版了纪实作品《人死了——狱中笔记》(1972),讲述了1967年尼日利亚内战导致的屠杀,以及知识分子在象牙塔里无所作为的困惑,以及对腐败的执政者的愤怒。1981年,渥雷·索因卡出版了自传《阿凯:童年生活》。这是一部充满了感情的作品,他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代12年岁月里,不断地从渐渐在他面前打开的世界吸取各个方面营养的情况。进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渥雷·索因卡的作品越来越少,参加政治活动和在全世界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却很多。1976年,渥雷·索因卡出版了文学评论集《神话、文学和非洲世界》,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将自己文学创作的理念与自己所受的文化影响,表达了出来。1995年,渥雷·索因卡出版了《艺术、对话与愤怒:文学和文化随笔集》。
2004年,根据他在一家电台的谈话发展成的《恐惧的气氛》,是他比较新的著作。在这本论著里,70岁的渥雷·索因卡以饱满的激情,探讨“9.11”之后世界的分裂和被恐惧气氛所包围的现实,对权力和自由之间的对抗、对仁慈和暴力的弃绝、对人类未来信息和电脑社会的担忧和希望,都进行了分析,表达了一个世纪老人的忧思。2006年,他出版了自传的第二部《从黎明出发》,这是他的回忆录《阿凯:童年回忆》的续篇。他回忆了自己成年之后在充满动荡的尼日利亚独立之后的政治风云和社会变化中的成长,包括对自己写作道路的选择,自己如何反对军政府的独裁、如何因为文学获罪、如何与当代世界英语文学中的大家交往,对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的描述、对非洲乡村景色的沉醉、对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喜悦心情等等。这部回忆录是探询渥雷·索因卡的内心世界的非常重要的文本。
70岁之后,渥雷·索因卡一直在埋头撰写自传的第三部《节外生枝》。渥雷·索因卡认为,作为一个非洲作家,他不仅仅是描绘社会风俗和人类经验的编年史家,还应不断地确定自己的非洲作家身份,起到担当历史的中间人、过去的解释者、现实的警告者、语言学家和未来的设计者的作用。可以说,渥雷·索因卡几乎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