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深入研究 联合教研共同发展
——浙江省四地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活动暨温州市体育学科“促进有效学习”研讨活动举行
2017-03-07本刊报道
本刊报道
2017年11月3-4日,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温州市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及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小学承办的浙江省四地体育名师教学联盟活动暨温州市体育学科“促进有效学习”研讨活动在温州市瓯江小学举行。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于素梅博士,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胡玫,鹿城区教育局长杨明明,浙江省原体育教研员董玉泉,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副主任潘旸,杭州、舟山、台州、温州四地七个体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与成员,及各县(市、区)体育教研员和体育骨干教师近500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温州市体育教研员蔡景台主持。
深入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行动,切实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基本理念,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为推动《课标》落地,改变“满堂灌”、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及效率低下等现状,切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乐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以常态课堂为抓手,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推进实施了“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行动。
据蔡景台介绍,这一课堂变革行动始于温州市于2013年出台的《关于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其明确了“促进有效学习”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与内容、任务与要求、推进策略、实施保障,切实保证了变革行动的有效实施。在“目标与内容”中,强调“聚焦三类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了方向。
对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余立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开幕式中指出:目前,温州市教科研活动已经走向了规范、有序和有效,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落实最好的地市之一,同时又有自己的教学研究主题,积极探索以赛促学,并以“促进有效学习”为教学研究的载体,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并代表浙江省在全国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积极探索新型教学研讨活动形式,联合推动课程改革深化
目前,体育与健康学科涌现了各级各类的名师工作室,它们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功效,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教师培养等不同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温州市、杭州市、舟山市、台州市四地名师工作室建立了定期互动交流机制,联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有效推动了所在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工作室成员搭建了开阔视野、提升发展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探索出了一种区域教研的新形式,对浙江省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形成了积极的探索与推动。正如余立峰所指出,四地名师工作室营造了良好教研氛围,使浙江省教研活动的主体得到充分发展,并在推进和落实《纲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浙江省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认为,名师工作室将成为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研主要的载体之一。
本次联合教学研讨活动,整体分课堂展示及点评、专题发言与交流两个部分展开,共有温州市蔡景台名师工作室、钱勇名师工作室、夏玲玲名师工作室、石峻名师工作室,及舟山市薛黎明名师工作室、台州市姜毅名师工作室、杭州市王德刚名师工作室共7个体育名师工作室参加。从课堂展示环节来看,呈现了水平一(二年级)《近距离对准目标投掷》、水平四(七年级)《正面双手投实心球》、水平三(五年级)《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水平四(八年级)《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水平三(五年级)《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技术方法》及水平三(五年级)《正面双手垫球》共6节课。6节展示课各具特色,对《纲要》理念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同时,不同的课也还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在课后的评课环节,余立峰从学生行为、文本呈现、投掷项目本身三个观察视角,分析了每一节课对《纲要》的落实情况,并给出了建议与指导。
其一,就学生行为视角来讲,重点关注了学练情绪、伙伴关系、思维运动、学习方式四个方面,并指出,学练情绪反映了一堂课7个“基本要求”中“教材三个一”的价值所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采用组合练习,多采用比赛和游戏,以改善学生练习情绪,让学生练习得开心、投入;建立伙伴关系,才能真正形成小组合作学习;在身体运动的同时,有思维运动,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要转变学习方式,重视形成动作的学习,注重让学生体验、观察、发现。并特别强调,就伙伴学习来讲,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如3~5分钟的整段的练习时间,并设计好相关的引导问题。
其二,针对文本呈现,立足《纲要》的理念与要求,针对单元计划和具体教案均指出了各节课文本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如就单元计划表述来讲,指出《近距离对准目标投掷》一课的单元计划教学内容中的表述“持轻物向有标志的方向投远”,就是指投远动作方法;“近距离对准目标投掷”,就是指投准练习方法,那么在表述中就应体现为“……方法”,这是对《课标》“课程性质”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即“方法”是“内容”的体现和落实。而针对其教案中教学目标则指出,教学目标的表述不仅要关注“内容”和“标准”,还应该关注“环境和条件”,如目标的达成是在组合练习中还是在比赛中,对此应进一步完善。此外,还针对单一练习与组合练习的表达、“教学策略”部分对“教材三个一”要求的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指导。
其三,针对投掷项目本身,基于一堂课的7个“基本要求”,具体指出要多用“移动+投掷”的练习方式,要更多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投掷方式,要将与投掷相关的体能练习方法大量地加入到单元计划中。
课堂展示及点评结束后,进入到第二个环节“专题发言与交流”。夏玲玲名师工作室成员柴成、姜毅名师工作室成员周红章、王德刚名师工作室成员沈慧娟、薛黎明名师工作室成员朱良杰、石峻名师工作室成员黄君翔、钱勇名师工作室成员陈李贵依次作了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历与教育智慧。之后,于素梅博士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与讲座。
活动在与会教师的收获与思考中落下帷幕。尽管展示课还存在着不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仍在不断深化过程中,《纲要》的实施才刚刚起步,相信随着《课标》理念的切实落地及一线教师对《纲要》认识的不断深入,浙江省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将会越来越扎实,也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