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材妙用·曹刿论战

2017-03-07胡善国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肉食者鲁庄公论战

胡善国

[“书”材展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 运用方向]

1. 位卑不可忘忧国。强大的齐国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国形势相当危急。曹刿,一个身份卑微的非“肉食者”,挺身而出,陈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表现了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情怀。

2.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齐国的入侵,曹刿的同乡认为是“肉食者”的责任;而曹刿却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的兴亡看成自己的责任,因而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向鲁庄公献计献策。

3. 勇而后赢。“夫战,勇气也”,简短的五个字,却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狭路相逢勇者胜。”这里,勇气不仅仅体现为勇敢,更是一种良好的精神风貌的展现;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什么事都办不成。

4. 抓住时机才能一举成功。时机总是转瞬即逝的。高明的军事指挥员能够准确捕捉战机,迅速出击;而愚笨的指挥员却错失良机,丧失战争的主导权。曹刿的两次“未可”、一次“可矣”,表现了他对战机的准确捕捉,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5. 取信于民。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过:“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正是因为鲁庄公做到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所以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 习作片段]

《曹刿论战》记录的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战役,曹劌用自己的智慧帮助鲁庄公战胜了强大的齐军。曹刿准确抓住了时机,给鲁国带来了胜利。因此,抓住时机,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抓住时机,对于军事指挥员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时机并非像《曹刿论战》中那样是能够明显看到,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时刻都要运用我们的感官,去发现可以展现自己才能或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一旦发现,我们就要迅速抓住。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曹刿之所以能够抓住机会,就是因为他熟悉各种兵法,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兵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机会到来之前,我们还要做好准备,这些准备其实就是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积累的社会经验、待人接物的能力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准备充分,在机会到来之时,我们才能很好地抓住它。

[ 亮点评说]

片段借助材料提出观点:抓住时机,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然后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时要抓住机会,二是要做一个有准备之人。现实针对性较强,给人以启发性。

猜你喜欢

肉食者鲁庄公论战
觉醒年代的一次公开论战
东野稷驾马车
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肉食者不鄙》
曹刿论战
肉食者“非”鄙
《〈曹刿论战〉句读解惑》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