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不同播期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17-03-06蒋启斌
蒋启斌
摘 要:全州县地处湘桂走廊,春季寒潮活动频繁,易造成早稻烂秧;秋季寒露风来得早,对晚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不利。2015和2016年连续2a开展早稻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早稻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连续2a试验表明:不同播期对秧苗素质差异不明显,对穗粒结构及产量有影响,全州县早稻适宜播种期应为3月20日前后—4月5日,播种过早,表现千粒重变轻,稻穗变短,产量低。播种太迟,表现生育期缩短、千粒重变轻,稻穗也变短,产量也低。
关键词:早稻;播期;秧苗素质;生育期;穗粒结构;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41
全州县地处湘桂走廊,是广西主要的双季稻作区,水稻是全州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92万hm2,其中早稻2.75万hm2,平均单产425kg。是北方冷空气侵入广西的主要通道。春季寒潮活动频繁,易造成早稻烂秧;秋季寒露风来得早,对晚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不利。“春寒”和“秋寒”严重威胁水稻生长。2015、2016年连续2a开展早稻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早稻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为当地早稻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全州县文桥镇栗水村进行,稻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潭两优83.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6个播种期处理: 3月10日、3月17日、3月24日、3月31日、 4月7日、 4月14日。隨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40m2。各小区设埂分隔,田埂宽30cm,高20cm,用塑料薄膜包好,薄膜入田面下20cm;排水沟宽50cm、深30cm。每小区移栽1200蔸,即每666.7m2抛栽2万蔸。移栽前1m2施硫酸钾复合肥(15-15-15)0.03kg、尿素0.007kg作基肥,移栽后7d 1m2追硫酸钾施复合肥(15-15-15)0.02kg、尿素0.007kg、氯化钾0.01kg。根据苗情、病虫发生情况实施田间管理,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水份管理等,保持各处理水肥、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水平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2.1.1 成秧情况
从表1中看出:6个处理的成秧率(2015年、2016年)从高至低依次为:4月14日播(85.3%、87.4%)、4月7日播(83.8%、86.3%)、3月24日播(77.9%、78.4%)、3月31日播(77.4%、76.3%)、3月17日播(67.4%、65.2%)、3月10日播(0.0%、64.6%)(见表1)。其原因分析:2015年: 3月10日前平均气温低于10℃,无光照,土、水温更低,3月10日播种后7d日平均气温仅12.5℃,光照仅6.8h,土温回升不了,水稻种芽不能生长,自然要坏种而不能成秧;3月17日后气温回升,光照增多, 土温自然上升,水稻种芽能维持生长; 4月7日播种后的7d日平均气温虽然低于15℃,但连续5d有太阳,光照达29.1h,又有尼龙膜覆盖保温, 对水稻种芽生长影响不大。2016年:3月10日播种后7d日温度变化大、不稳定,平均气温低于13.0℃,土、水温更低, 不利于水稻种芽生长,但光照达21.4h,又有尼龙膜覆盖保温,从而稻种成秧率略低于3月17日播种成秧率。
2.1.2 秧苗素质
从表1看出:2015年:除3月10日播种不成秧外,其它5个处理的秧苗素质差异不明显。2016年:6个处理的秧苗素质差异也不明显。
秧苗株高:2015年:移栽时秧苗株高为11.2~16.7cm,以3月17日播(秧龄31d)秧苗株最高(16.7cm),4月7日播(秧龄20d)秧苗株高次之(12.3cm),秧苗株高再次是3月31日播(秧龄24d)的(12.1cm),3月31日播(秧龄24d)的(11.7cm),4月14日播(秧龄13d)秧苗株高最矮(11.2cm)。2016年:移栽时秧苗株高为10.6~15.1cm,以3月10日播(秧龄31d)和3月31日(秧龄18d)播的秧苗株高最高(15.1cm),4月7日播(秧龄23d)的秧苗株高次之(14.8cm),再次是3月17日(秧龄24d)和3月24日播(秧龄17d)的秧苗株高(14.0cm),4月14日播(秧龄16d)的秧苗株高最矮(10.6cm)。这可能与秧龄不同有关。
绿叶率:2015年:按播种期顺序秧苗绿叶率分别为0叶、3.1叶、3.1叶、2.9叶、2.8叶、2.1叶。2016年:按播种期顺序秧苗绿叶数分别为2.7叶、3.0叶、2.6叶、3.0叶、3.1叶、2.8叶。这可能与秧龄、气温、光照不同有关。
叶挺长:2015年:按播种期顺序秧苗叶挺长依次为0cm、2.5cm、2.6cm、2.6cm、2.6cm、2.9cm。2016年:按播种期顺序秧苗叶挺长依次为2.1cm、2.5cm、3.1cm、3.6cm、4.0cm、4.2cm。其原因是:播种后随气温增高、光照增多,秧苗生长随着快。
基茎宽:2015年:移栽时秧苗基茎宽分别为0cm、0.2cm、0.1 5cm、0.1 5cm、0.2cm、0.15cm。2016年:移栽时秧苗基茎宽分别为0.27cm、0.20cm、0.1 6cm、0.1 8cm、0.23cm、0.20cm,差异不明显。
根:2015年:按播种期顺序秧苗总根分别是0条、14.1条、13.1条、11.3条、10.8条、10.5条,白根率分别为0.0%、72.3%、59.5%、69.9%、74.1%、76.2%。2016年:按播种期顺序秧苗总根分别是10.9条、10.5条、8.2条、10.6条、11.9条、7.7条,白根率分别为75.2%、86.7%、96.3%、67.9%、69.7%。、74.0%。表明白根和白根率与播种期关系不密切。
2.2 不同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2中看出:2015年:生育期由长到短依次为3月17日播(116d)、3月24日播(112d)、3月31日播(106d)、4月7日播(105d)、4月14日播(103d)。水稻生育进程与3月31日播的比,3月17日播和3月24日播的生育进程分别延长了10d和6d,而4月7日播和4月14日播的提早了1d和3d。2016年:生育期由长到短依次为3月10日播(119d)、3月17日播(114d)、3月24日播(107d)、3月31日播(107d)、4月7日播(103d)、4月14日播(101d)。水稻生育进程与3月31日播的比,3月10日播和3月17日播的生育进程分别延长了12d和7d,3月24日播的持平,而4月7日播和4月14日播的提早了4d和6d。表明:播种期早,前期温度低、积温少,生长慢,生育期延长;播种期迟,后期温度高,生长快,生育期缩短。
2.3 不同播期对穗粒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3看出:2015年:产量以3月24日播最高,其次是3月31日播,以4月14日播最低(3月10日播除外,因没有成苗),666.7m2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3月24日播433.3kg、3月31日播426.9kg、3月17日播425.0kg、4月7日播397.7kg、4月14日播385.8kg。与3月24日播的比,3月31日播减产1.5%、3月17日播减产1.9%、4月7日播减产8.2%、4月14日播减产10.9%。2016年:产量以3月31日播最高,其次是3月24日播,以3月10日播最低,666.7m2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3月31日播470kg、3月24日播457.2kg、3月17日播452.5kg、4月7日播451.8kg、4月14日播436.2kg、3月10日播428.9kg。与3月31日播的比,3月24日播减产2.72%;3月17日播减产3.72%;4月7日播减产3.87%、4月14日播减产7.19%;3月10日播减产8.74%。表明:播种过早,千粒重变轻,稻穗变短。播种太迟,表现生育期缩短、千粒重变轻,稻穗也变短。穗粒结构表现与产量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3.1 从2015年 2016年2a试验看出不同播期对秧苗素质差异不明显。播种期早,生育期延长,播种期迟,生育期缩短。
3.2 连续2a试验 表明产量以3月24日播种最高,其次是3月31日播种,3月17日较低,以4月14日播种最低。播种过早,表现千粒重变轻,稻穗变短。播种太迟,表现生育期缩短、千粒重变轻,稻穗也变短。
3.3 通过早稻 不同播期试验,说明全州县早稻适宜播种期应为3月20日前后—4月5日播種过早,气温低,光照不足,积温少,生长慢,易造成早稻烂秧,并影响产量;播种太迟,虽生育期缩短、但千粒重变轻,稻穗也变短,随之也影响产量;秋季寒露风来得早,影响晚稻的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对晚稻生产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