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素养生态系统构建及其对信息素养作用机理研究

2017-03-06张必兰吴诗贤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

张必兰+吴诗贤

摘 要 论文研究借鉴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型,构建了基于信息素养基本维度的信息素养生态系统结构模型,阐明了其主要结构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结构因子之间影响状况及其对信息素养生长的影响,以便于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体系。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生态系统 信息素养结构模型

分类号 G254.9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1.008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Eco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Zhang Bilan, Wu Shixi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del of social complex ecosystem, and referring to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structure mod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co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its major components are expounded.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of componen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an help to integrally grasp the impact factor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ecosystem. Information literacy structure model.

信息行为主体,即强调信息属性的自然人,简称信息人。他的信息素养成长根植于由信息人自身的禀赋因子和信息人所处的环境因子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里。信息素养的成长,是这个系统里内外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1 信息素养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要素

1.1 信息素养生态系统概念

信息素养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信息人与信息环境所具有的对信息人信息素养的形成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基于上述信息素养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借鉴马世骏等提出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lexion system,即SENCE)模型[1]和周承聪提出的社会-信息-信息服務复合生态系统模型[2],本研究建立了一个信息素养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1),以便于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体系。

该模型中,核心圈的信息人为信息素养生态核;信息人所具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称为信息素养生态基,提供信息人进行信息活动的内能量;第二圈是对信息人的信息活动有直接影响的信息环境,提供信息人进行信息活动的直接外能量,称为信息素养生态质;第三圈是外部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称为信息素养生态膜,提供信息人进行信息活动的最终能量源泉。

1.2 信息素养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1.2.1 信息人

信息人是信息素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素养成长主体,也即强调信息属性的自然人。

1.2.2 信息素养影响内因子

信息人所具有的一切对其信息素养的成长及信息实践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信息人的禀赋因子。信息素养成长禀赋因子非常多,包括学历、年龄等。禀赋因子的共同作用形成信息人一定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构成影响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因子。

1.2.3 信息环境因子

信息环境是指信息人可能接触的信息资源以及特定信息活动的影响因素共同构成的一种信息生存与发展环境。同生态学上任何环境的概念一样,它也是相对于某个中心的概念,这个中心就是信息人,同时,信息人也不能脱离信息环境而独立存在。信息环境中一切对信息人信息素养的成长及其信息实践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为信息素养成长的信息环境因子(外因子)。信息环境因子多种多样,主要由信息资源、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信息制度、信息氛围等组成。

1.2.4 社会与自然环境因子

信息人都是群体或者社会中的一员,处于一定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社会影响之中,自然人正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因此,信息人的信息观念、信息行为潜移默化之中必然受到周围群体(特别是最密切的生活、工作小圈子群体)的观念、行为模式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居住模式、社交群、职业等与信息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可归为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包括经济水平、文化和法律等社会环境因素。

2 信息影响内因子对信息素养成长起主导作用

信息人的禀赋因子,既包括先天形成的因子,如性别、年龄、血型等,也包括后天形成的因子,如学历、经济收入水平、社会阅历等。这些因子共同作用,形成了信息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

信息人的禀赋因子及其形成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构成了信息素养成长的内环境,信息素养的成长首先是根植于这个小环境里的。信息人既有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构成信息活动的起点,也为信息活动提供思维工具与活动框架。良好的个人认知结构是个人信息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信息素养本身也是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中重要的因素,信息人不断吸收新信息并丰富、重构其认知结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信息素养成长和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发展的源泉在于对外部环境信息的不断吸收,在于不断与外界信息交换,而这需要信息人不断激发对信息的需要并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积极利用一切内外条件进行信息活动。也就是说,信息素养成长的根本在于信息活动驱动力推动下的信息实践活动。

信息素养成长驱动力可定义为:由信息人为满足内部需要或感知外部刺激而产生的,具有动态变化、可认识、可把握、可施加阻力或动力、可改变强度和方向、驱动信息人调动其内在潜力进行信息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激发力量。存在于个体主观意识之内的、为满足内部需要而产生的信息实践活动驱动力称为内驱力;存在于个体外部的、推动个体进行信息实践活动并能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外驱力。信息素养的成长是在内驱力和外驱力共同推动下实现的,内驱力是根本,外驱力通过内驱力而发挥作用。

对信息的需要是信息活动驱动力产生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充要条件。如果信息人认为满足这个信息需要的代价太大、或实现的概率太低,那么这个需要激发信息活动驱动力的力量会非常小。因此,信息活动驱动力的大小,是由信息人的信息需求强度和信息需要得到满足所需的努力程度共同决定的。

3 信息素养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

3.1 信息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信息人,其所处的信息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是不同的,但可能存在交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利用共同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服务,遵循共同的信息制度,创造相互影响的信息氛围,还可能合作完成大型信息实践活动。一个信息人可能是另一个信息人的信息环境(比如信息氛围)的创造者。特别是处在相同的社交圈、生活圈内的信息人之间,这种相互作用就更显紧密,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影响、交流、分享、协作、促进的组织结构和相对松散的学习成长共同体,相互之间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信息素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不仅影响个体的发展,而且影响群体信息素养发展的水平。当然,多个信息人构成的群体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积极的相互关系,也可能是消极的相互关系。积极的相互关会产生群体动力,促使群体成员更加快速地成长。

3.2 信息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信息素养生态系统中,信息环境的各个因子不是相互孤立的,整个信息环境就是一个存在普遍相互作用的协调统一的整体。信息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信息环境的发展,而信息环境的发展对信息人乃至整个信息素养生态系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一大类的各信息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补充、相互替代。如,当纸质信息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人的需求时,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资源予以补充、替代。

不同大类信息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核心体现为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条件。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服务的基础,是促进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发展的平台。通过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信息资源内容建设的质量、提升信息服务的水平、大大改善信息资源使用的空间和渠道,也是开展新型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信息制度的具體内容,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信息服务的繁荣、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良好信息氛围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合理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信息制度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信息人的行为,保障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秩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信息氛围。信息氛围对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等信息环境因子的有效利用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氛围,再好的信息资源、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往往也会成为摆设。信息资源是其它信息环境因子存在的必要前提,信息基础设施是为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服务是为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信息资源,其它信息环境因子就没有了作用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存在着交叉关系,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发展必然能带动信息服务的升级与进步。除了基础设施的支撑外,信息服务脱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撑,若无良好的信息资源作为支撑,无法发挥作用。

3.3 信息人和信息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信息素养生态系统的本质,在于信息人与信息环境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一方面,信息环境为信息人的成长提供了基础外驱力和养料,是信息人成长的推动者。信息人信息素养的成长,核心是依靠信息实践活动,其不仅受动机的驱动,受个体认知能力的限制,还需要信息环境的刺激,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环境,信息实践行为既没有作用的对象,也缺乏外驱力。而作为促进信息素养成长的首要因子,内驱力则是个体需要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没有外部信息环境的刺激,内驱力很难被激发。信息人的驱动力、认知力的成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信息环境的影响,促使信息人被动或主动地去适应信息环境。

另一方面,信息人也有主观能动性,除了适应信息环境外,他们的信息实践活动和其它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信息环境又有巨大的反作用。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生存发展,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信息环境,他们可以使信息环境变得更有利于信息人的成长,但也可能对信息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信息人信息素养成长的内外因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起组成一个多要素、多侧面、多层次的错综复杂的系统,共同驱动信息人信息素养的成长与持续发展。可以说,信息人与信息环境的关系,是信息素养生态系统的核心。

3.3.1 信息人和信息制度的相互作用

作为本研究对象的信息人,范围主要限定在信息素养弱势群体,他们和信息制度之间的关系首先体现在被动适应信息制度的一面,信息人的信息行为和活动必须遵守信息政策和法律,以保证信息活动的规范、有序。虽然作为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人一般没有制订信息制度的权力,但他们的信息素养状况、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特点是制订、调整和完善信息制度的重要依据,对信息制度仍具有反作用力。

3.3.2 信息人和信息资源的相互作用

一切信息人都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传递者、消费者,信息人的信息素养深刻影响着信息资源的总体水平、传递效率、利用效果,影响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和价值的体现。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信息人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乃至综合素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3.3 信息人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相互作用

信息人是信息基础设施的现实或潜在消费者,信息人的信息素养培育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利用效果、作用的发挥和价值的体现有着重要影响。信息基础设施的先进性、普及性和易用性对信息活动的效率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深刻影响着信息人参与信息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信息素养的提升。

3.3.4 信息人和信息服务的相互作用

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共生互惠关系。对于信息需求表达、获取、吸收等能力较低的信息弱势群体,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社区服务组织等机构的信息服务,是满足信息弱势群体基本信息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信息弱势群体通过信息需要的满足感受信息资源的重要价值从而提高信息意识、信息活动驱动力有重要的意义。信息素养成长主体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消费群体,同时,信息消费者也会对信息服务提供者进行反馈,对提高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也有重要的价值。

3.3.5 信息人和信息氛围的相互作用

信息人是信息氛围的重要创造者。群体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能等是由各个个体共同作用形成的。同时,个体与群体之间也处于不断地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社交圈、工作圈的群体信息意识、信息行为模式等,都会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说信息环境中信息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建设主要靠经济支撑,那么作为软件的信息氛围则主要靠信息人的整体素质支撑,信息氛围直接影响着信息人对其它信息环境因子的利用。

3.3.6 信息人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信息人及信息人所处的信息环境都处于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这个大的外部环境之中,这个大环境既为信息环境的建设提供人财物保障,也为信息人的信息活动提供活动对象。同时,信息环境的建设、信息人的信息活动也推动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生态系统的发展与信息时代、信息环境和社会体制的变化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一个社会系统,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信息素养生态系统中,内因子对信息素养的成长起着积极的、能动的主导作用,而环境因素对信息素養的成长也起着巨大的作用:信息制度激励成长,信息氛围引领成长,信息服务牵引成长,信息资源推动成长,信息基础设施助力成长,外部信息环境保障成长。

参考文献:

[ 1 ] 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4(1):1-8.

[ 2 ] 周承聪.信息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优化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 3 ] 柯平.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 4 ] 陈文勇,杨晓光.国外信息素养的定义和信息素养标准研究成果概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0(2):19-20.

[ 5 ] 陈海涛,马艳丽,陈博.信息生态系统演化研究回顾[J].情报科学,2014(2):157-161.

[ 6 ] 高阳,李永先.我国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4(10):12-17.

[ 7 ] 杨雪,陈为东,马捷.基于认知失调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8):50-55.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
改变教学方式,优化信息技术课堂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