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婷:我们是澳门的半边天
2017-03-06李菡丹
李菡丹
妇联会在团结妇女姊妹,关心妇幼服务,发展文教事业,参与社会事务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为澳门社会稳定发展和繁荣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每每介绍自己,她总不忘说自己是一位体育爱好者,其实在朋友们的眼中,她就是“体育女神”,不仅人长得漂亮,性格开朗,运动细胞还超级活跃,打篮球、跑马拉松等运动都能轻松拿奖,她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体育委员会委员中最年轻,又少数的女性。
她的本职工作则是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常务理事、计算机信息科主任,她叫吴嘉婷。身兼数职的她还是第六届海南省青联委员。
澳门妇女联合总会于1950年成立,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妇女组织,为不牟利社会服务团体,以增进澳门妇女之爱国爱澳团结,密切联系各阶层妇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开展妇女文化康体活动,提升妇女素质和地位;推动妇女关心社会、服务社群,促进和谐家庭建设,共建繁荣稳定的特区为宗旨。
12载妇联情
吴嘉婷2004年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会计出纳员,做了一年,她发现“这么文静的工作还是不太适合我”。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介绍到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工作。“其实,我从小与妇联结下渊源,儿时就读于妇联托儿所,对妇联很有感情。”
从2005年至今已有12载,吴嘉婷曾历任澳门妇女联合总会青年中心副主任、文康部副主任,现在主要负责网络宣传及系统开发。
谈及与内地妇联的差别,吴嘉婷坦言,“港澳婦联与内地有别,我们只是非官方的民众组织,过往的财力有限,人力有限,大家只能凭借一颗热心,用有限资源去服务市民,逐渐让政府及广大市民认同。”
她回忆刚加入妇联时,自己是一位前台接待员,“当时全妇联最年轻的就是我,其他大部分成员都是妈妈级成员,但精神魄力超强,大家都有独特专长,而且往往为办好一个活动,共达完成同一个使命,大家都团结一致,不分上下去完成任务,就是这强有力的凝聚力吸引了我,直到现在。”
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吴嘉婷逐渐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负责人让我去开发青年中心,当时我真的没这胆量去承担这个任务,但很多来劝导我,给我信心去挑战这个任务,最终我完成了任务。青年中心持续向好发展下,因工作需要,我又被调回总部跟进我最熟悉的文康体工作。
“由于妇联是一个基层组织,薪水不高,但工作量超大。妇联的工作人员都是用一颗热心去服务市民。我们除了在办公时间上班,更多的工作是在非办公时间为会员、民众办活动。我们要在家庭与工作上做好平衡,我们是一个以‘家为核心的服务组织,当然前提要让自己的家庭和谐,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动员自己的家人来参与我们的义务工作,争取家人的相聚时间,感恩的是家人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要共建美好家园。”吴嘉婷说。
2014年,因应社会对网络信息的需求大增,负责人让吴嘉婷再次挑战一个全新的部门,“当时没有什么软硬件设备,几乎是从零开始,幸得负责人的信任及同事们的支持,一步一个脚印地,这个部门渐见成效。”
12年来,吴嘉婷感慨妇联的变化之大,“以前,妇联的工作模式比较守旧,随着社会变化、领导班子的传承创新,以及员工的积极努力,妇联服务更贴近民众需求,活动更创新有意义。”
有笑有泪,感恩伯乐
回望这12年来的妇联工作,吴嘉婷用八个字来形容——有笑有泪,感恩伯乐。“有笑有泪,在工作中我开阔了眼界、帮助到很多有需要的人、认识到很多知己朋友、更能做到我的理想,就是能向小豆丁传授我最爱的篮球运动,希望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建立团队精神,保持阳光正面的人生观。”
然而,人生有高低起伏,工作的路上并不事事顺利,最让吴嘉婷伤心难过的是2009年的澳门立法会选举。“妇联为了在立法会里能有妇女的声音,为妇女儿童争取合理权益、监督政府依法施政,我们会推派妇女代表参加选举。每届选举都是一个艰辛的工程,全会上下全力以赴,选举期间,我们由清晨到深夜,不停为争取支持而四出奔波,可以说是身心疲累。崩溃的是,那天宣布结果,我们选不上!那一刻,整个选团都哭惨了,好像我们长期以来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认同,大家伤心难过,那个痛、那种难过,到现在我都还记得!”
冷静过后,吴嘉婷知道,“服务跟选举是不相等的,虽然失去了一席,但我们没有放弃妇幼维权工作,这次的失败更加巩固我们妇联人的决心,接下来的日子务必把工作做得更好!”
而“感恩伯乐”在这12年里一直是吴嘉婷的座右铭,“我在工作上的小成绩都是妇联的前辈们、领导们的信任成就我的。在心灵上,一群暖心的同事、一众关爱我的志工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他们往往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温暖之手。他们的一句‘加油、一句‘撑你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我的生命,感恩他们。”
近年来,澳门妇女联合总会会务有较大的发展,随着新会址妇联大厦落成启用,《澳门妇女》月刊复刊,妇联颐康委员会、妇联青年委员会及妇联活力少年团、妇联家庭服务中心相继成立,妇联会在团结妇女姊妹,关心妇幼服务,发展文教事业,参与社会事务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为澳门社会稳定发展和繁荣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吴嘉婷称,“我目前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各个网络平台去宣传妇联的服务、活动及议政论点。今年,又是选举之年,我希望尽我们所能,成功推送我们的妇女代表进入立法会。展望未来,妇联也将在发展会务,服务社会方面作更多元化的尝试,争取作出更大的成绩。”
热爱体育,关注体育
谈到体育,吴嘉婷微笑着说:“我在小学四年级时被体育老师张玉品选到学校篮球校队,并自此爱上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篮球运动。我们学校曾连续9年获得学界冠军,成为澳门学界的一个纪录。后来,我被选到澳门特别行政区篮球代表队。”
关于收获,她称,“打篮球除了可以运动健身外,更能启发思维、培养团队精神,这也有助于我从事社团工作,服务市民大众。小时候,我幸得有好的老师指导提拔,现在,我也希望小朋友能从小学习打球,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发扬团队精神。妇女体育总会及妇联均有做体育工作,我们利用2016年启用的妇联新校舍,开办篮球豆丁班,每期一开便爆满。”
她介绍道,“妇女体育总会本身有女子篮球队已多年,从2015年开始招集男子作选秀活动,参加我们的训练,并代表我们参加银牌赛和联赛,球队成员的年龄从16岁至30多岁,当然以后还有更多的年轻女性参加。”
对比以前单纯的球员身份,到现在多了行政工作,吴嘉婷觉得最大分别在于过去只需要专心打好自己的比赛,到现在面对很多比如制度上,场地不足,以及更多有助球员改善的问题,她希望可以借自己现在的身份去反映,希望在不同角度做得更好。
“我力争在篮球赛中可以增加参赛队伍,通过体委身份达成让更人参与的可能,另外尚有未完成的,例如场地方面,可能要慢慢争取,澳门寸金尺土,庆幸我们妇联有很好的场地,但仍有很多球队缺乏练习场地又或者要受天气等环境影响,这些要想办法完善。另外各个单项体育总会,我觉得要有营养师或者管理员管理他们的饮食,如何加强他们的体质。因为我自己修读过营养学,所以我与球员之间会有交流,我觉得澳门代表队更需要有这方面的设置,可以更全面地支持他们。”
在大众体育上,吴嘉婷觉得,女性的参与度比过去高很多,但仍有待提升,而且年龄似乎偏大。“这个未必是教练的问题,不过现在很多女子代表队的选手很年轻,社会上又有太多选择让她们不能专心一致,加上学业问题的影响。40岁以下的女性则较多参加健身中心或自己外出跑步。”
她大赞澳门特区政府通过不同社团来开班很不错,以妇联为例,从早上9时至晚上8时都有大众班,因为考虑有些轮班工作的女性需要,有很多不同时段的班开展,时间段可以更具弹性。另外,平日有到街场轮队打篮球的她,亦提出可以在个别球场设有“女士之夜”,特别安排一晚专门给女生使用。“因为我们平日与男生混合轮队,相比之下我们等候良久,但跟男生比拼很快又败下阵来,假如有一个‘女士之夜,相信可以鼓励更多女性组织到街场打篮球。”
走进青联,相伴青春
《中华儿女》:您是什么时间加入青联组织的,有什么切身感受?
吴嘉婷:我是2015年底由妇联推荐,加入海南省青联。2016年海南省青联开会,刚好碰上妇联的重大活动,所以我没能参加上,非常可惜。后来,我参加了一次澳门区的全国青联联欢会,会上都是本澳各界及社团的精英代表,单单与他们倾谈交流都能长知识。
《中华儿女》:身为澳门青年中的一员,您对澳门的青年工作有什么看法?
吴嘉婷:澳门青年都比较积极、阳光,除了爱玩手机、电玩外,他们更喜欢运动,而近年来有不少高中生的科普研究也获得国际奖项。关于青年工作,我认为澳门青年真是挺幸福的,有很好的教育政策和環境,15年免费教育,为大力推动青年多元发展,有各项基金让有心之士去申请,让他们去圆梦,对有志创业的青年人,也有青年创业基金,让他们有机会去开拓自己的人生路。
《中华儿女》: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对于青年女性又有哪些特别的举措?
吴嘉婷:妇联会组织不同类型的爱国教育活动让本澳青年参与,使他们从中多了解祖国的历史和发展。同时,为了让年轻女性有机会参与国际事务,妇联青年协会连续四年举办“青年女性国际事务培训计划”,提供外交知识、国际礼仪、多元化的时政培训。培训完成后妇联会从中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学员,派她们参加每年在联合国举办的世界妇女地位委员会会议,就各国改善妇女地位、促进两性平等为目标,提升本澳青年女性的国际观,鼓励积极回馈服务社会。
2016年大会主题为“妇女赋权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澳门五名代表与数千名各国及地区代表就妇女地位、权益问题、女性赋权、女性劳动经济、性别暴力及性别平等作主题讨论。在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和全国妇联的统筹和协助下,澳门代表获发言机会,为青年女性迈向国际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责任编辑 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