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虚为实巧谋篇

2017-03-06龚翠兰付敢泽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2期

龚翠兰 付敢泽

【技法阐释】

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有写“虚”和记“实”。所谓“虚”,是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前者抽象,后者具体。构思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诉诸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借助它们来叙事、抒情或说理,从而反映生活的某一方面本质,表达既定的文章中心,这种技法就是“化虚为实”。清代刘熙载《艺概》篇有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诗理同于文理。只有化虚为实,写物附意,扬言切事,将抽象空灵的情和理寓于具体实在的形象之中,文章才会婉转曲折,生动活泼,文质兼备,顾盼生辉。朱自清的《春》堪称此类散文的典范。“春”杳然无迹,阒然无声,如何才能穷形尽相,引人入胜?于是作者首先开门见山,落墨“盼春”,表达对“春”姗姗来临的无比喜悦,点明题目;然后挥洒丹青,纵笔“绘春”,依次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画,以草之鲜嫩软绵、花之绚烂芬芳、风之温馨柔和、雨之滋润细密、人之奋发向上将春展示得色彩缤纷,生机盎然;最后引吭高歌,恣情“赞春”,以“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巧妙作喻,昭示春的成长进程,颂扬她的新、美、力。全篇意境深邃、魅力横生,脍炙人口。假如文章不能把春的美妙情韵注入五幅明朗的画面及一系列实在的喻体上,又焉得使之形具神生、楚楚动人呢!

非独抒情性文章如此,叙事、议理类作品亦然。奥地利文豪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何以能把一幕人间悲剧刻画得那样感天动地、催人泪下?因为它将斯科特等5人探险南极却无功而死的悲壮事迹进行生动演绎,从而热情讴歌了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中,虽毁灭了自己,但精神却不死不灭的英雄。汉代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何以能将秦之为政过失阐述得那样入骨三分?因为它对秦王朝由崛起而扩张、由统一而覆灭的大量史实展开具体分析,从而深刻揭示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症结。

古人曾言:“虚则实之。”作家们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应对各类考卷上诸种形式的作文命题中的虚题,譬如《长处》《温暖》《真情》《坚韧》《生命的芳香》《砰然心动的感觉》等,其情与理的指向十分明显,俱可采用“化虚为实”的妙招立意谋篇。具体而言,主要途径有三。

第一,融情(理)于事。文章的情与理如同魂,而生活事件则好似体,魂附于体才具有生命活力。故须依据题意,发散思维,设问分解,追根溯源,把题目所含的情与理同某一件或某一类具体的生活事件融冶于一炉,通过它们流露或折射出来,这样才能使所写内容不致失于抽象虚浮。例如构思《砰然心动的感觉》这一命题,不妨这样设问:是什么事情使我产生“砰然心动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其特殊的滋味又如何?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将题意落到“沐浴母爱”“获取成功”“赢得理解”等事件的实处,文章的思路同时也显豁了。着笔时倘能再现事件的委曲和“心动”的情状,就必然给人内容充实而视感真切的印象。

第二,注情(理)于象。此处的“象”可以是自然景物,也可以指社会现象。放飞联想和想象,将题目所含的情与理赋予某种自然景物或社会现象,凭借它们抒发或阐说,不能不是一种“以实写虚”的上佳策略。例如写作以“位置与价值”为核心话题的材料作文题,有位考生拟题为《小草吟》,采取欲扬先抑、托物明理的方法,描述素来为人们所轻贱的小草,曾经在大漠深处“远送”昭君出塞,在赤壁坡上“静观”孙刘破曹,在风波亭边“目睹”岳飞殉难,从而反映出在平凡位置上也有见证历史的不凡价值的独特主旨。

第三,寓情(理)于人。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就卓越、品格高尚的名人。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领略他们的精神风采,按照题意或作故事新编,或写人物评传,也是“虚题实做”的有效手段。例如为生动表现话题“得与失”的丰厚蕴含,有篇题为《我心无悔》的考场佳作,从历史中选用蔺相如、诸葛亮和叶挺这三个风流人物,让他们自陈心曲,分别袒露自己当初“回车避辱”“挥泪斩谡”和“题诗拒诱”的复杂情思,有力突出了“直面得失,先天下之忧而忧,方能‘我心无悔”的中心,形象丰满而且哲理深厚。

当然,行文宜细腻婉转,忌空泛平直,否则文章仍将“虚”而难“实”。

【名家示范】

人生

瑞田

发令枪的余音在空中回荡。

十个白长长的身影跃入水中。

B市首届职工游泳比赛在夏季的阳光下举行。令人瞩目的自由游拉开了帷幕。

毛五的脑子里如白水一样空荡。他唯一的行为便是拼尽全力向前游去。荣誉感不复存在,他只知道向前再向前。

他还知道到达了终点。

看台上有欢呼的声音。他爬出池,左顾右看,领队告诉毛五,他是第四名。

毛五十分沮丧。他想成为金牌得主,可是,他仅仅是第四名。毛五抖抖身上的水花,默然走进更衣室。

金牌属于他人,毛五很难受。

不久,市报记者采访了前三名,他们的形象出现在报纸上,他们得意的神情刺痛了毛五的心。

毛五把报纸收起来,他暗下了决心,下次比赛一定进入前三名,让自己的形象进入市民的心中。

下次比賽也是在夏季。阳光依旧温暖。

毛五站在起跳台上,望着蓝蓝的水,他想起了金牌。

发令枪响了,毛五的脑海成了空白。

他拼命游。水花在他的身前身后翻滚。

不用领队告诉,他知道自己是第二个到达终点的。没有得到金牌,不过,银牌也可以安慰他的心。

他想,毛五的名字和照片可以见报了。毛五挺乐。

不久,市报记者采访了金牌得主,一篇专访和一张照片使金牌获得者熠熠生辉。

他的名字也出现在报纸上,却不引人注意。

毛五再次沮丧。发誓下次非金牌不取。

毛五有信心。

转眼间开赛了。毛五还是站在9号起跳台上。

发令枪未响起,他还向看台上巡视一眼。

毛五进入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随着发令枪的响声,毛五跳入水中,轻似燕,快似鱼,毛五终于得了第一名。

毛五兴冲冲地走进更衣室。这时,毛五才感觉到金牌的份量厚實、深重。

毛五想到了报纸将要发表的金牌得主的专访。毛五也想到了如何接受记者的采访。

迟迟不见记者来找他。不久,毛五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为了提高职工身体素质——B市职工游泳比赛侧记》。文章的焦点并没有对准毛五,只是不痛不痒地提到了他。

(选自《小小说》)

[点评]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蕴含深刻。其标题为“人生”,范围很大,意义甚“虚”,但作者化虚为实,寓理于人,以主人公“毛五”的生动故事来演绎自己对人生的独特体验。毛五几次三番奋斗拼搏,为的是让自己的名字见诸报端,形象进入市民心中,可几次三番都阴差阳错地落空。追求与获得的错位,在其人生境遇中反映得淋漓尽致。其实,名利前无收入,但过程中有获得,他实际得到的比他想要得到的东西重要得多。“小说忌讳理性,意念是文学的大敌。”作者于创作谈中如是说。我们的作文何独不然?

【佳作展示1】

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安徽一考生

夜凉如水,一弯下弦月冷寂地洒下清辉,长江岸边风声鹤唳。一个黑影忽地闪进了一间简陋的屋子。屋内,一身材魁梧的男子正紧盯着案桌上的一幅国共两党战略地形图。良久,他捻灭了手中将尽的烟头,抬头望向来人,语调平和地问道:“情况如何?”来人喜不自胜地说道:“主席,赢了,我军在淮海战役中大胜呀,如今我们与敌人以长江为界,中国一半都是我们的天下了。”不同于来人兴奋的表情,男子严峻的脸色略微舒缓了一下,随即又点起一支烟,深深吸上一口,两眼再次盯向战略地形图。

历史仿佛是一曲臃长严肃的协奏曲,总在某个不经意间上演类似的旋律。

楚军大营一片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庆祝凯旋的场景。中军帐内更是一派歌舞升平,主帅项羽正在宴飨诸位将领。酒过三巡,一儒袍老者出席进谏道:“大王,老臣以为今我军与刘邦隔河对峙,虽说天下已经一半为我所有,但自古以来,规避风险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从根本上消除隐患,除恶务尽;而且我令人窥望其气,皆为龙虎,所以更不能掉以轻心!”“好了,亚父你且放心,区区刘邦小儿又能翻出多大浪来,我倒要看看他一群乌合之众如何抵挡得了我虎狼之师!”“不过……”老者看着盛气凌人的项羽欲言又止。项羽面带愠色道:“这等小事哪还值得我劳力费心,真是杞人忧天!”说罢他举杯示意邀众将豪饮,老者无奈,长息一声离席而去。

旋律忽然一转,仿佛又走向了不同的节拍。

南下战役指挥中心。“主席,国民党方面传来消息,他们要划江为界与我们和平共处。”情报员心花怒放地讲着,似乎没有注意到主席紧锁的眉头。身材魁梧的男子用指头重敲着案桌上的地图喃喃道:“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隔江而治,那可真是养虎为患了。”他神情庄严,眼中似有一道冷光闪过,当机立断下令道:“通知各部做好全面进攻准备!”

历史的节拍又开始了不同的变奏。

垓下,四面楚歌。此时项羽狼狈不堪,金甲浴血,战袍褴褛,全然失去叱咤风云的霸气。昔日威风八面的西楚霸王也终于饱尝到了忽视隐患的苦果!他单人独骑杀出重围,仓皇逃到乌江岸边,耳畔蓦地回响起亚父的忠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然难成大气候啊——真个后悔何及!“或许我确实不配做个君王,怎么连如此简单的道理都不通晓呢?唉!”他懊丧地狠劲顿足。猎猎江风从身旁吹过,他举起手中的利剑,清冷的月光下绽放出一朵血花。

面前是千万战士和群众在欢呼雀跃,毛泽东举目眺望着总统府上随风漫卷的红旗,不禁激情澎湃,诗兴大作,于是巨笔挥洒,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继而一阵感慨,似乎在感慨项羽的愚笨——你何以一直忽略根本上的隐患?然后他微微摇头,轻轻一叹,冥冥中,似乎看到新中国无限繁荣无比蓬勃的景象,眉宇间骤然升起一股豪气……

历史会用失败警示后人:惟有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才能走向成功。

[点评]这篇考场佳作角度独特、构思精巧,确实令人读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标题“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本是从原命题的材料中提取出来的观点,也是此文的主旨所在,切入点佳,立意准确自不必说。一般来讲,材料作文的写作,从审题立意到下笔行文,往往就是一个由实而虚、再化虚为实的过程。所以,它作为一个判断,空灵而又抽象,理性色彩极浓,是一道颇为典型的虚题。十分佩服作者深谙化虚为实的技法,能够游刃有余地虚题实写,独出机杼地谋篇布局,既寓情于人,又融理于事,通过毛泽东南征获胜和项羽乌江自刎的史实,巧妙地对它作了具体而形象的诠释。文章抛开限于逻辑推理的议论文模式,选择便于张扬文采的记叙文体,以双线平行展开结构,对比强烈地再现历史场景,笔墨细腻,画面生动,人物个性鲜明,中心思想突出,犹如双机同时放映两部影剧,于一悲一喜的巨大反差中雷霆般地震撼读者心灵:你要规避风险吗?就须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佳作展示2】

走自己的路

湖北一考生

像你一样,我也撑起那油纸伞。我要去83年前你独自彷徨的悠长雨巷,重走你曾经流连的地方,寻找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拾起你未完的梦。

我作别了家乡来到美丽的江南,也等来了那蒙蒙的雨:“叮咚”“叮咚”,雨巷一定是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庆贺故事结局的到来。

来了,那姑娘来了,她依旧美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那般夸张的美丽,如同丁香一样忧愁,她在雨中彷徨,她的美丽依旧遮掩不住她的哀怨,眼下连绵的雨这般剪不断、理还乱的哀怨。

她彳亍着,良久良久。我仿佛感受到了当初你的急切心跳。终于,她向我走来,我的心开始颤抖——你的梦我就要圆满完成,我将与你一道名垂青史!我和姑娘依旧擦肩,她那“太息一般的眼光”一如往昔。突然,她停在我身边,蛾眉紧蹙,秋波流转,认真地打量着我,终于深深地叹了口气,轻轻地摇了摇头,彻底失望地说了句“你不是他”,便匆匆而去,风一般销声匿迹了。

“你不是他”,那声音不大却有似洪钟沉重,猛然敲醒了我。霎时间,我的血汹涌地奔流在全身的每根脉管里,我的心似乎从胸膛里摔了下来。我震惊,我无语,我深省。我不是他?的确,我不是他,我怎么会是他呢?哪怕我和他的相貌极其相似,哪怕我和他的性格、爱好完全相同,但我依然不是他,一如他不是我。他有他的人生,有他的重任,有他打上时代烙印的爱恨情仇;我也有我的生活,有我自己的使命,有我自己的奋斗和前程。可是我却因爱上“雨巷”而迷失了自己,在一遍又一遍的吟哦中,我沉浸在江南“雨巷”的诗意之中,我沉浸在少年的多愁善感里,我毅然决然踏上你的路,跟着你去追寻。我没有想到,每个人的路都不可复制,自己只能走自己的路,自己的路还待自己去铺平,去开拓。

戴望舒,你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赢得了世人的爱戴,但是,今天你的灵魂已安然长眠在你自己的雨巷里。请原谅无知的我的贸然打扰吧,让一切重新回归从前,回归平常,回归平静。雨巷啊雨巷,请你用那温柔的雨洗去我来过的痕迹吧!

江南的雨依旧缠绵,但是我的心如澄澈秋水。我带上自己的梦,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自己的路……

[点评]这篇考场佳作想象奇特,意境深邃,以具体故事演绎抽象道理,用浪漫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给人以清新灵动之感。“走自己的路”,本是作者从原命题的寓言式材料中提取出来的观点,也是本文的中心所在,立意准确,角度新颖自然无用多论。但丁有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文章截取前一句作为标题,蕴含丰厚,哲理深刻,因而“虚”意颇浓。面对如此虚题,作者采用“化虚为实”的方法,娴熟自如地展开实写,既寓情于人,又融理于事,从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一诗撷取素材,放飞想象,大胆虚构,叙写自己重走江南雨巷路,追寻诗人未完梦,结果遭遇丁香姑娘的断然否定,被“你不是他”的洪钟一样的沉重声音“敲醒”。“每个人的路都不可复制,自己只能走自己的路,自己的路还待自己去铺平,去开拓。”这是作者对自己灵魂一番拷问后的结论,表达出对人生旅行的大彻大悟,富于警策力量,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全篇以“我”的见闻感受行文,开合自然,结构严谨,描写细腻,画面生动,情感真挚,语言形象,真可谓妙笔传神!

[作者通联:湖北仙桃市胡场一中2号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