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上升的自主品牌泼点冷水
2017-03-06孙勇
孙勇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攻城略地,高歌猛进,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据统计,在乘用车市场,目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升至43%,比去年同期上升3.1个百分点;特别是在SUV市场,市场份额已经高达58.5%,比同期上升6.8个百分点。
许多人据此判断,自主品牌已经走出困境,开始“集体上攻”,中国汽车工业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这个判断究竟成不成立?我想先分析一下这一轮自主品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原因:
一、自主品牌抢占了SUV这个巨大的“风口”。近几年,SUV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今年以来,这一势头更加猛烈,前9个月产销增幅均超过45%。
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跨国汽车公司应对迟缓,首先是没有意识到,后来是意识到了,但只能按自己的节奏来布局研发、生产。目前,它们的产品,尤其是中低价位的SUV偏少,这给反应迅速的自主品牌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自主品牌也的确很争气,传祺GS4、吉利博越、奇瑞瑞虎7、上汽荣威RX5等产品也是一款赛一款漂亮,彰显了厚积薄发的产品力。
二、跨国汽车公司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攻击力”减弱。先是日系车受到“钓鱼岛”事件后中日关系的影响往下走,如今还在回升中;后来是大众受“排放门”影响,如今才渐入正轨;近来韩国车受“萨德”带来的中韩关系影响,也开始处于不利状态;再加上部分合资企业中的中方团队受“反腐”影响,一段时间内也不太作为,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削弱了合资企业的“攻击力”。
三、自主品牌更多受益于国家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去年9月底,为摆脱国内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状态,国家出台了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在政策的刺激下,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回升,这其中,自主品牌由于排量偏低受益最大。
虽然自主品牌目前形势大好,但其中仍有不少隐忧,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表现是:9月份SUV品牌前十名排名中,自主品牌占了六席,而轿车品牌前十名中,自主品牌无一入围。
这说明目前自主品牌是“单腿跳”,整体品牌、技术与跨国公司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假以时日,跨国汽车公司SUV系列中低价产品杀过来,究竟鹿死谁手,还真难以预料!
但令人更加担忧的是,在媒体的“吹捧”下,一股傲慢之气已在自主品牌大营中蔓延。近几个月来,在不同场合,我见到的自主品牌高管中,大多踌躇满志,骄慢之气溢于言表。规划基本上动辄就是十几款车型、连续50%以上的年增长率、百万辆的目标。
我经常讲,自主品牌有两大顽疾,市场一好就复发:一个是“多生孩子打群架”,自以为在各个领域无所不能;另一个是“用跑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基础没夯实就急于建高楼。现在这两个病又发作了,而且许多人身处其中还没有察觉。
在一次论坛中,一位风头正劲的南方某自主品牌销售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我们的本事就是能抓住风口!”
说实话,这家公司从第一天成立起我就非常熟悉,可以说他不是抓住了“风口”而是撞上了“风口”。我是想问,在其轿车几乎没有作为的当下,如果这个“风口”的风速降下来,他靠什么去快速实现百万辆的梦想?
自古以来,骄兵必败,这是我目前最想对自主品牌高管们说的一句話,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他们未必听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