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请用阅读撑起精神世界

2017-03-06博华李凤玲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读书精神教育

博华 李凤玲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碰撞和交流的精神活动。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育这项原本充满诗意的精神活动,其诗性的意味却大大缩水,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作为来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根据自己的从教经历和对身边教育同仁的观察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越忙的教师越不喜欢读书,越喜欢读书的教师则越悠闲。透过这个有趣的现象,经过深入思考,我发现悠闲的教师并不是工作效率低的教师,忙碌的教师反倒是工作效率不高的教师。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喜欢读书的教师通过自觉阅读支撑起了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从而收获了他人无法拥有的一份精神自信,对教育活动在更高的精神层面形成了一种超强的把控能力。而那些不喜欢阅读的教师只习惯于行动,没有精神层面的超越,结果使得自己越来越成为一个事务性的教师,习惯按照学校领导布置的事务性工作去完成任务,结果也就看不到教育工作本该具有的那种精神方面的灵动特色,习惯用纪律去约束和要求学生,从而使灵动鲜活的教育工作陷入一种刻板的状态。

教师原本是一个读书的群体。一群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的人,作为读书的受益者在走向教师岗位之后,有的人还沿袭着以前的读书习惯,有的人则认为功成名就,有了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便把教师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来看待,于是也就放弃了自觉读书的习惯。久而久之,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工作经历的历练,这两部分人的职业素养的高低很快就会显现出来。都说教师是一辈子与书本打交道的人,此话不假。每个教师都与书本打交道,可是有的人只与自己所教的课本打交道,至于课本以外的书则很少涉猎,而有的教师除了与课本打交道外,还广泛涉猎课本以外的书籍。一个优秀的教师必是一个情感世界无比丰富的人,一个情感世界无比丰富的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修炼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修炼方式就是自觉的阅读。阅读是我们获得思想资源,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沿着这条路径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不但走进一个更加辽阔的外部世界,也能更加清晰地洞悉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高品位的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窗子”,又是“镜子”。很明显窗子是观察身外的世界,镜子是观察内心的世界。因此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就像一个畅游在人类文明长河里的弄潮儿,既可以广泛吸纳他人的精神智慧,又可以在他人的智慧中,反观自己的短处,使自己在一个扬长避短的良性循环过程中,实现自我的精神成长和思想进步。教师一旦步入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之中,教育能力焉能不有大的进步和质的飞跃呢?

也许有教师会说现在已经是一个信息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已经极大的便利和多样化,那种传统的读书方式已经过时了。其实这是一种时髦的说辞而已。读书还应当是教师学习方式的首选。记得苏霍姆琳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他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阅读能带来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的那种理性的,丰满的精神状态,阅读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阅读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许多教师抱怨学生不喜欢读书,说学生连一些简单的课外生活知识都不了解。细想一下:这些爱抱怨的老师自己是否喜欢阅读,是否给学生树立了一个读书的榜样形象,应该自我反思一下。现在走进不少学校的办公室,好多教师不是在谈论教学之道,而是在谈理财,比吃穿,说购物,讲一些网络趣事,与学生相关的教育问题则谈的很少,更别说自己向学读书的事情了。好多学校就是充斥在这样一种浓郁的世俗气息之中,我们期待的教育那种清新自由的精神空气却在日渐淡薄。试想一下这样的环境能激发教师和学生自觉读书学习的良好风气吗?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学习。道理很简单,大家也都明白。但一落实到行动上,让教师去带头读书学习,引领学校的读书风气,则就是一件难事了。教师自觉阅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修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一群读书学习的学生。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一点,地位还不算太高,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对教师也有特别高的期待。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日积月累的书香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性情逐渐变得高尚而不猥琐,这样的教師,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教师驾驭课堂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引导、扩展。教师只有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的精神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也就会在职业的幸福享受中轻松施教。读书能让教师保持平淡的心境,不去盲目攀比。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情感和精神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然而在这个物质主义极端泛滥的时代,关于心灵的阅读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很多人受物质主义的诱惑,已经放弃了内心世界的美好追求和向往,而将自己的心灵目光完全投射到世俗的物质世界之中,作为教师好多人自然也不能免俗,便也随波逐流,降低了人生追求,这对教育的良性发展是很致命的一件事情,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读书不是一件教师非做不可的事情,但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教师想不想去做。只有自觉去做,主动去做,把读书当作自己生命的一种形式,当作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这样长期的阅读就会极大地拓展教师的精神空间。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师的教育空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有多大的吸引力。一个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情趣,富有教养,仪表不俗,气质高贵的教师,必是一个对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并产生巨大感染力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是真善美的化身,成为这样的人就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用人类富有精神营养的经典著作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自觉的阅读就是一种自我心灵的修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只有亲近书本,喜爱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职业的幸福,拥有诗意的人生,从而消除职业的倦怠。惟有读书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教师才会拥有过硬的才能和灵动的智慧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思想的交流,也唯有读书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强大了,教师才能拥有一份超然的心态去面对学生,面对工作,才会在一种清醒、理智的状态支配下,悠然从容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唯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事务性的大忙人,每天疲于奔命,总有干不完的事情,换来的却是一个不尽如人意的教育效果。自觉读书,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是一个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每一位从教的教师,尤其是刚刚步入教育行列的年轻教师要切实走好这条路,不可掉以轻心,你们的教育生涯才刚刚开始,路很漫长。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读书精神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拿出精神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