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式扬长
2017-03-06黄日暖
黄日暖
佛山市南海區石门实验学校,一所深受各界认可的品牌学校:
学校先后获得“中英国际教育交流基地”“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佛山市德育示范学校”“南海区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网点学校”“南海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
2015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用预录取的方式签订了该校5位信息学特长毕业生(目前就读于石门中学);
每一年,都有超过7000个家庭用递交报名表的方式表达入读意向;
近年来,省内各地如江门、中山、佛山三水等,甚至省外如辽宁盘锦等的很多学校都慕名来交流学习。
之所以深受认可,不仅仅在于该校的优质,更在于该校的优质之果来源于特色之行,即对“扬长教育”理念的创新践行——赋能式扬长。2011年与2015年,学校“扬长教育”特色办学2次获得南海区普通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学校创建”竞争性分配资金百万奖励,“扬长教育”也日益得到各方赞许:
国家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对学校“扬长教育”特色课程大加赞赏;
中国科学院潘习哲教授对学校“扬长教育”大加赞赏并欣然题词“践行扬长教育理论,必将桃李芬芳硕果”;
广东省教育督学周峰教授了解学校的“扬长教育”后非常感慨地说:“扬长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是在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多样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石门实验学校在“扬长教育,让生命更精彩”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挖掘学生潜在能力,赋予学生能力素养,构建了富有校本特色的“扬长教育”体系,让教育从对人才的“模式化”培育回归为对生命的“个性化”塑造。
越扬越长:“扬长教育”的理念之释
石门实验学校的“扬长教育”,以尊重师生的个性特长为起点,以促进师生的特长发展为核心,通过发现每一个师生身上的优点、优势,找寻到“以好促长,以长促长,以长促全”的扬长路径,致力于促进师生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不同于一般的“扬长教育”,石门实验学校的“扬长教育”是一种赋能式的“扬长教育”。正因为这种“扬长教育”的赋能性,让学生具备了对自身特长与潜能的把握、学习、反思乃至自觉迁移,从而越扬越长。
1.一种源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扬长教育”
“扬长教育”的顶层设计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各种智能之间的程度不同,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现为个体智能的差异。“扬长教育”认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优势,只要培养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精彩的生命体验。基于此,石门实验学校树立“人人有优点,个个能成材”的教育信念,面向全体师生的发展,诠释全面发展的内涵,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培优促特的措施,树立了“扬长教育,让生命更精彩”的办学理念。这也是在积极回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的“人人成才观念”和“多样化人才观念”。
2.一种基于学习技术导向的“扬长教育”
“扬长教育”遵循“找长——育长——扬长”的逻辑思路,帮助学生发现优点、放大优点、培养优点、成全优点,让学生找到自信,绽放独特的生命光彩。如何帮助?这就涉及到教育方法论的问题。没有一定的学习技术作支撑的“扬长教育”是难以在“找长——育长——扬长”的路上走远的。基于此,石门实验学校的“扬长教育”一开始就致力于学习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它依据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通过课题研究,提出并推行“思维导图”“单元整理”“解题报告”“题不二错”等四项学习技术,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让学生在“扬长”路上自信满满。
3.一种立于课程文化生态的“扬长教育”
正因为有了学习技术的保障,石门实验学校的“扬长教育”多了一份科学性,多了一份专业性。但它又不是纯粹的技术主义型赋能,而是立于课程文化生态建构的能力素养型赋能。为此,石门实验学校的“扬长教育”倡导教师基于专业素养的校本课程延展式建构乃至跨界式建构来彰显教师之长,从而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同时以“关注人的发展,关心生命质量,关爱美好发生”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来引领全校上下共建“好”文化生态,实现学生以好促长的优质发展。
以好促长:“扬长教育”的生长之道
好是什么?在石门实验学校,好即是“扬长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建构的石门“好”系列:以“石门好棒”营造校园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扬长文化;以“石门好课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致力于轻负高质;以“石门好课程”建构校本课程体系,致力于自主选择;创“好学习技术”加强学法指导,致力于能力迁移。学校借助石门“好”系列,引领全校师生相信“人人有优点,个个能成才”,给工作、学习中的每件事情都赋予正能量。
1.好课程,搭建“扬长教育”赋能平台
林井超,刚入校时,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不久,学校校本课程中的话剧班要排演《洪湖赤卫队》节目,由于其中有一个角色需要一名背大刀、身材高大的学生负责扮演,小林很符合这个条件,所以就加入了这支表演队伍,实际上他只有一句“好,我来了”的台词,然后挥舞一下大刀。这个节目演出非常成功,后来受到其他一些单位邀请,一个学期就表演了七场,小林也顺理成章地去了学校话剧班进行学习。喜欢上了表演的他性格慢慢开朗了,后来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他在回忆自己学习生活时,非常感谢学校话剧班校本课程带给他的重要影响。
这是石门实验学校提供的关于“扬长教育”好课程影响力的一个具体案例。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周誉升通过《信息学》课程,培养了信息学特长,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籁嘉亮通过《服装设计》课程,发现了自身的美术天赋,经专业培养后进入清华大学学术学院学习;姚佩佩受到“礼仪队”活动课程的训练,在“珠江小姐”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名……
为什么学校的“扬长教育”好课程能够在学生的成长生涯中发挥重要影响力?核心在于这些好课程搭建了“扬长教育”的赋能平台。石门实验学校构建了“课程开发——推介选课——教学实施——评价提升”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流程,开发了以《人格教育》《礼仪教育》《学法指导》《石门大讲堂》为主的普及性必修课程和涵盖“组织与领导”“运动与健康”“语言与沟通”“音乐与表演”“数理与逻辑”“视觉与艺术”“观察与探究”“反思与总结”共8大课程体系、60多门的选修校本课程,并逐渐形成了数十门精品校本课程,如《梦想与团队》《布艺创作DIY》《咏春拳》《话剧》《藤艺》《中学生保健》《石门汉字听写大会》等,构建起立体化的“扬长教育”好课程体系。“扬长教育”好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找长——育长——扬长”的“扬长教育”逻辑思路:通过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综合化,以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改编、整合、拓展,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开设丰富的普及类课程,让学生通过广泛的学习来发现自身特长,此为“找长”;对在某一领域特长突出、显示出特殊潜能的学生,开设针对性的阶梯式特长类课程,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特长,此为“育长”;组织开展学科拓展活动、学生社团小组、校园节日等开放式的活动类课程,为学生展示特长、发挥才艺搭建平台,此为“扬长”。普及类课程、特长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相互衔接,一脉相承,既让教师跳出了自身学科的狭小范围,提升了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力,实现了教师的跨学科发展,也循序渐进地培育了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树立了自信,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此外,石门实验学校还通过变革学校组织,搭建了“扬长教育”好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设置了校本课程学习中心,避免了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保障了校本课程的有序开发。校本课程学习中心由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实施小组和评价小组构成。目前,石门实验学校已设置了艺术学习中心、自然科学学习中心、社会科学学习中心、英语学习中心、体育健康学习中心、信息技术学习中心等校内学习中心;同时通过学校家谊会、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石门教育集团等,设置了国际基础课程中心和社会综合实践学习中心,将社区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国外教育资源等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引进学校,有机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2.好技术,锻造“扬长教育”赋能方法
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学到学习的方法与路径,这就需要学习技术。有效的学习技术,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学习方法,充分提升学习能力。
石门实验学校依托“南海区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通过持续两年调查研究,明确了资优学生的共性特征:明确的学习目标、科学的学习过程、个性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学习心理。同时,通过对学情持续长时间的跟踪观察与调研,学校将学习指导从常见的教师讲授、师生交流,重新定位为激发学习意识、提供技术指导、引导实践练习,由此提出、推行“思维导图”“单元整理”“解题报告”“题不二错”四项学习技术。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以网络化的形式将知识点呈现出来,以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把握学习内容的内在结构;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单元整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拓展个人的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形成知识的全景图;通过“结题报告”,整理、呈现题目的解题顺序、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并与“单元整理”的知识全景图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同时记录、分析解题时的心理状态和主观感受,积累和总结解题的心得体会;教师针对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难题、错题整理为“题不二错”,分类梳理学生的知识漏洞,让学生从错误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扬长教育”所倡导的学习技术,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交融性学习技术。为此,石门实验学校既注重研究学法上的学习技术,也积极探索教法上的学习技术,促进 “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以南海区教育局“基于评价的中学生发展研究”课题实验学校为契机,构建起“课题 ——课程——课堂”点面结合的教学发展模式,深入研究了“多”“快”“好”“省”的“扬长课堂”要素和教学原则,让不同学科课堂之间形成“共性鲜明、个性突出”的“扬长教育”课堂教学风格,向有效果、有意义、有趣味的高效课堂迈进。“多”,是指参与人数多;“快”,是指评价反馈快;“好”,是指学法指导好;“省”,是指无效资源少。“多”“快”“好”“省”的“扬长课堂”,将教师从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激发了教师研究课堂的热情和创生课堂模式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思维坡度、适时点拨、组织比赛、及时鼓励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全面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快投入”“频活动”“小坡度”“勤反馈”“多矫正”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面和参与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多种选择、尝试、发现、发展的机会。
3.好文化,营造“扬长教育”赋能氛围
在石门实验学校,“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生态。
在这里,不仅有近百门的好课程与实效化的好技术,还有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石门“好文化”系列,它已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种以好促长的校园文化生态:教研处、科研处每周一次的“石门好课堂”,引领校本研究;德育处开展 “石门好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总务处每周展现“石门好味道”,提升校园生活品质;学校办公室坚持进行“石门好人”评选,树立榜样力量;课堂上,逐渐出现了石门“好报告”“好演讲”“好课堂”“好作业”;家校合作中,出现了“好家长”“好老师”;学生活动中,出现了“好班会”“好舞台”“好声音”“好技术”“好宿舍”……种种由“好”字引领的教育活动和教学行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好文化弥满了整個校园,为“扬长教育”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长在赋能:“扬长教育”的价值之思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立德树人?关键在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石门实验学校的“扬长教育”,究其本质来说,就是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与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导向的个性化诠释。
“扬长教育”,核心在于发现潜能、赋予能力、提升素养。无论是好课程的培育,还是好技术的运用,抑或是好文化的建构,石门实验学校“扬长教育”的立足点都在于肯定个体的多样性,培育潜在的可能性,塑造生命的优越性。2016年新学期以来,学校提出“善于学习、崇尚感恩、充满热枕、勇于超越”的学生培养目标,确立从“文化建设、课堂教学、课程建构、学法指导”四个方面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进一步深化与创新发展了“扬长教育”特色办学路径。
石门实验学校“扬长教育”所倡导的扬长,是赋能式的扬长,是“水涨船高”式的扬长。学校通过“扬长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赋予学生发展的能力和能量,从而为学生搭建了赋能平台,锻造了赋能方法,营造了赋能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多元选择的发展手段和发展路径,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本文图片由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学校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