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关注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
2017-03-06徐宪平
徐宪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理念,第一动力。从创新发展角度看,我国东中西部发展态势不平衡:东部已开始步入快车道,中西部虽有些省市正奋起直追,但总体仍是一片洼地。
以下数据很直观地反映出中西部创新发展的滞后状况:
2015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全国平均水平是2.07,东部地区是2.58,中部地区只有1.46。西部地区只有1.19,差距很大,只有陕西达到2.18,是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省份。
从万人专利授权量看,全国平均水平是12.5件,东部是21.4件,中部为5.86件。西部只有5.41件,差距更大,只有重庆是12.9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从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全国平均水平是20.31%,东部是26.79%,中部为14.18%,西部仅有10.29%,东部远远超过中西部的占比。西部城市只有重庆达到25.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6年底,全国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76个,其中东部721个,占56.5%,中部271个,占21.2%,西部221个,占17.3%。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须全面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以笔者中西部调研的感受,推动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是理念创新先行。
相对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一些地方仍习惯用传统思维和老办法、旧模式来推动创新发展:喜欢“抓大放小”,眼睛老盯着大企业大项目,对中小型创新型的企业重视扶持不够;喜欢用选拔式方法圈定扶持企业、产业,喜欢依靠建园区、上项目扩投资推动创新,对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开发的投入不够,对人才的激励和包容不够。然而事实上,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往往是“小企业、轻资产、高技术、年轻人”。“双创”时代的有梦青年,往往是“心中有火,充满激情,眼睛有光,充满智慧,手中有料,充满技艺”,他们是新动能的生力军
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要素、创新工具,以其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成为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业态的基础平台。中西部地区要善用这一创新平台和创新工具,不要去纠结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它既可以为产业、制造业服务,也可以为服务业服务。过去中西部地区因为区域、交通、资源等条件制约,创新发展受到限制,现在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一切,集聚分散的、海量的资源,有助于推动开放共享,融合重组,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还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载体作用,以城市的创新带动全域的创新。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是极为重要的创新平台,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教育体系、高端的人才资源、现代的企业集群等等。同时,城市里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不同思想产生碰撞、交流,有利于构建以企业、大学、科研、金融机构共生共荣的城市创新生态体系。
推动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不仅要加大研发、技改、人力资本开发投入,更重要的是加大改革投入。建议国家各部门给中西部地区多一些创新发展自主权,多把一些先行先试政策放在中西部,一些创新政策可以覆盖所在地的中央企业和科研院所。中西部要成为创新发展高地,首先要成为改革高地。▲
(作者是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本文由曲翔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