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突对贸易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综述

2017-03-06聪,陈

河南社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战争冲突贸易

孙 聪,陈 诚

(1.国家行政学院 经济学部,北京 100087;2.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502)

冲突对贸易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综述

孙 聪1,陈 诚2

(1.国家行政学院 经济学部,北京 100087;2.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502)

冲突如何影响贸易?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和一个各种争端突出的国家,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中国的政治、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上,学者们基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对两者的关系给出了一定的理论解释。实证研究则越来越朝向细分领域,诸如冲突对贸易长短期的效应,对不同产品行业的影响,区域性的战争、冲突与第三方伙伴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未来中国应着力于所面临的政治事件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冲突;贸易;内生性;外部性

政治冲突和战争的关系——贸易是促进和平还是激发冲突?冲突又会怎样作用于贸易?在国内层面抑或是国际层面上的。该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争论不休。冲突具有高额的经济成本,它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损失、基础设施的损毁、低投资率和市场紊乱等问题。它是影响当今社会正常运行的一个危机因素。而贸易,从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就为经济学者们所证实,它关乎一国的收入与福利。两者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而不断加深。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愈加频繁,这样的政治活动对贸易的影响也愈加成为媒体和学者们关心的话题。

一、冲突与贸易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对和平的追求,也有着对经济生活更高层次的期盼与向往。然而,在现实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云泥有别,冲突往往也更是一种常态,局部的冲突时有发生。区域性的冲突有时往往演变成战争——冲突的最高形式。这无疑会影响一国的经济与两国间的贸易。然而,对这两者间的关系,学术界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学术界普遍认为冲突与贸易会相互影响。对该问题,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的侧重点则有所不同。经济学家较少关注贸易对政治动荡的影响,普遍侧重于冲突对贸易的影响;而在政治学文献中,大部分的政治学家则假定了一种与经济学家相反的因果关系,即贸易对国家间冲突的影响,其文献大多集中于分析贸易对冲突的影响(Glick和Tylor,2010)。本文考虑了广义的冲突,即既包括小规模的、区域性的冲突,也包括国际大规模的战争;既包括战争状态,也包括战争预期。本文首先将分析贸易与冲突两者间的关系,随后将着重分析经济学中更为常见的话题,即冲突对贸易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来综合论述以往的文献。

(一)贸易影响冲突

1.贸易带来和平

自由贸易是和平的基石,和平是贸易的自然结果,和平有利于维护共同的利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政治冲突/合作”可能是一个更好衡量贸易伙伴关系的词语。目前存在两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贸易对冲突的负向影响。

第一种是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s),认为贸易会通过减少潜在战争发起者的事前决心来减少冲突(Polachek,1980;Russett和Oneal,2001)。冲突可能会带来贸易的转移或是他国的政策报复,贸易越紧密的国家间冲突的预期成本越高(Glick和Taylor,2010;Hegre et al.,2010);但是其忽略了信号的动态传导机制。另一种则是高代价信号理论(Costly Signaling)。交易理论的支持者对机会成本理论持有相对的看法,他们认为机会成本的效应是不明确的,贸易往往具有事前的特征,并不能代表事后的决心。对于那些想要发动冲突的决策者来说,他们可以寻找事后决心相对较低的贸易合作伙伴,从而带来较低的机会成本。这一路径的存在使得冲突发生的概率并不会有所减少,并不能得到贸易促进和平这一结论。相反,贸易往往是通过施加高代价信号来减少冲突,比如采取经济制裁等政策来起到威慑作用,迫于这一信号的压力,战争的发动动机大大受限。

2.贸易带来战争

其主要原因有:(1)为了抢夺有限的市场,而且一旦政府协助本国的企业将更有可能产生国家间的敌意(Lenin,1916)。(2)为了维护本国的军事能力和产成品的技术溢出,一国政府会干涉其某些部分战略物资的出口,也会出现相应的摩擦(Tyson,1992;Sen,1984);Park et al.(1976)分析了1947—1974年石油出口商的行为,发现随着石油出口的增加,出口商更易产生国家立场,并使用石油作为对抗进口商的工具。

(二)冲突影响贸易

政治决定贸易。国家政治的相容性可能会影响两国间的贸易。大量的研究证实一国更愿意与和它相似的国家进行贸易。冷战时期,学者们曾争论是否应该严格控制东西两方的贸易,尤其是钢铁、发电设备、甚至是矿物、能源等。大量的实证分析也发现一国更愿意将上述产品出口到与其合作程度高的国家(Kunimoto,1977;Bergeijk,1992;Gowa,1994;Roemer,1977)。但是也有人得出不显著或是负向关系的结论。此外,贸易也会受制于一国政府的外交目标,该种观点的核心在于战略物资。何谓战略物资?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认为战略物资是对方急迫需要的物资。会不会将一国的重要战略物资出口到别国取决于两国之间是否存在一致的政治倾向。Gilpin(1984)就指出一国不应该过分依赖于他国物资的供应,因为一旦政治上的冲突蔓延到贸易则会对该国经济产生负向影响。

(三)内生性问题

上述论点的存在表示在学术界并不能就贸易与冲突之间的关系达成共识,这两个因素之间可能也并不是单向影响关系,它们的关系可能取决于贸易行业、冲突的性质、外部环境等因素。然而,在大多数研究中,学者们都侧重于研究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影响。学者们相继使用多组国家间的数据对冲突与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定量或定性分析,但是其中一部分学者使用双边贸易作为因变量,而另一部分则使用冲突作为因变量,并未就因变量的选择达成一致。虽然回归的结果都认为冲突和贸易是相关的,但是却不知道具体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的因果关系,这样一来,也就忽视了冲突与贸易间的反向因果关系。众多学者(Gasiorowski和 Polachek,1982;Polachek,1980;Pollins,1989)多次指出冲突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只是基于假设,而没有考虑因果关系。Acemoglu和Yared(2010)文中论证了提到一国的军事化会对其贸易产生负向影响,但是也指出军事化和贸易之间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问题。

随后一系列的文章对该研究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大部分的学者从中发现冲突和战争相互影响。应对这样的反向因果问题,学者们利用联立方程,引入工具变量来解决;也有学者控制年份;还有学者利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的方式来进行合理的处理和估计。

Reuveny和Kang1996年对冲突和贸易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存在。Keshk et al(2004),Kim和Rousseau(2005)通过研究冲突和贸易间同时且相反的影响,发现冲突会减少贸易但是贸易并不制约冲突。这样的结论很难通过理论进行解释。针对这一问题,Hegre et al(2009)利用Oneal和Russett’s(2005)的数据,利用冲突方程和Long(2008)年的贸易模型,发现结论符合自由主义者的预期,即两者之间相互影响。Yi Che et al.(2015)运用DID的方法利用二战时日本侵略数据发现冲突具有一个长期影响效用,日本的跨国公司更少地投资于那些曾受日本侵略的地区。Fisman et al.(2014)通过事件分析法,研究中国和日本的企业市值在2005年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和2010年钓鱼岛撞船这两次较大冲突事件中的反映,这一方法也巧妙地解决了已有研究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等问题。接下来的研究中,考虑到冲突与贸易细分的领域的不同特征,内生性问题将是学者们在分析讨论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二、冲突影响贸易的基础理论

大多数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了冲突对贸易具有反向的作用,即冲突的存在会阻碍贸易的进行。也有学者得出了不相关或是正向的作用(Morrow et al.1998,1999;Penubarti和 Ward,2000)。例如,Morrow et al.针对1997—2000年6大国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军事冲突等政治因素对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军事冲突对贸易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结合前人文献,总结出冲突对贸易有如下影响路径:

(一)国家层面

商业有时会产生安全外部性,国家领导人往往希望通过贸易来抑制对方或潜在对手(Gowa,1994)。外部性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没有考虑到的但给第三方带来的收益或成本,贸易的一些影响可以被认为是外部性,因为公司在进行贸易时没有将其纳入考虑范围。(1)贸易可以影响军事力量,如果一国出口军事战略物资将可能提高对方的军事力量。(2)对方还可以利用贸易的收益进行本国军事装备的升级,因此造成更大的威胁(Mastanduno,1992;Gowa,1994)。(3)因为贸易具有社会的分配效应,能够改变政治联合力量。两个对立国间的商业贸易会使得从中获得好处的第三方国家更加支持和平和稳定。倾向于发动冲突的领导人可能会将其视作一种负的外部性,从而遏制贸易以防止这种情况的产生。

(二)企业层面

即使没有国家安全外部性,企业认为与那些存在冲突的国家贸易具有一定的风险(Morrow,1999)。国家可以发出信号来暗示它们的行为,既可能是贸易支持行为,也可能是经济制裁政策。即使存在这样的信号暗示,在后续如果出现政治上的冲突,这一暗示仍旧可能打破,威胁到两国间贸易,所以企业在进行贸易的时候应考虑冲突这一因素。不仅仅是实际的军事冲突会影响贸易。此外,Morrow(1999)还提出理性预期的观点,说明贸易商基于两国政治关系,对未来冲突做出预期,因此在冲突发生前就已对贸易进行了调整,所以Morrow et al.(1998)得出了贸易与两国关系有关,却与军事冲突无关的回归结果。

另一个直接理由是双边贸易成本的上升,冲突可能干扰交通运输和市场的顺利运转,提高政府的贸易限制等。如在Martin et al.(2008)的模型中,直接假定两国发生军事冲突后,双边贸易壁垒增加。

与此相反,Davis和 Meunier(2011)以“沉没成本”的角度解释冲突与贸易无关的现象,企业的沉没成本包括为成功的产品选择搜集市场条件信息,建立分销、销售和服务网络的花费;消费者也有沉没成本,对品牌或产品会有信息搜寻、知识和情感的投入,因此在政治关系变动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太愿意改变其决策,再加上集体行动难题,消费者抵制活动很难形成。或者他们认为自己的贡献太小不至于改变国家间的政治关系走向,或是认为已有其他人去抵制,自己不用花代价参与其中。这些基于特定关系的“沉没成本”使得企业和消费者不会很快对政治关系的变化做出反应。

此外,并非只有大型冲突才会负向影响贸易,冲突也并非一定需要军事实体化才能影响贸易,潜在的冲突或是经济制裁也能产生负面效果,只要两国在利益上存在冲突,都会对其贸易产生影响,虽然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2001年,中国因不满美方的侦察行为,曾表示将加大对空客的采购,减少对波音的采购,这一声明虽无明显的摩擦,但是仍旧会对贸易产生影响(Morrow,1999;Schultz,2001)。

三、冲突影响贸易的细分研究

(一)全球化影响

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与通信工具和物流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这样的环境下,冲突是否仍会继续负向影响国际贸易与投资?

前人提出拥有良好关系的国家之间往往会进行更多的贸易。但是在当下的现代化环境中,沉没成本的存在可能会切断一国国有和私有部门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与此不同,现今的冲突不再是重要政权的对抗,而且现在的国家都处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冲突与贸易的相关性减弱。Davis和Meunier(2011)分析美法、中日这两对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是却有着高度紧密的经济联系的国家在近十年的数据提出了可能造成相关性减弱的原因:第一,沉没成本的存在阻断了两者间的联系;第二,消费者购买行为存在很强的路径依赖。

Acemoglu和Yared(2010)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促成全球化,但是一国的开放度仍是一种政治选择。一国的国内政治均衡可能会影响全球化的进程。他们分析了1988—2005年间的数据发现,实行军事化的国家和与其对应的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在过去的20年里只有相对较小的增长幅度。

(二)与第三方之间相互关系

大量的文献主要研究了贸易双方的依赖性,或者是独立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除此之外,两国还可能共同与第三方贸易方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产业内贸易、全球价值链、跨国产品生产的增加,贸易的作用不再受限于贸易双方(Brooks,2005;Garrett,2000;Gartzke,2007)。

此前的理论提出了机会成本理论和高代价信号(costly signaling)来分析双边的冲突与贸易间的关系,但是这样的分析局限于分析双边的贸易方,但是对多边情形却存在不确定性。一个多边贸易环境中的冲突发起者可能会受制于战争对贸易的破坏性,但是考虑到贸易进出口在国家间的替代性,他们仍旧愿意承受战争的风险。大量研究表明贸易双方以外的贸易/多边贸易对冲突的影响程度并不少于双方间的贸易。大量学者检验了机会成本理论和高代价信号在第三方贸易方的存在下,贸易对冲突的影响,发现第三方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高代价信号传递这一路径来实现(Aydin,2010;Kinne,2014;Dorussen和Ward,2010;Hafner和Montgomery,2008;Kinne,2012;Martin et al.,2008)。第三方的存在会带来可信的信号,表明其作为战争以外第三方在事后的参与行为,从而改变冲突发起者对战争的预期成本,减少使用武力的可能性。对于战争的发起者来说,第三方干预的成本远高于预料中的贸易成本。

第三方国家贸易的存在会阻碍冲突。同时冲突也会作用于相邻或是进行双边贸易而未参与战争的贸易伙伴。Glick和Taylor(2010)分析了一战和二战对贸易的影响,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每一对贸易伙伴中几乎都有国家参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之后发现这样的战争会对仅有一方参与战争的双边贸易带来很大的负向作用。Quresh(2013)第一次分析了区域战争(内战或是外战)对贸易的溢出效应。通过分析1948—2006年间145个国家的冲突发现了国内和国际的冲突都会对没有参与到战争中的邻国产生影响。冲突的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大。

(三)长短期效应

在Alan之前没有研究考虑过战争的长短期效应。如果战争能解决一个大的争端,并创造了有利的交换环境,则贸易会恢复得十分快。考虑到战争对生产能力和贸易量的破坏天性,贸易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未来如果存在潜在的军事威胁,贸易恢复得更慢,甚至衰退长达数年。Alan(2007)指出因破坏贸易,战争的经济成本非常大,十分显著且具有持久性。两次世界大战的成本相对传统的战争,其成本大得多。他还考虑了相反的因果关系,却没有改变战争对贸易量的影响作用,所以认为研究战争对贸易的因果关系更有意义。Yi Che et al.(2015)研究了长期的冲突对当今贸易和投资的影响。通过分析1937—1945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数据,他们发现历史的敌对关系仍旧会影响当下的经济交往,日本的跨国公司更少地投资于那些曾受日本侵略的地区,而且该两者间的贸易量也更少。Fouka和Voth(2013)研究了欧债危机时德国与希腊之间的冲突,发现政治冲突导致德国汽车制造商在希腊的市场份额下降,尤其是在那些“二战”中遭到德军屠杀的地区。

Collier和 Hoeffler(2004)和 Murdoch 和 Sandler(2002,2004)发现了国内冲突对邻国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这样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皆有很强的作用。在长期中,其累计的成本高达邻国初始GDP的43%(Collier和Hoeffler,2004)。当一场区域性的冲突结束后,双边贸易往往需要3—5年来恢复(Quresh,2013)。Glick和Tylor(2010)发现战争不仅对贸易有负向作用,而且该作用还会在战后持续很多年。

(四)政权及政治因素的影响

贸易的政治决定因素已多次被经济学者所关注(Berger et al.,2013;Acemoglu 和 Yared,2010;Aidt和 Gassebner,2010;Méon 和 Sekkat,2008;Nitsch 和Schumacher,2004)。他们发现外交的手段诸如访问等两国间的政治环境可以影响双方的贸易(Rose,2007)。此外,一个国家推崇民主抑或专制也会影响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度(Aidt和Gassebner,2010)。一个专制的政府更倾向于抑制贸易,他们认为贸易中包含了多余的信息对其国民产生影响。Mansfield等(2000)从理论和实证均发现民主国家之间的贸易要多于民主国家与独裁国家。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由于贸易模式的设定问题,此前发现的民主国家之间更易存在贸易这一观点存在问题(Penubarti和Michael,2000)。

Rose(2007)通过分析22个国家2002到2003年的出口量发现一国外交服务的规模对其出口有正向促进作用,每多一个额外的领事馆会促进出口6%~10%的增长。实证也表明官方的访问也有贸易促进作用,通过测量法国、德国和美国1948—2003年间的出口量,发现一次访问能带来8%~10%的出口(Nitsch,2007)。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呈现出正相关关系,Head和Ries(2010)并没有发现加拿大贸易代表团有促进作用。

Fuchs et al.(2013)利用引力模型观测了中国与159个合作国家1991—2008年间的数据,分析了政治影响对中国贸易决策的影响,发现政治因素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且中国的贸易关系往往存在政治倾向,其在一定程度上将贸易关联作为一种外交工具。

(五)潜在/预期冲突

由于预见到政府未来对贸易的限制,一个预期的冲突也可能导致双边贸易的减少(Morrow et al.,1998;Long,2008)。第一,冲突会直接通过破坏产权,减少人力资源,损坏基础设施,增加交通成本等来影响贸易。第二,冲突可能会导致政治和经济政策的改变和不稳定,随后导致投资者会因为冲突而放弃当地市场。第三,冲突可能会破坏维护市场秩序、保证法律执行的机构的稳定性。公司通常依赖于政府和司法来保证自身的产权和合同的执行(North和Thomas,1973;Long,2008)。

(六)联盟、军事化

Jackson和Nei(2014)第一次建立模型探讨军事联盟、冲突、贸易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存在完全稳定的联盟,而且国家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使各国有动机去组成一个联盟以维护稳定并阻止战争。

自由贸易更容易产生于政治军事联盟之内,而不是之间;双极化的系统较之多极化的系统而言,政治军事的联盟也更容易演化成自由贸易的联合(Gowa和Mansfield,1993)。

Seitz et al.(2013)建立了一个贸易、军事冲突和军事支出的模型,发现两国间的贸易自由化降低了军事冲突,也使得两国纷纷减少本国的军事支出,继而大规模产生军事支出削减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最后提高了世界的福利水平。利用数据可以得出国家军事支出的福利效应甚至可以与贸易中直接获得的福利水平相当。

只要两国在利益上存在冲突,就会对其贸易产生影响。Pollins(1989a,1989b)利用数据证明了相较于充满敌意的国家间,具有合作性的政治交往的国家间贸易更多。美国更倾向于与那些在联合国会议上与其投相同票的国家贸易。而且一个同盟内的国家也会更倾向于与对方贸易,虽然该程度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军事协议等因素的影响。可是,这一效应却也不是普遍能观测到,Keshk et al.(2004)和Oneal et al.(2003)等并没有发现这样一种贸易促进关系。

(七)分行业、产品影响

Sayrs(1990)指出,在冲突与贸易的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假设所有的贸易者能够从贸易中获得同等的好处,但是他们却没有考虑这些收益可能因交易商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Gasiorowski(1986)测量了出口品的集中度,发现那些只小额交易某些产品的国家更容易受战乱的影响。Domoke(1988)认为大量进口的国家更倾向于推行与他国协作的政策以确保产品的共赢。很多学者(Domoke,1988;Gasiorowski,1986;Polachek,1982)多次指出为了避免双边贸易与冲突关系的错误估计,有必要对不同的产品进行相关的分析。在此基础上,Reuveny和Kang(1998)首次分析了16组国家间1960—1990年不同商品间的因果关系,运用联立方程组,他们发现冲突影响了矿物、铁、钢、基础设施和科学装置等的双边贸易,贸易促成了食物、饮料、烟草、机器和运输设备方面的和平或是冲突。通常,存在冲突影响贸易的产品往往是战略性物资,贸易和冲突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是相互的,与产品和国家有关,而与国家间是否政治敌对关系无关。

Polachek(1978,1980,1992)也提出较之其他的商品,战略性的物资贸易会削减冲突。Polachek和McDonald(1992)指出一国的进口的弹性越小,其发动冲突的可能性越小。通过对1958—1967年的分析发现,石油进口商对出口商维持着友好的关系。

四、简评

通过上述的分析,冲突对贸易的影响大多呈现出负向的影响。学者们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国家可能因为考虑到一国安全的内部性等问题而拒绝和与其有冲突的国家进行大规模的贸易,并试图通过贸易的抑制来一定程度上约束对立国。在企业层面上,军事化或是非军事化的冲突均会对其贸易产生一个负向的影响,冲突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等将减少企业进行贸易的动机;企业也会根据相关的政治动向进行一定预期以协调自身的贸易行为。所以,从分析中可知,虽然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但是冲突仍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极大程度上影响一国贸易。

随着研究的深入,冲突对贸易的研究越来越朝向细分领域,考虑冲突的长短期的效应,对不同产品行业的影响,区域性的战争、冲突与第三方伙伴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同时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工具变量、DID的方法也普遍被采用。

当代的冲突已不同于此前的战争,世界性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局部性和内部性的冲突却时有发生,所以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地研究小范围的冲突和其对外部贸易主体的溢出作用;而且,现在的冲突,例如,叙利亚战争为大国(例如美国、俄罗斯)之间的暗中争端,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不管是在研究俄美之间关系还是战争国家所带来的贸易作用都应该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此外,冲突的形式大多表现为非军事力量的对峙,达赖喇嘛窜访带来的政治冲突、钓鱼岛事件等,所以探求这一新的政治冲突的影响是今后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贸易依赖性的国家,贸易在我国的GDP中占据较大比重,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可能影响贸易的因素。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其遇到的政治争端也越来越多。不论是钓鱼岛事件还是一系列南海争端等,均是我们所应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学者应该更着力于中国所面临的政治事件对我们贸易的影响、对进出口的影响、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对不同产业/产品的影响等,继而为中国的政治、贸易政策提供一个学术上的理论基础,帮助中国更好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杜映昕.国家间政治冲突对贸易的影响——文献综述及基于中国与大国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报,2015,32(6):75—82.

[2]Acemoglu D.,Yared P. Political Limits to Globalization[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0,63(12):1008—1032.

[3]Aidt S.,Gassebner M.Do Autocratic States Trade Less[R].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lhp022,2010.

[4]Aydin A.The DeterrentEffectsofEconomic Integration[J].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2010,47(5):523—533.

[5]Barbieri K.,Schneider G.Globalization and Peace:Assessing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Trade and Conflict[J].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1999,36(4):387—404.

[6]Brooks S.G.Producing Security: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Calculus of Conflict[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

[7]Che Yi et al.Once an Enemy,Forever an Enemy?the Long-run Impact of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from 1937 to 1945 on Trade and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5,96(1):182—198.

[8]Collier P.,Hoeffler A.The Challenge of Reducing the Global Incidence of Civil War[R].The Copenhagen Consensus Papers,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stitute,Copenhagen,2004.

[9]DavisC.L.,MeunierS.BusinessasUsual?Economic Responses to Political Tens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11,55(3):628—646.

[10]Disdier A.C.,Mayer T.Bilateral Opin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7,23(5):1140—1159.

编辑 凌 澜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onflict on Trade

Sun Cong,Chen Cheng

How does conflict affect trade?The study of this issu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political and trade policy.Theoretical explanation has been given,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enterprise.Empirical researchers of the topic have tried to conduct more detailed researches on subordinate directions,for stance,th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effect of conflict on trade, the influence of trade on different industries,the effect of regional war,the influence of trade on the third-party countries,etc.In the future,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events on China’s trade.

Conflict;Trade;Endogeneity;Externality

F81

:A

:1007-905X(2017)07-0086-06

2017-03-20

1.孙聪,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博士后;2.陈诚,中央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战争冲突贸易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被风吹“偏”的战争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他们的战争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