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规避及绩效分析
2017-03-06吴志敏
吴志敏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00)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规避及绩效分析
吴志敏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00)
海外投资是一国经济谋取全球发展和整体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国际资本扩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发展模式。随着国际金融资本的持续增加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生产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海外投资需要关注的风险已经不单纯局限在资金方面,而是政治、文化、技术等层面都要兼顾。近年我国海外投资案例日渐增多,无论是投资规模、投资领域还是投资层次,较之以往有了明显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在这一过程中,投资项目通常要经过不同子公司来完成,由此产生的项目风险会按照一定比例折算为母公司的投资风险,这种分散的风险控制模式势必会增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难度。因此需要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规避系统进行设计,以提高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绩效。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组织重构;风险规避;投资绩效
在全球海外投资体系中,中国企业近年在投资规模和投资层次上有了较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关键角色,这对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尤其2010年之后,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投资的项目和规模都日益增多,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已经接近10000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正从吸引外资投资国向资本对外投资国转变。在海外投资实践中,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层面存在的风险,使得中国投资者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便能够获得有效投资保障。可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活动在保障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企业组织重构及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特点分析
(一)企业组织重构的步骤
企业组织服务于企业战略与企业的经营过程,组织变革的动力来自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态势的改变等。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企业的运营流程需要因环境变化而做出改变,而流程改变就会使得企业的运行方式和职能关系发生变化,企业之组织结构就会朝着流程化和扁平化的方向转变,企业组织重构就会因此而发生。通常而言,企业实现组织重构之基本思路与步骤如下:首先,构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模型,按照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与经营战略,对环境的变化与市场要求进行积极回应,这一阶段进行企业核心业务和相关流程的识别、分析与设计等。其次,要借助多种科学方法和工具(比如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等),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予以仿真设计,以便借此能够剔除、修改或者重构企业的业务流程,并对新业务流程中的活动加以整理。再次,要按照企业现行的经营模式与战略和战术特征,构建新的企业组织架构,并同步完成组织职责与岗位职责的重新设计,通过对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的优化提升组织绩效。
(二)企业组织重构与企业重构的关系
基于对产业环境和宏观环境的积极反应,对企业及其结构进行重新构造的思想应运而生。在1970年代,美国Hammer博士首次提出了“企业重构”的概念。在他看来,企业重构之内核为“以经营程序为依托在企业内部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与彻底的再设计”。按照这一概念可知,对企业的经营程序进行再设计,一定会促使对“完成这一程序的组织”进行再设计。从这个角度讲,组织重构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重构的前提和基础,它们的关系为:(1)企业重构尤其注重企业组织的扁平化设计,希望借助中间层次的削减让组织“瘦身”。而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组织重构需要更加注重有效性以及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组织结构的融合,并以此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2)企业重构对企业组织的重新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根本意义上对后者进行全面改进,而非阶段性的逐渐推进。(3)企业重构过程中出现的对组织模式的改变更加注重准则性和对旧组织模式的颠覆。组织模式革新的核心是追求更高的效率与更严格的控制,在新的组织模式中,响应速度更快、服务水平更高、工作质量更有保障。
(三)我国企业现阶段海外投资的特点
近年,我国企业和东道国均认识到了合作发展与共同进步对双方利益能够产生的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不但让我国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技术和更好的品牌效应,市场渠道和产品范围也得到了扩展。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强化了我国企业吸收外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让东道国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以及与之相关的商业运营会提升其跨国运营的能力,也能够提高东道国的人才储备,这对东道国的产业升级与独立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我国企业提高了对能源以及相关资源的供给水平,让东道国资源也因此获得了更多增加值。也就是说,在把资源要素转化成增长动力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我国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国际市场更多的挑战。比如,我国企业会由于知识、经验和人力资源以及资本的缺位,现行的组织设计方式与实际投资需要产生冲突,导致组织的运行效率低下;加之由于与东道国之间在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之旅困难重重。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融入东道国的环境之中,中国企业还应通过组建相关组织(比如一些临时性组织、委员会)的形式对企业和本国员工加以保护,并借此在当地员工的雇用与培训领域做出更多努力。此外,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谈判、在和他国社会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组织架构与运作规则,以应对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遭遇的问题和挑战。
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类别——以能源企业为例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来说,推进海外能源投资被视为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关键步骤,以国家战略主导模式进行的海外能源投资是解决能源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因为前期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由此而产生的投资风险也更加“全面”,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技术等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面识别与防范海外投资的风险,成为我国能源企业国际化运作不可忽视的问题。与国内投资相比,我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
(一)技术风险
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要素市场结构还会处在有待均衡的状态之中。虽然在劳动力资源方面表现充裕,但是在资金、技术以及部分自然资源类要素方面的短缺情况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其中,能源资源作为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中国从事海外投资的能源企业来说,与之相关的技术风险更多是在能源资源勘探与开发活动中的短板,比如对地质结构的界定、对地理位置的选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收益不确定性风险等。由于全世界都在资源开发方面表现活跃,能源类企业的扩张与日俱增,一些储备量高但开采难度小的区域大多已经被先期进入的其他跨国大型能源企业所掌控。这样一来,我国能源类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一般只能选择一些新的资源区域或者开采难度更大的项目,而这势必推高基于技术层面的风险。(1)能源储量预测能力不足。在针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进行勘探开发时,开发者首先要在开发区域拥有资源基础,在投资规模和投资质量方面能够取得东道国的信任。但是,很多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选择的大多为能源勘探的“新区”。在这样的能源区域从事投资,不但要为之投入更多资金,还应在更多学科、更多专业、更多工种之间开展协同作业,而这势必要抬高企业的勘探和预测成本。更为重要的是,针对能源开发进行的先期投入均为“沉没成本”,一旦产生,无法收回。如果在能源储量和开发难度方面出现了预测失误,企业就难以将相关资本收回。(2)在核心技术方面还相对滞后。能源勘探开采工业属于科技与资本双重密集型的产业。虽然我国早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在能源开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截至目前,我国能源企业与国际上一些大型能源企业相比,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二)跨文化经营风险
在企业从事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构建与之相关的风险管控体系不但能够为“走出去”的能源企业提供帮助,还能在政府的参与下更好地应对由此而产生的各类风险。在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中,跨文化经营风险由于处在隐性的位置,经常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在很多人看来,文化差异只在消费品行业表现得更多一些。实际上,在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任何行业中,跨文化风险都无处不在,所不同的是,在有些行业中这种风险是显性的,在有些行业中则是隐性的。但隐性的风险不代表此类风险不重要或者不必引起重视。相反,一些隐性风险如果不被察觉、识别、处理,将会引发更大的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将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我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由于所投资的领域大多为与中国文化存在显著差异的地区,比如非洲地区和南美洲地区等。由于文化习俗、偏好习惯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冲突和制度层面的差异,由此引发许多贸易摩擦和投资失败案例。文化制度层面的差异在全球经济活动的不同层面都有所体现。比如,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就存在和投资国(东道国)会计制度不同的地方,甚至与国际会计惯例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虽然我国会计界已经为此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截止到目前,在企业财务管理与资金核算方面依然难以与国际社会接轨,这为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造成了很大阻碍。为了消除此类阻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消耗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由此增加了企业的海外投资成本。此外,中国部分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外派出去的专业人才与技术人员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东道国的语言习惯、居住环境、社会风俗以及交流方式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对西方企业来说,它们的投资工作普遍得到法律的指导和保护,而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却偏重于行政指导,如此等等。
(三)政治风险
截止到目前,中国能源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表现出来的政治风险通常是国家政策的不连续性、政治势力的抵制、政局不稳与第三国干预、海外媒体负面报道等,这些因素使得我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遇到更多不确定性。(1)近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在国际事务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越来越频繁,投资规模也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西方媒体和别有用心之人,打着“中国威胁论”的旗号,用中国并购和中国扩张进行夸大其词的报道,其中的一些新闻内容看似“客观真实”,却误导性地只发表外来投资对东道国带来的威胁,而对中国企业所做贡献只字不提。这样一来,不但让投资并购的成本无形中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公众形象,后续投资活动的政策审批和谈判工作也会因此而遭受阻碍。(2)任何政治风险都是在政府行为的主导下形成的。在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中,虽然由于多种原因会遭遇不可预知的风险,但是风险过后应该出现的救济却并不及时也不到位,中国的海外投资保障制度与风险规避制度亟待完善。(3)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以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为依托,而在这一过程中,东道国政府对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项目所制定的政策与表现出来的态度,会对投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无论是投资的可行性还是运营绩效都与之紧密相连。(4)当东道国出现了政局不稳,或者国家、地区领导人换届、被弹劾、被捕,就会对中国能源企业的投资产生间接影响,由此而带来的政策的不连续性会让之前以及将要发生的投资行为受阻。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东道国或者东道国邻国以及关联地区出现了战争、暴乱和罢工等行为,在不可抗力的影响下,会让中国能源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甚至是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遭受威胁。比如,近年的利比亚政治局势不稳,让我国在此投资的石油企业新增的投资计划不得不搁浅,先期已经完成的基础设施也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
(四)经济风险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就在动态转换之中。在这一时期,主要发达国家虽然借此实现了经济步入正常轨道,但是其通胀率却依然居高不下,“滞胀”的状态迟迟得不到优化和调整。一些新兴经济体一直承受着高通货膨胀率和较低就业率的压力。比如,美国的经济持续疲软,欧盟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主要欧盟国家脱欧的呼声不断高涨,而在产业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自特朗普上台之后的美国)开始实施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不但让贸易冲突的可能性增加,还让从事海外投资的中国能源企业饱受压力。(1)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对我国从事海外投资的能源企业来说,它们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从国内获取。但是,在国内国外金融市场的双重影响下,这些企业的融资行为会因此而支付更高的成本,这对控制融资阶段的风险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也经常让融资成本处于不合理的区间。(2)汇率变动频繁。对我国参与投资的海外能源项目来说,大多数项目都位于汇率波动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而这就会让企业面临诸如经营外汇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等不同种类的风险,由此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在项目成本与收益方面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不断增加。(3)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稀缺能源正在成为投资的“新宠”,世界很多国家政府和跨国公司,包括国际上十分活跃的基金和财团都将其投资方向瞄准了能源这一战略阵地;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也将此视作必争的目标,由此,能源市场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说,由于海外投资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项目运营方面还不成熟,与大型跨国能源企业相比,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势必面临着激烈竞争甚至过度竞争的风险。尤其在与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等实力雄厚的企业展开竞争时,压力不言而喻。(4)价格起伏周期性不定。在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虽然具有明显的垄断性,但其波动性却呈现出常态化的特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系列全球范围内的危机接踵而至,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一直与国际能源价格保持着紧密关联,国际能源价格在市场供求和政治博弈以及投资预期的影响下呈现出大幅度波动,中国能源企业的投资就不得不面对的巨大市场风险。
三、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规避——基于组织重构的视角
对中国企业(包括前文提及的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来说,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风险,使之更好地应对国外动荡的时局、变幻的市场,需要对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给予更多关注。只有将风险规避摆在关键位置,才能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能源领域取得竞争优势。
(一)构建组织决策审查程序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规避各类风险,在组织重构的过程中需要以决策审查为前提,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1)要针对风险类别给出企业应该制定与执行的重要决策。此时,管理者应该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给予密切关注,正确识别想要做出的决策与当前正在制定的决策之间的差异,并形成有效的区分。(2)在开展组织重构审查时,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两种类型的决策:一种是能够对企业海外投资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决策,此类决策无论对企业本身还是企业的组成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尤其对一些重大的海外投资项目,需要对投资时间、投资区域(区位)以及适用的技术进行准确分析和研判,防止由于决策不当而产生的投资风险。另一种是常规决策。虽然此类决策并不像重大决策那样能够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但是一旦这些决策集中在一起就会因为累积而产生不可预估的巨大影响。也就是说,尽管单次决策并不会对组织重构过程产生显著改变,但一旦长时间未能得到解决或者多种错误的决策集中在一起,就会产生影响成败的力量。(3)企业管理者划分出了重要决策、关键决策和常规决策之后,就应该确定在企业组织的何种层面制定有针对性的决策。只有较之于竞争对手做出更好和更有效的决策,才能借助组织重构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提升组织绩效,并在这一过程中规避在海外投资中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
(二)建立决策驱动型组织结构
大量企业海外投资的经验表明,为了获得更理想的投资绩效,企业在进行组织重构的过程中,应保证所有行为都是以价值提升为前提的。只有努力确保组织以价值为导向,才能让其在投资活动中更好地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因此,对从事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要始终保持其决策角色与架构围绕价值源泉展开,以便提升决策速度与决策质量。为此,需要在组织重构中首先确定投资决策制定者的权威,只要决策者制定出合理、合规和有效的投资决策,无论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都应将正确的决策加以有效执行。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的领导者还应协助其他管理者进一步提升应对投资风险和组织重构的专业技能。为此,中国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应该把个人能力和组织需求充分结合在一起,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投资工作,以保证组织的决策者可以掌握更多海外投资的技巧和组织重组的技能。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当应对海外投资风险而组建了新组织机构时,会因此而形成新的组织边界,此时需要对此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增加组织制定有效决策的难度。
(三)建立海外投资保险的承保机构
为了提升海外投资的绩效、降低投资风险,中国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需要充分结合我国实际,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比如德国)的做法的同时,把我国海外投资的审批机构与承办海外投资保险机构分开确立,使之能够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具体做法为:(1)通过在海外设立全新的独立机构,专门负责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保险工作,这一机构要接受国务院的委托开展独立经营工作。比如,要设立独立的账户,进行单独核算,并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等。(2)在应对投资风险的过程中,需要组成始终围绕价值展开的统一海外投资管理机构,使之能够全面负责审批投保申请。这一机构隶属国务院,通过有关部委的职能整合组成,以此全面体现国家的发展战略。(3)体现财政意志和国家外交政策。在应对海外投资风险时,需要借助审批机构的力量,对目标国家和地区内投资风险的发生概率与风险程度进行准确的预估,并借助外交力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四)成立多边海外投资风险保障机构
大量海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案例能够表明,在从事海外投资的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的风险保障被视作国际经济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成立多边海外投资风险保障机构。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一方面,投资者要向海外投资风险保障机构求偿;另一方面,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要将向东道国索赔的权利让渡给这一机构,让其获得代位求偿权。此外,为了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健全救济措施并使之能够成功实施,就需要承保机构借助其拥有的代位求偿权对债务人和东道国进行追偿。而一旦相关国家加入了这一机构,就默认其受到机构规章的约束,相关国家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也必须承认海外投资风险保障机构所拥有的代位求偿权。实际上,对中国企业来说,加入海外投资风险保障机构之后,也就使自己处在了“投资安全国”的保障范围之内,海外投资中出现的或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都会得到风险保障机构的承保和救济。这不但会显著降低投资风险,还能稳定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使其合法权利得到东道国的保障;而一旦出现风险,企业还可以获得必要的赔偿,降低由于风险误判或者风险规避无效而产生的损失。
(五)扶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展政策性业务
对我国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来说,投资风险保险会受到国家财政补偿能力、不确定的社会补偿程度以及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的制约,同时受到从业者保险意识和保险手段的影响。尤其在保险供给能力与服务能力都很有限时,投资风险的规避值得引起注意。为此,从组织重构的角度讲,针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商业保险机构需要集中有限的政策性资源,将其投入到市场失灵部位,尤其要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多具有显著正外部性和准公共性的保险产品与服务。比如,对从事海外投资的农业企业来说,对其开展的保险最初属于政策性保险的范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兼具经营主体商业性和运作模式市场化的保险品类。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公共部门的政策业务和商业机构的政策性保险体现更明显的合理性,通过诱导示范和激励措施,推动更多机构从事政策性投资保险工作。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应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风险易控、利润可得以及操作易行的短期保险加快推广,然后按照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市场环境,针对海外投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便能够应对高风险地区或者行业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投资环境、降低风险水平。
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规避系统的设计
对我国企业来说,在进行海外投资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投资规模总体水平和投资行业门类整体分布失衡以及投资地域集中化的约束,这些约束的存在不但会让企业的海外投资面临更多的风险,还会引发投资失败等严重后果。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维度上对影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在获得政府宏观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实现基础风险防范体制的构建,并在集成风险管理战略与流程的过程中,将海外投资风险降至最低,让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合理、高效。
(一)宏观层面——政府宏观政策支持
对中国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而言,它们的海外投资活动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要不断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需要政府在技术、人才、信息、法律法规、融资、信用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在技术和人才支持方面,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服务组织,为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提供技术与管理人员方面的培训、指导以及岗位技能提升等服务。在信息支持方面,需要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搭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公共服务信息渠道,为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法律法规支持方面,需要持续强化针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以便能够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更多制度化保障。在融资与信用保险支持层面上,应该充分借助政府的信用吸引更多国际大型金融组织参与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全球网络优势,让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能够获得更多、更优质的融资服务。
(二)中观层面——搭建基础体制
对从事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其风险管理的基础体制主要涉及集成风险管理的企业组织架构、信息支持系统建设以及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等。其中,在集成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领域,需要全面培育良好的应对风险的文化氛围。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企业内部使用的风险管理语言加以统一规范,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素养与风险管理意识等。在集成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方面,从事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应该在东道国的子公司内部设立风险管控部门,成立专业风险管理小组,让这些小组能够与具体业务之间产生直接关联,为母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减轻压力。而借此构建起来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框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有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参与其中,对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风险第一时间加以识别和进行处理。在集成风险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建设方面,需要首先界定风险分析系统的功能,把信息收集系统捕捉到的基于企业内外部的风险信息予以加工和整合,以便能够深入解释风险的种类、性质、属性、发生概率和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等,继而为企业的风险管控提供可以参考的科学依据。
(三)微观层面——集成风险管理战略与流程
在微观层面上,子系统的设计涉及集成风险管理战略与集成风险管理流程两个部分。其中,集成风险管理战略指的是企业在海外投资活动中,应对将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承担的风险水平予以判断,在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方面,需要全面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和投资意图。与传统风险管理目标相比,集成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需要真正了解企业应该承担的风险的规模,并借此集中力量排除风险或者转嫁风险。集成风险管理流程涉及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风险度量和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与风险监控等。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全面识别各级各类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对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与交错性进行综合研判。在这一过程中,风险评估工作要借助综合测量工具,以便综合分析相关风险可能会对企业海外投资产生的整体影响,把风险水平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五、组织重构视域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绩效分析
当前我国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急需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投资风险保障机制,以便让投资者和东道国在平等谈判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权益和所追求的利益,全面降低海外投资的风险。
(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组织重构——基于三个层面的分析
1.企业层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东道国宏观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应对行业生命周期改变和竞争结构动态调整而导致的投资困境,我国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需要为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投资可行性的全面验证和对投资风险的系统评估,确定投资风险的管控和规避策略。为此,需要成立身份独立的风险预警管理组织,使之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识别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管理目标和应对原则,进一步优化企业的海外投资预警管理组织机制。同时,在从事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所选择的投资项目在实施时需要全面关注相关风险信息,通过收集、沟通和反馈这些信息,实现对风险影响因素的动态关注和高度预警,并借此构建更为全面、更加可行的风险评价和管理体系,在及时对企业所遭遇的风险予以量化识别和监测的基础上,确定风险的级别和发生的概率。此外,还应据此建立起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结合更可靠的技术手段搭建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同时,要能够对预警报告进行详细分析,以界定风险预警指标与风险阈值,然后按照相关评估结果给出预警区间,从而完成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跟踪、监测、预警和防范。
2.行业层面
为了提升海外投资企业的投资绩效、全面降低其投资风险,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之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好中介和协调者的角色,全面起到平衡多方利益的作用。行业协会应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中具有代表性与独立发言权的第三方组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企业的整体利益,通过与母国政府以及东道国相关机构之间的平等谈判,为企业争取更好、更多的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消除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遭遇的歧视性的政策,在保险赔付和融资信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对内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其协调相关企业和强化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通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延伸服务范围与内容,构建基于行业的协助和服务体系。比如,可以借助高新技术对协会的服务模式加以优化,提升其服务能力和质量,通过加强与相关方面的沟通,消除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在对外方面,可以把行业利益表达和维权、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国际市场预测与调研、投资决策咨询和帮扶以及法律救济等相关内容加入自身服务体系之中,以便能够为企业的海外投资贡献更多力量。
3.政府层面
政府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的重要参与者。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政策、法律等手段强化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宏观引导和规划。首先,应积极寻求与东道国之间签订双边和多边投资保护协议,在宏观层面保障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并让其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享有最惠国待遇,降低海外投资的风险。其次,应重点构建同时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投资特征的海外投资法律体系,为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提供权益方面的保护。再次,应加大对海外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激励国内的商业银行和其海外分支机构增加对海外投资企业及相关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以政府担保的形式向有条件的企业提供银团贷款、混合贷款并积极推动海外发行股票,让其能够享受到更多、更便利、更完善的金融服务。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还应该持续完善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优化信息咨询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投资协助。
(二)案例分析——光明乳业海外投资的绩效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农业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在世界农业融合程度持续提高的影响下,中国农业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完成了很多值得称道的跨国并购等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为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参照。其中,中国光明乳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就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能够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1.绩效指标
企业从事海外投资最直接的目标便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提升企业基于全球的获利能力,继而达到股票价格上涨和提高股东资本增值收益的目的。其中,企业财务管理之目标在于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而股东获利能力一般借助“净资产收益率”予以评价,指标越高说明收益越高,也就表明股东获利能力越强。营运能力表现的是资产管理之效率与效益等,借助“总资产周转率”加以评价。企业发展能力指的是企业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既能达到经营目标,也能在竞争领域与未来经营环境中保持优势和持续赢利以及稳健发展的能力。总资产周转率指的是在特定财务期间,企业所有资产所占资金循环一次的天数,能够反映企业财务资产之利用效率。对债权人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企业的偿还债款能力越强;对于股东来说,如果借款利息率不高于资本利润率,就说明资产负债率越大,其股东利润越大。
2.绩效分析
近年,中国光明乳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不断上升,尤其从2013年开始,其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优异,关键原因在于其子公司新莱特公司在新西兰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在此期间,光明乳业的海外生产基地得以建立,极大削减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销售净利率。在2013—2016年间,光明乳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50%。这是因为其海外并购提升了负债金额,并且资金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借助海外融资的方式获得的。光明乳业为了规避海外投资风险,历经多年构建了一套涉及“融资—收购—整合—证券化”这一全过程的海外并购模式,能够有效稀释其海外投资的各类风险,并借助海外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削减其杠杆比率,降低对自有资金的依赖。比如,在2016年,虽然我国国内市场原奶价格不断走低,乳制品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不断发起。但是,在2016年的1—5月,光明乳业借助海外投资的形式让其营业收入实现了超过30%的增长,利润增长幅度更是超过了收入增长水平。可以说,由于海外投资活动的有效开展,光明乳业的投资绩效不断提升,其国际化业务方面的营业收入与利润也不断提升,超过了国内乳制品企业主营业务的平均水平。
从以上分析可知,为了能够更好地从事海外投资工作,最大限度地规避由此而产生的投资风险,一方面要充分借助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以此获得低成本的原材料和相对成熟的生产工艺以及更先进的技术与前沿研究成果等优势资源。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工作要考虑如何实现集团资产证券化,借助海外上市等形式提升其国际知名度,这对打造品牌协同效应是大有裨益的。此外,为了能够与大型、有一定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需要不断夯实中国企业的自身素质,在制订更高要求的战略规划时,需要确定战略投资者之核心定位,以此降低海外投资的风险,并在进一步明确战略目标和整合文化与障碍避让的过程中,让海外投资的绩效保持在理想的水平。
[1]朱伟峰.国际金融危机下企业组织重构的新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5,32(10):21—22.
[2]向梦雅.国家战略主导模式下我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6,44(1):45—47.
[3]孙玉凤.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6,33(9):62—64.
[4]沈伟.海外投资风险保障体制探析[J].法制博览,2015,35(8):78—79.
[5]陶斌智,陈丽平.海外投资风险规避:国际比较与借鉴[J].河南社会科学,2015,23(8):16—31.
[6]张友棠,闵剑.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12,14(18):39—41.
[7]李尚蒲,黄尹婷.农业企业海外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新疆农垦经济,2016,24(9):78—83.
[8]施淑蓉.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纵横,2014,32(11):38—41.
[9]米家龙,李一文.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影响因素与防范策略[J].求索,2015,23(5):33—36.
[10]曹煦.不能让央企境外资产成为一本糊涂账央企境外资产流失或涉“七宗罪”[J].中国经济周刊,2015,27(14):12—14.
[11]MacMillan 1.C.,Siegel R.and Subbanarasimha P.N.,Criteria used by venture capitalists to evaluate new venture proposal[J].JournalofBusiness Venturing,2015,56(1):119—128.
[12]Bruce A.Blonigen,Christopher J.Ellis,Dietrich Fausten,Industrial grouping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4,75(1):36—40.
[13]Chyau Tuan,Linda F.Y.Ng,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as incentives to Asian FDI in China after WTO[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4,75(4):15—19.
[14]erryA.Miccolis,KevinHively ,BrianW.Merkley.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Trendsand Emerging Practices[M].Canada:The IIA Research Foundation,2015.
[15]Kaplan,Robert S.Mikes,Anette Manage Risks:A New Framework[J].Harvard BusinessReview,2012,142(6):48—60.
编辑 凌 澜
Risk Evas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hinese Enterprises’Overseas Investment
Wu Zhimin
Overseas investment is the only way for a country’s economy to seek global development and overall progress.It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business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developmen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apital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he market economy,combined with the production and financial capital more and more closely,the risk of overseas investment concern are not only in the capital,but in the political,cultur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bring direct and indirect losses to prev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In recent years,China’s overseas investment case is increasing,whether it is the scale of investment,investment or investment are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level,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Chinese influential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lso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In this process,different investment projects are completed via different subsidiaries,resulting in the risk of investment projects,will follow a certain conversion ratio for the parent company’s investment risk,risk controlmode ofthe dispersion isbound to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Chinese overseasinvestment enterprises.
Chinese Enterprises;Overseas Investment;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Risk Evasion;Investment Performance
F81
:A
:1007-905X(2017)07-0071-08
2017-01-10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GL089);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项目”(13ZJQN027YB)
吴志敏,男,温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与当代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