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

2017-03-06姚站军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姚站军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

姚站军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的灵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特别需要着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以激发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开辟更加自由和谐的明天。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内涵,体现了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的巨大正能量。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内涵的与时俱进,既有外在压力,也有内在动力。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属性特征体现了实践性与指导性的统一、实质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统一、传承性与开拓性的统一。“三个倡导”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精神。

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中国道路;当代正能量;中国梦战略

一、与时俱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内涵揭示

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而社会核心价值精神是任何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活的灵魂,是其最具有生命力的思想部分。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精神是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等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中国社会的生动体现。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特别是其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精神本身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在空间影响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人民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依据,向全世界表明了社会主义中国所坚持并为人民大众所认同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价值观点。在时间影响方面,当然这些价值理念和价值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最根本在于其活的灵魂的精神因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这种精神因素的主要内核。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特别需要着力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进一步激发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开辟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不是某种实证知识或工具性理论,它的灵魂实质在于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当代中国民族精神自信和价值自觉的理论支柱,其创新力和生命力不仅体现在起始倡导人的原初语境和理论观点之中,更体现在它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之强国富民等实践进程的对话互动之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作为意识形态核心的哲学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的。其哲学创新思维倡导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1〕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哲学的灵魂,是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精神的根本所在,而这种核心价值精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活的灵魂。《孙子兵法》中说“兵无成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2〕,其中“敌”就是哲学面对的不断变化的客观对象的实际情形。每一次批判或每一次革命都预示着时代“弄潮儿”的新生。事实上,“哲学的变革”或“变革的哲学”全在于我们生活在不断变革和发展的世界中,世界本身在变革,我们人的实践也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主观思维不可能一成不变,唯一的出路便是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凭空而造的,而是一种对现存的批判之上的创新。在科学研究中,则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更容易创新。早在古希腊人那里,就已经有了后人许多哲学思想的胚胎,然而这并不妨碍后来哲学家创造丰富的哲学体系。哲学的批判思维品质也即是一种自我挑战、自我否定的怀疑精神品质,展现在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中;它也意味着在吸收中批判,在批判中吸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哲学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我们既需要有批判现实物质世界的胆识,也需要有批判“思想”本身的勇智。批判就是否定性精神的表现,也是辩证法“活的灵魂”的应用与实现。没有哲学批判精神就不可能有哲学创新。没有哲学的最富有变革性和反思性的批判品质就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学科的进展和创新。创新品质是批判思维品质正确的应用和发挥,是批判思维发展的结果。当前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实践已经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所凸显的改革创新精神正是顺应这一特殊时期的需要,时不我待,我们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决断力、气魄和智慧,抓住机遇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所在。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建设就是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核心价值精神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建构。当前中国“四个全面战略”之一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要求和当代中国核心价值的改革创新精神要求彼此渗透。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动态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内在使命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建设,尤其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深刻内涵。新时代中国人民站在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事业中,也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懈追求中,迫切要求具有现代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来激发其实践追求的精神动力。为此,更需要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引领和激励,支撑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在不断推进中国现代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形成中,也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的建设。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精神就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并切实支持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进行创业、创新、创造的智慧、胆识和勇气,让他们这种积极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真正融入当代中华民族新一代人的血脉里、体现在他们的创业、创新、创造的道路中。这条以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不断激励的中国道路就是当代中国“人间正道”,这条“正道”的发展战略即“正道战略”。习近平同志一语中的:道路问题是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正如《正道沧桑》主题歌所唱道:“这条路凝聚我们的力量,这条路能实现中国梦”,即始终坚持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和战略使命,与时俱进地培育和践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已经意识到唯有将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精神与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有机结合,才能可持续地为社会主义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思想资源。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精神实质是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大无畏实践精神,是锐意进取、大胆探索的改革精神,是在实践中去发现、在改革中去开创、在不断的进步中逐步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的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之历史本体论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也是以唯物史观审视现代社会的理性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核心价值观为内核,而它们的生命力又都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核心价值精神不仅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布局,落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也要尊重实践中的创造精神,鼓励积极探索、大胆开拓。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价值核心基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也只有牢牢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伟业方可持久地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创新的正能量及其可持续支持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热情。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首先应该立足于与时俱进的人民意愿,使其核心价值精神实质真正成为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意志的价值表达。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意志也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实质也就意味着其内涵体现了党、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是高度一致的。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价值精神体现了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的巨大正能量,而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的正能量的建设和传播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也不是单纯的自下而上,而是上下齐心合德,展现了身心和谐的合德到民心和谐的大德。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体现了可持续弘扬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正能量,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核心价值精神伴随着当代中国改革创新的正能量建设也永远在进行时中。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也意味着改造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推动的长期过程,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系统建构的大战略工程。随着全体国民思想素质和道德境界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内涵一定会融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及生活世界里,凝聚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与时俱进,既有外在的压力,也有内在的动力。外在的压力是,当代中国的经济总体实力已经达到和接近最先进水平,但是文化影响特别是精神价值层面的文化实力和软影响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中国的核心价值话语权在世界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地位,相反各种外来的价值文化盲目冲击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灵魂和思维价值前提。当代中国越来越需要在世界格局中拥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影响力及其核心话语权,其中特别需要拥有比武器和财富更有力的国家核心价值观及其与时俱进的精神。“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建立和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3〕这些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与时俱进创新提供了有利机遇和良好条件。在信息产业革命使全球文明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建设精神就是要变守势为攻势,变被动为主动,如何向世界表达中国价值意义,成为民族崛起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另一个是内因,即作为内驱力的内在动力,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促进,构成动态的平衡结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上层建筑特别是其中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核心价值文化的滞后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在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成为一种必然呼唤,其中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精神作为当代中国的正能量巨大动力,成为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后的时代文化需求。“精神立则人格立,精神强则国家强。”在实现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内涵,根本在于其凝聚了整个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力量的精神纽带作用,对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成为国家全面发展的内在使命要求。

二、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属性特征

首先,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体现了实践性与指导性的统一,即以核心灵魂的不变和原则的定力求与时俱进的表达形式的变和内容的发展,反之,以变和发展求指导性实质的不变,最终达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结合。其实践性在于是与时俱进的,其指导性在于是以面向未来的变求其当前的坚持和稳定,其指导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就在于其作为活的灵魂贯穿了当前的奋斗事业与未来的光明前景。“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找到了正确道路。并且,这条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找到的。”〔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正能量,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指导原则。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但它“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5〕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与指导性的统一。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实践性与指导性的统一“重在认知认同、做到知行统一……要坚持从小抓起,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6〕由此,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在最广大社会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深化,其指导性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认知和认同”。

其次,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体现了实质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认同都不会一蹴而就,也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都需要在坚持和弘扬中发展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精英层次的建设到大众层次的认同,从其核心价值精神的理念实质建设到其制度完善建设本质上是纵深发展的动态范畴,这也告诉我们“制度自信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实质性价值与超越性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的非核心价值观念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先入之见的价值观。但是,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应该是实质性与超越性的统一,主导、共识和定向都不是教条也不是先入为主的模式,都需要不断的自我超越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社会主义思想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思想上层建筑精髓集中体现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实质性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其超越性属性则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需要与当代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其超越性精神属性意味着它是不断从现实生活中、从社会价值关系的实际演进、变迁中归纳、提炼、构建、调整、完善,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保持动态平衡适应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在与时俱进中确立核心价值为主体、多种非核心价值共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态。也即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重要属性特征中体现了实质性的社会主义性质核心价值和超越性的与时俱进精神的统一。

再次,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体现了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统一。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发展的历史经验中我们认识到:一个民族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地位及其影响力的辐射范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理念的全球影响力。对于当代中国力求作为一个对国际社会有时代影响力的民族国家而言,也只有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参与国际事务中才有话语权,在国际关系中才能得到理解和认同,在国际交往中才会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中的与时俱进精神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需要以开放性的胸襟去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而且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建立良好的国际意识形态。这种社会核心价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发展历史长河的生命形象中。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还需要抓好优秀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尤其需要通过建构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来增强代表当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文化力量的优秀创造力、凝聚力和社会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长期、高速、平稳发展,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认同也随之不断提升。但我们仍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当前局势:我国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与经济政治甚至军事地位极不对称,迫切需要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及精神文化影响力,迫切需要建立起比军事和经济财富更强有力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更迫切需要与之相对应的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可以说,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建构就是在面向世界舞台开放的中国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中国价值”精神最集中的自主创新建构。这种自主创新建构精神是与开放性建构精神有机统一的结合,充分考虑到世界文明普遍价值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核心价值的发展,及时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高度概括。在中共十八大初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提出来,高度地体现了我们党勇敢地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勇于和善于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不再把‘自由’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而看作是人类社会应该普遍追求的价值理念,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7〕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中国思想价值或理论精神建设中的自由价值和自由精神建构就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属性特征中自主性与开放性有机统一结合的典范。自由发展的人权梦不是“西方梦”的专利,自由发展的人生梦也不是“中国梦”的专属,从这种意义而言,世界梦的精髓是体现中国式自由价值、自由精神与西方式自由价值、自由精神和谐的大自由梦!未来中国应当是一个自由和谐、自主开放、辩证统一的社会。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8〕。“自由人的联合体”倡导的自由价值也体现了“真实的自由”实现形式,即“带着镣铐跳舞”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大写人”与“小写人”的多重和谐,即“自由人的联合体”意味着从个体身心的和谐到人与人、人与家、人与集体、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人类共同体、人与生态的大和谐。

最后,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是传承性与开拓性的统一。作为中国价值的自主创新建构的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必须在战略层次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哲学伦理文化精华的传承发扬和创造性转化。另外,现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二十四个字内容和早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重点范畴一脉相承,比如范畴中的“友善”。也更早和国家宪法甚至政治协商共同纲领中社会主义道德观一脉相承,比如“五爱”道德观中的“爱国”道德观。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的爱国就要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仅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文化根基,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智慧支撑,而且增强了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激励中华儿女不断谱写历史新篇章。五千年的中国文明传统文化史,积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经典哲学伦理文化思想智慧,如仁义、仁德、贵民等,尤其是儒家所倡导的以德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应该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相承接,在继承传统优秀的社会核心价值中开拓,如以民为本、以德为政、崇德向善、孝道慈爱等不仅是当代中国需要切实践行的课题,也是中国将优秀文化传统精髓分享给世界人民,增强国家精神文化影响力的良方。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具有社会导向作用,是当代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健康运行的精神保障。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是在文化传统的熏陶中形成的,培植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构筑为社会普遍信守的文化精神是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导向作用的前提基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建设都应当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融合传统价值观中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优秀精华,反映当代中国最广大社会成员的普遍愿望和真实诉求,体现当代社会成员的国家民族认同、社会集体认同、个体人际认同等多层次认同。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精华的优秀传统哲学伦理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立的基础资源。事实上,任何社会价值系统的构建都离不开其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根基,都是其社会价值的自我转化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泉源。”例如对于“以民为本”的传统重要价值,笔者以为集中体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慧民生者稳天下、使民富者强天下、与民享者爱天下、爱民治者融天下、赐民有者乐天下、维民权者尊天下!“以民为本”的民者、人民大众也,民者、百姓之道也;民者、水也,政者、舟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里的“民本”传统价值内涵的自我转化就包含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表达。“人民当家做主”是“以民为本”传统价值精神当代转化的通俗表达,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核,坚持党的领导和实施依法治国正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不仅基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开放胸怀,做到洋为中用,不断与世界优秀核心价值进行对话中相互学习,而且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即基于“温故而知新”的历史情怀,体现古为今用,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伦理文化及其价值精神的当代转化。在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持续推动下,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正不断实现时代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三、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体现与时俱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这里的生命力本体就是与时俱进精神,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就是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精神。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汲取了世界文明精华,明确了对国家、社会、公民各自的价值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而言,时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所起到的作用也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在中国文化中,精神与魂魄本质相通,而精神实质就是精、气、神的合一,“气”使得“精”与“神”相通而成精神,正如《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也就是说,天地间表现为生命力的“生命之生气”与“精神之合”“伦理价值”融为一体,生命力是与价值精神甚至体现核心价值精神的伦理之德融为一体的。《礼记·外传》中也有说法为:“人之精气曰魂,形体谓之魄,合阴阳二气而生也”。“三个倡导”中体现的核心价值精神既是对中华优秀价值文化的传承,也是立足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不断开拓,可以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战略背景进一步凝聚和提升,不仅在形式上可以更简练、容易识别和记忆,而且在内容上可以更趋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内涵的概括和本质揭示。中国梦的表达简练而有诗意,马克思主义中国梦大战略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本质内涵中最为核心表达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民族事业和大民族的视野,凸显了中华特色和中国标识。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指向的共同的价值目标或共同的价值理想。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梦的价值内核。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务。在进一步研讨后,综合各方面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概括为“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并在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也超越并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观。“三个倡导”立足传统,根本为了服务现实和开拓未来,在当前中国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一次需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仅不忘记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建构,而且立足现实的核心价值观的开拓,再进一步提炼概括中,也进一步进行核心价值体系的充实和优化升级。核心价值向“观点”和“体系”两个维度的不断开拓创新本质上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精神。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是对以往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也是着眼现实和面向未来的与时俱进精神的全程贯穿。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思想精神既体现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而且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与时俱进,进而走向强大。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体验和扩大影响,进一步深入人心,进一步感召中国人民的复兴民族、振兴国家和追求幸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自身在深入广泛的践行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培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倡导”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提炼或发展,在形式上也可以与时俱进的改观。从长远来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也是历史和社会双重意义上的大战略工程。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着力可持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有为、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也必然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属性。“三个倡导”作为“倡导”提出本身就蕴含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而且其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也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理想,有利于凝聚当代中国正能量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建设当代中国从个体到社会和国家多层次的良好道德风尚。

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求把“三个倡导”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三个倡导”日益深入人心,“三个倡导”提出的“和谐、自由、平等、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就是要提高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需要不断扩大影响,贯穿国民素质教育全过程,渗透家庭、学校、社会等领域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形成当代中国社会每一个人领悟及大家共享的生动局面。我们要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尤其要在各种具体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形成正确的导向环境。与时俱进的精神贯穿“三个倡导”需要主体意识培养,要引导党员干部做时代先锋、社会楷模、带头保持良好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体现了“三个倡导”中的时代精神。“三个倡导”中内含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可持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一步使得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现实的国家治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其成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不仅如此,它还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三个倡导”进一步融入并引导社会主义各种制度、体制、政策甚至规范规章文件等各层次,使核心价值观在各种具体制度安排和制度建设中得到更加充分实现。

体现与时俱进精神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把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相融合,着眼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形成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与时俱进精神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并不否定或者排斥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或者“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或者说“普遍价值”不是一个值得回避或者忌讳的问题,普世价值之争实质上是一场社会价值观体系主导权争夺战。我们倡导追求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但不能生搬硬套也不应全盘否定他国的对应模式,而是要立足国情,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西方如美国或者说美利坚民族可以形成和张扬其引导的“普世价值”或者“普遍价值”。这种价值上的普世主义例如“新自由主义者们便为他们的‘主义’加上了一层普世主义的包装,成为他们推行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的理论武器。”〔9〕东方如中国或者说中华民族也可以形成和张扬自身引导的“普世价值”或者“普遍价值”,面对“普世价值”或者“普遍价值”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甚至一种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建构的挑战,正确的态度是不应当回避,而在于既有对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虚心吸收借鉴,也有自我特色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力和精神力的可持续提升;既有敢于“亮剑”的勇气气魄去选择,也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智慧去面对。例如:基于社会主义前提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倡导的“自由”不仅有人类文明的共性,更有中国特色的个性,是人民的自由,是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倡导的平等,是人民的实质平等;倡导的“民主”不仅有人类文明的共性,更有中国特色的个性,是人民当家做主;倡导的“法治”不仅有人类文明的共性,更有中国特色的个性,是人民的法律来实现人民意志、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倡导的“富强”不仅有人类文明的共性,更有中国特色的个性,是国富民强,基于人民幸福的富强,意味着共同富裕,是国家可持续的富强。倡导的“公正”不仅有人类文明的共性,更有中国特色的个性追求,是人民全面共享改革成果,最大限度普惠最广大人民群众。倡导的“爱国”既有人类文明的共性,更有中国特色的个性追求,在当代中国,真正爱国者必然是社会主义道路拥护者或支持者。“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内容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精神;而且着眼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多个层面,从更广阔的视野进行发展,既注重了社会意识形态性的要求,也注重了与国际影响性的要求;既注重了传统精华性吸收,也注重了现代开放性的兼容;既注重了理想追求性的理念激励,也注重了现实操作性的规则要求。而且“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各种有机的结合,如“爱国富强”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结合,“公正诚信”的社会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结合,“民主平等”的国家命运与社会命运的结合,“自由和谐”的理念理想与“法治敬业”的现实规则的结合,“文明友善”的礼仪之邦的国家与人民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及相应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与时俱进精神的内涵属性离不开以上各种“有机结合”的与时俱进及其辩证发展。总之,以求实、虚怀的心态努力把握价值发展本身的属性特点,从具体的历史的价值生活实践出发,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不断开拓创新,就能在与时俱进中将价值研究推进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为新出发点的核心价值研究也是如此。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56.

〔2〕孙子兵法·虚实篇〔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8.

〔3〕王伟光.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20(03).

〔4〕邓纯东.中国共产党让“中国梦”有了实现的可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7-01(05).

〔5〕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N〕.学习时报,2011-06-27(01).

〔6〕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N〕.人民日报,2014-01-05(01).

〔7〕戴木才,彭隆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2-12-08(11).

〔9〕任俊华,赵清文,吴俊,姚郁卉,吴谨菁,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M〕.罗国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21.

Abstract:The spiri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ime is the living soul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hina.Under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eds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advan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hina with the times.In particular,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infinite wisdom and great creativity of Chinese people and further form the national renaissance of China Dream,it's vital to open up a much more harmonious freedom and better future in the right road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spiritual cont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hina with the advancement time reflects enormous positive energy as social developmental power in contemporary China.It's not only external pressure but also intrinsic motivation,always pushing the spiritual cont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hina to keep pace with progress.The spiritual propert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hina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ime reflect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practice and guidance,substantiality and transcendence,openness and independence,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The Three Initiatives embodies the core value spirit that always keeps pace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advancing with the times;the spiri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China Road;positive energy;China Dream strategy

【责任编辑 潘照新】

The Spiri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YAO Zhanjun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D6

A

1002-3291(2017)05-0031-08

2016-02-28 修改日期:2017-04-10

姚站军,男,湖南新邵人,哲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校聘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及新智库创建成员、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研究员。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核心价值战略、大人生思想、大生命生死伦理智慧、领导力战略、大战略大智慧等思想创新和顶层大战略智库建设。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ZX085);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智库项目(2015-2016)。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