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精彩课堂来
2017-03-06沈振华
沈振华
【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课堂观察方式收集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结果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课堂观察分析
笔者听取了苏州工业园区某小学15节数学课(以三、四年级为主),通过课上记录、课后录音总结的方式,收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案例,从提问的问题类型、提问的频数、提问的方式和提问的等候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課堂提问的问题类型
从教学性质维度,笔者借鉴了顾泠沅等人的研究,将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分为管理型问题、认记型问题、启发型问题和评价型问题四类,构建出一个二维的问题结构模型.
结合课堂记录和课后录音总结的分析,从数学教师15节课中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分析的结果可知,管理型问题占5.24%,认记型问题占50.19%,启发型问题占40.45%和评价型问题占4.12%.从数据上来看,认记型问题和启发型问题比较多,管理型问题和评价型问题比较少.
从总体来看,新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多是认记型的和启发型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名学生都能进步,更要注重学生身心等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新教师要注重评价型问题的提问,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向优秀教师的行列迈进,同时也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课堂提问的频数
结合课堂记录和课后录音总结的分析,从数学教师15节课中课堂提问的频数分析的结果可知,数学教师课堂提问频数比较多,平均每节课可以提问17.8次.数学教师上课的时候通常都是边讲边问,正常情况下,一节课除去学生做练习20分钟外,平均每1.2分钟提问一次,提问的频率很高.说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还是比较注重师生的双边互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提问的频数高并不能和学生的领悟能力成正比,所以,一节课应该提问多少次为最佳,值得思考.
(四)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
结合课堂记录和课后录音总结的分析,从数学教师15节课中课堂提问的方式分析的结果可知,数学教师在提问时的等待时间整体上都少于2秒,相对来说比较短,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给予的等待时间较长,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给予的等待时间较短.
这表明数学教师在提问时还是期望于成绩好的学生的回答,首先在回答之前他就相信成绩好的学生能回答得更好,这也反映了数学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较注重于学优生的发展而忽视学困生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精心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学会抓住重点、难点提问,从而保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关系着整节课的课堂效率.问题设计时一定要巧妙合理.学生对于巧妙合理的问题,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来,有利于教师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去反复推敲最佳的问题.
(二)掌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在设计问题时,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控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发生太难或者太简单的极端情况.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达不到锻炼思维的目的,还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善思考的坏习惯.而过难的问题又会超出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可能打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从多个角度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四)延长等候回答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在等候学生回答的时间内,学生借助原有知识经验充分思考当前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在思考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掌控好候答时间,尽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要学会的不是结论,而是如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