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7-03-05

大医生 2017年8期
关键词:急诊科合格率入院

李 妍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急诊科为医院机构中的综合科室,接受的患者多为急、重症患者,在患者就诊的第一时间医护人员应对其病情进行及时的判断,并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1]。因此,在急诊科就诊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医疗风险,而在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针对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就诊于急诊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男66例,女14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55.32±5.72)岁。经统计所有患者均为急诊科患者,均为发病24 h内就诊,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风险管理干预,其主要实施内容如下:首先,加强急诊科所有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训,从整体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护理态度,树立护理人员责任感;其次,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并针对急诊科极易出现的风险事故一一列举,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此外,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对患者用药情况、抢救仪器设备等操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再次,对于入院的患者应协助主治医生制定应急治疗方案,如遇情况紧急患者应开通医院救治绿色通道,并由专人记录患者入院情况、发病表现和生命体征等表现,以便日后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数据;最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家属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意识,并告知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让家属做好一定心理准备,降低医疗纠纷风险同时,也告知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根据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通过调查、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合格率,总合格率=操作正确/总例数×100%,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常规组患者护理合格率为70%,观察组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合格率比较分析[例(%)]

3 讨论与结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随着医疗技术发达急诊科已成为急、危、重患者一站式的急救医疗服务站,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因急诊科管理任务较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要求极其严格,不仅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素养。

然而,在急诊科因接受患者症状多为急、重症,且急诊护理工作的随机性,对护理要求较高,部分护理人员因业务不够熟练、缺乏工作经验,极易造成医疗事故。或者因自身沟通能力欠缺,而与患者及其家属产生纠纷,为急诊科护理管理埋下风险隐患。根据相关临床调查表明,在护理中介入风险管理,全面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病情做出风险评估,并及时与家属沟通,对存在的风险和极易发生的后发证,用通俗易懂语言与其讲解,做好准备,可降低风险事故,避免与患者和家属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通过以上两组患者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降低了护理中的失误现象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且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萍芬,何澪云.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196-197.

[2] 苏梅霞,刘海金.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2744-2746.

猜你喜欢

急诊科合格率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