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的又一力作
——《河口生物地球化学》书评
2017-03-05王溪
王溪
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的又一力作
——《河口生物地球化学》书评
王溪
(海洋出版社 北京 100081) 《河口生物地球化学》一书于近日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为译著,由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教授课题组译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Thomas Bianchi教授2007年出版的《Biogeochemistry of Estuaries》一书。整个翻译出版过程历时近6年,是目前我国第一本有关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的中文版教科书,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已从最初的现象描述逐步拓展到对循环过程、作用机制、生态影响和历史记录的深入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国近海正面临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而清楚阐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正是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在高度动态的河口和近海区域开展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需要从学科交叉的角度系统展开,本书为此系统研究提供了基本知识框架,其对于我国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
本书以河口生物地球化学为重点,涉及河口科学诸多方面。从河口地形地貌、水动力、水化学、沉积特性、物质循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多方面详尽地阐述了河口的物理特性、地球化学特性和生态特点,既有区域尺度河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有全球尺度河口生物地球化学变化和比较,不但能帮助相关领域读者“登高望远”掌握学科发展大局和方向,还能让读者在宽广的视野中“探幽入微”找准学术前沿并实现突破。
全书共分为7篇16章。第1章为概述,主要介绍河口的定义、河口科学的范畴以及河口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同时介绍与河口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概念,为后面阐述河口的物质循环奠定基础。第1篇从成因、地貌学和水动力学3个方面介绍河口的物理动力学特征,介绍时综合考虑地貌学和物理学标准的现行河口分类方法,为认识不同河口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基本知识框架。第2篇介绍河口水化学,包括河口水体的物理性质和梯度变化特点以及水中的溶解气体,并重点介绍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在河口循环的控制因素及其通量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第3篇聚焦河口沉积特性,包括沉积物的来源和分布特点以及同位素的相关内容;河口沉积物不但保存了流域和水体过程的历史变化信息,沉积物与上覆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河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此篇内容是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第4篇主要介绍有机物的来源和转化相关内容,分有机物循环和有机物特性2个方面,包括有机物的产生、降解和保存等;同时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总有机物和化学生物标志物技术,用于追踪河口系统中有机物输入的动态变化,是全书的重点之一。第5篇综述河口中的生源要素(氮、磷、硅、硫和碳)和痕量金属的循环,重点聚焦天然和人为来源的常量生源要素;此篇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是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此篇值得指出的另一特色是,除对各要素的循环进行介绍外,还详细探讨了一些特定生源要素和痕量金属的研究实例。第6篇从污染物的角度介绍人类活动对河口的影响。第7篇从河口-近海相互作用的角度介绍河口对全球的影响。
Bianc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化学海洋学专家,在河口生物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领域,尤其是碳循环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和国际地球化学协会会士,迄今在Nature、PNAS、GCA、GRL和L&O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80余篇,现任《Marine Chemistry》杂志主编。Bianchi教授已出版专著7部,《Biogeochemistry of Estuaries》是其中分量最重的一部,不仅字数最多,在领域内的影响力也最大。该书出版以来得到业内诸多学术专家的赞誉,大家一致认为,本书提供了海量的关于河口过程的信息,仅其所列参考文献就是重要的资源库。
相信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我国学者全面认识河口地区的动力特征、物质收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将对我国河口生物地球的研究以及河口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和管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