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硝河清丰县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017-03-05刘杰河南省清丰县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内黄县清丰县淤积

□刘杰(河南省清丰县水利局)

硝河清丰县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刘杰(河南省清丰县水利局)

硝河清丰县段,由于历史原因,四十多年来未进行过系统治理,河道淤积,断面萎缩,河道上原建桥梁、防洪闸等建筑物建设年代久远,工程标准较低,老化破损严重。排涝能力不足3年一遇,致使上游洪涝水得不到及时下泄,水位壅高,硝河清丰县段成为工程效益发挥的卡脖子段,严重影响整个硝河流域治理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了硝河清丰县段综合治理的必要性,指出了唯有进行综合治理才是解决该流域所面临的问题的唯一办法。

硝河;治理;必要性;分析

1 基本情况

硝河是黄河决口形成的一条平原河流,是海河流域漳卫河水系卫河的支流,发源于安阳市内黄县南部的梁庄镇小后河村,至濮阳市清丰县阳邵乡汇入卫河,河道干流全长55.60 km,流域面积514.00 km2,其中清丰县境内长3.81 km,流域面积9.30 km2。

硝河由南向北贯穿内黄县境,是内黄县重要的防洪、排涝及补源河流,流域涉及内黄县梁庄、后河、六村、毫城、城关、马上等7个乡镇和清丰县阳邵乡,人口22.00万人,耕地24666.67 hm2,汤台铁路、濮鹤高速公路、南林高速公路、G342、S302等国道、省道穿河而过,地理位置重要。

硝河流域主要支流有张马沟、流河沟、新张沟、草坡沟、二道防线沟等多条支沟。主要控制工程有赵庄节制闸、城关节制闸、吉村节制闸和硝河防洪闸等。2011-2012年内黄县对硝河赵庄闸~吉村(桩号22+060~51+820)29.76 km河道进行了系统治理,治理标准:20 a一遇防洪,5 a一遇除涝,配套治理了内黄县段内的支沟防洪闸、桥梁等,硝河管理运用以防洪除涝为主,兼顾蓄水灌溉。硝河已成为引黄灌溉输水的主要渠道。

2 工程现状及问题

2.1 现状

硝河过内黄县吉村后进入清丰县境内,由于历史原因,硝河清丰县段四十多年来未进行过系统治理,河道淤积严重,淤深1.20~2.00 m,断面萎缩,河道上原建桥梁、防洪闸等建筑物建设年代久远,工程标准较低,运行多年,超龄服役,老化破损严重,阻水严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交通安全,威胁着该区域内的防洪除涝安全,也是该区域内涝的一大隐患。上游内黄县段已于2011-2012年完成系统治理,作为下游段的清丰县段3.81 km河道断面萎缩,排涝能力不足3a一遇,致使上游洪涝水得不到及时下泄,水位壅高,硝河清丰县段成为工程效益发挥的卡脖子段,严重影响整个硝河流域治理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

2.2 存在问题

2.2.1 淤积严重

硝河是季节性雨源型河道,灌排两用,灌溉水为黄河水,泥沙含量大,造成河道淤积,近40 a来未进行过一次系统治理。由于自然冲积,再加上承泄内黄县城区雨污水,河道断面萎缩,淤积严重,淤深1.20~2.00 m。

2.2.2 除涝标准低

河道因雨淋冲蚀,河岸取土、平坡种植等原因,造成河岸高程降低,边坡陡峭,上游内黄县吉村节制闸下泄涝水,沿河两岸低洼处耕地几乎年年受灾,除涝标准不足3 a一遇。

2.2.3 建筑物损坏严重

现有建筑物大多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桥面高程低,桥梁长度不足,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桥梁老化,桥面损坏,栏杆缺失,桥板盖梁裂缝,保护层脱落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安全,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交通发展的需要。当地政府前些年为改善这种状况,自筹资金建设了3座砌石拱桥,但由于受到资金所限,结构形式不合理,严重阻碍河道行洪,同时也影响桥梁自身安全。

2.2.4 管理机制不健全

硝河防洪闸建成后由内黄县水利局管理。198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内黄县、清丰县分属安阳市和濮阳市,由于当时该闸没有办理移交,造成了管理上的盲区。没有专设管理机构,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仅有临时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也不健全。2014年6月,硝河防洪闸由安阳市内黄县水务局正式移交给濮阳市清丰县水利局管理,所以,迫切需要成立硝河管理机构,加强工程管理。

3 实施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3.1 防汛除涝的需要

硝河区域内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硝河沿岸滩地及河口外低洼处,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仅2000年洪水损失就达1.80亿元,2008年内黄县城及两岸又发生严重内涝,经济损失3138.00万元。硝河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一遇暴雨,即可形成内涝,给内黄县及清丰县阳邵乡造成巨大的损失。硝河清丰县境内3.81 km由于河道长期未进行系统治理,河道断面萎缩,防洪标准不足5 a一遇,除涝标准不足3 a一遇,河道的严重淤积极大降低了硝河的排涝能力,以至于下大雨时硝河排水缓慢,水量不能及时下泄,水位壅高,对各支沟排水形成顶托,给上游区域和村庄造成洪涝灾害,内黄县已治理段已不能充分发挥除涝兴利作用。

3.2 群众出行的需要

部分原建桥、闸等建筑物因建设年代久远,工程建设标准较低,桥梁设计长度不足,桥梁栏杆缺失,桥面铺装破坏,桥面太窄,荷载标准太低,桥板断裂,桥板钢筋保护层脱落,钢筋锈蚀现象严重,以及墩柱裂缝,盖梁裂缝等问题。一旦遭遇洪水,将严重威胁桥梁自身安全,给当地居民的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3.3 引黄补源的需要

见水用不上的现象,随着该地区的需水量逐年增大,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逐年大幅下降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3.4 “河长制”工作的需要

由于硝河多年未进行系统治理,沿线群众倾倒垃圾现象普遍存在。河道内杂物覆盖,个别护岸坍塌,污泥淤积并且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少量的来水面上漂浮着杂物,出现水质不达标、水环境破坏等现象。根据清丰县河道“河长制”工作的有关要求,硝河清丰县段迫切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4 工程效益

本次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可使区域除涝标准提高到五年一遇,经估算多年平均减少洪涝灾害面积0.07万hm2。根据清丰县社会经济情况典型调查,并参考类似工程,综合确定亩均损失指标120.00元,则每年的减灾效益为117.60万元。

工程建设不仅带来直接效益,还将对本区域发展生产及减少受灾起到很大的作用。间接效益按洪水淹没情况、淹没影响人口等估算防洪、抢险救灾、减少疾病、发展生产等产生的间接效益。按保护区的大小,以每年80.00万元估算年均间接效益。

工程效益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之和,经计算为197.60万元。

5 结语

通过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硝河清丰县段所面临的问题,确保硝河作为河道控制性工程的防洪排涝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改善当地农民群众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彰显引黄灌溉事业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防洪排涝及引黄灌溉的需要,是清丰县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当务之急。为促进清丰县经济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水利支撑。

硝河作为大功灌区的引黄干渠,每年都有水量保障。但因为硝河清丰县段河道断面萎缩,河床淤积严重,河底高程超高,致使引黄灌溉、引黄补源困难,造成小水引不来,大水引不多,

TV85

A

1673-8853(2017)11-0070-02

刘杰(198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防汛抗旱规划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管理工作。

2017-8-31

编辑:刘青

猜你喜欢

内黄县清丰县淤积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内黄县
小型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分析
——以咸阳市屯庄水库为例
清丰县为孕妇、产妇健康开辟爱心通道
清丰县
内黄县
送法律进企业送环保到基层
清丰县关爱留守儿童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