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一区西部套损区压力调控方法研究

2017-03-05李晓倩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五油矿工艺队黑龙江大庆163000

化工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井次口井水井

李晓倩(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五油矿工艺队,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南一区西部套损区压力调控方法研究

李晓倩(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五油矿工艺队,黑龙江 大庆 163000)

2006年-2013年,南一区西部受钻降、注聚等影响,区域压力大幅波动,导致区域第三次大面积套损,注采严重不完善,区域压力下降,区块开发形势变差。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合理调整注水、产液结构,做好压力调控,是防控套损的有效方法。自2013年以来,南一区西部“以缩小平面压力差异、保持注采平衡为主旨,以调整区域、井间、层间压力为目的”,进行了区块的综合调整,不但有效控制了套损,并且减缓区块的递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1 区块开发基本情况

南一区西部套损区包括甲块、乙块两个区块,1960年水驱投产,2006年开始注聚,共计开采6套层系,历史上共计发生3次大面积套损,截止2013年12月油水井共计706口,其中采油井501口,日产液21932t,日产油1737t,综合含水92.08%,沉没度232m;注水井205口,注水量21663m3,注采比0.96,受套损影响,地层压力仅为7.56MPa,总压差-2.8 MPa。

1979-1985年南一区西部发生第一次套损高峰;1998-2002年第二次套损高峰;2008年以来第三次套损高峰,2011年套损井数达到峰值195口,2013年水驱年递减幅度达到18.3%。套损导致注采不完善,气油比大,地层脱气现象严重。

2 套损原因及认识

通过下图可以看出,套损层位朱要集中在嫩二段标准层占58.19%,萨0-萨II4层段站那14.4%,其他层位分布较少,

2.1 区域间地层压力低,压差大

2008年以来,南一区西部经历钻降、注聚、控水控液等多次调整,压力变化较大,区域间压差大,2013年下降到7.56MPa,总压差达到-2.86MPa。尤其是2009年西西块注聚、2011年西东块注聚,年注水压力分别上升4.48 MPa、2.56 MPa,加速地层失稳,造成套损。

2.2 平面上压力分布不均衡

乙块南部压力8.5 MPa,北部压力7.0 MPa,南北压差达到1.5 MPa;甲块压力7.3 MPa,甲块与乙块南部压差达到1.2 MPa。并且从井组注采比分级看,高低井组注采比比例均较大,说明压力不均衡;从水驱沉没度等值图看,沉没度水平逐年下降,并且存在异常高压井区。

2.3 层间存在浸水域进水通道及异常高压层

油层部位套损主要是注采关系不合理造成的异常高压层,存在注大于采、厚注薄采的现象;油页岩标准层进水、形成高压浸水域,使其抗剪强度下降,发生层面滑动。

3 南一区压力调控方法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合理的压力调控是保证套损区稳定的有效方法,自2013年以来,在注水井全面查套消灭进水源头的基础上,“以缩小平面压力差异、保持注采平衡为主旨,以调整区域、井间、层间压力为目的”,进行了油水井的综合调整,有效控制套损,并且减缓区块的递减。

调整总思路:缩小区域压差,调整平面压力,控制异常高压层。最终实现,地层压力稳定,区域压差缩小,套损区不外扩。

3.1 逐步恢复区域压力,缩小区块内部及区块间压差

针对南一区西部乙块压力南高北低,甲、乙块压差大的矛盾,制定“稳甲块、稳中部、提北部、控南部”的调整思路。根据压力系统调整原则,制定了各阶段压力调整界限和标准。不超破裂压力,注聚前留有适当压力空间,注聚后压力平稳上升,见效高峰期达到最高值,停聚后不降;注聚前及注聚初期保持高流压,见效阶段高含水高流压,含水回升期后高采聚浓度高流压;全过程高于饱和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三年来,针对“两稳一提一控”水井共计调整440井次;水井共计调整1032井次。

3.1.1 同时对套损区320口注水井全面查套,消灭进水源头。五矿地区套损区查套320口,终止152口,终止率47.6%。

3.1.2 对核心区第一排注水井下调水量30%,避免形成压降漏斗。

3.1.3 对乙块南部高压区实施周期注水,有效降低南部压力。

3.2 平衡井间压力,调整高、低压井区

以“改变井间液流方向,平面均衡动用程度”为目标,结合“一图、一程序、两个原则”进行分析调整。调整原则:采油井高含水井以缩小生产压差、堵水进行控水,低含水井及时放大生产压差;注水井高吸水层以调剖、细分控制小层注水,低含水层进行压裂、酸化改造。

2013年-2016年,针对流压控制图油井共计进行调整759井次,其中换大泵35口井,压裂24口井,上调参231井次,下调参344井次,间抽125井次;水井结合注采比程序,引进了地层系数参与劈分计算,使计算注采比更加准确,三年来共计调整176井次,其中针对高注采比进行调整68井次,低注采比进行调整108井次。

3.3 合理调整注采结构,逐步消灭异常高压层

治理异常高压层的工作思路是“泄、调、控兼顾,以控为主”,油水井同步调整,并且必须采取多口水井同时控注。

(1)“泄压”的主要做法。主要通过在套损集中的的高压井区,选择13口报废井利用浅层补孔泄压;在高压区实施油井压裂泄压,结合动静态资料进行选层。

(2)“调整”的主要做法。针对注大于采,连通套损层位注水强度大于4.0m3/d.m层段控注;针对厚注薄采,下调注水井8口,注水强调控制在4m3/d.m以内。

(3)“控制”的主要做法。对萨Ⅱ4以上井段的注水强度大于4.0m3/d.m的调整31口井;修复水井套损层位停注10口井;对套损修复的油井,控制对应层段注水强度10口井;对高含水、高压层堵水11口井。

治理高套压井,降低非油层进水风险。放套压验证,利用罐车对93口套压6MPa以上井进行放套压验证;重新释放对套压放不净的18口井组织重新释放;作业处理:对释放不成功的8口井作业重配。

4 取得效果

通过对对南一区西部进行综合压力调整后,取得了一些明显效果:

(1)全区压力稳步回升,总压差逐渐缩小。2016年,区域压力上升到8.2MPa,与2013年对比上升了0.64 MPa,总压差由-2.8 MPa缩小到-2.2 MPa。

(2)注采比得到恢复,沉没度水平回升。2016年全区注采比为1.15,与2013年对比上升了0.23;全区沉没度水平由232m上升到245m,上升了23m。

(3)区块内部及区块间压差缩小。乙块南北压差由由1.5 MPa↘0.5MPa;甲块与南部压差由1.2 MPa↘0.4MPa。

(4)水驱油层动用程度提高。2016年水驱动用程度50.37%,与2015年对比,上升了7.58%。

(5)井间压力相对均衡,高压井点减少。从沉没度等值图看,局部高压井区减少。

(6)区块套损井数下降,套损形势趋于稳定。通过三年的综合治理,2016年套损井数下降到4口。

(7)区块开发形势向好。通过三年的综合治理,水驱半年递减4.5%,递减逐渐下降。

猜你喜欢

井次口井水井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水井的自述
机采井集中热洗方法及节能效果分析
抽油机井躺井中高温高矿化度治理技术
抽油机井躺井中高温高矿化度治理技术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乌龟与水井
陈毅当红娘为叶飞牵红线
在低效井、躺井上抠“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