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前景展望

2017-03-05胡徐腾

化工进展 2017年9期
关键词:煤化工煤炭发电

胡徐腾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北京100080)

我国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前景展望

胡徐腾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北京100080)

介绍了我国煤、石油、天然气3种主要化石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了化石能源利用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发展需求,分别就煤、石油、天然气的优化利用提出了发展建议,指出煤转化为电能是最安全、经济、清洁的利用方式,同时需要稳妥推进、创新发展现代煤化工;石油加工需持续降低柴汽比,增产航空煤油,以及加速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天然气仍然是主要用作燃料,需要降低工业用气成本,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

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发展政策;展望

按照我国政府《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55%以上[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趋缓,发展质量和效率问题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能源转型变革任重道远,如何实现传统化石能源清洁低碳消费并推动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协调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意义[2-3]。

1 煤炭的消费

1.1 煤炭消费现状

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7.5亿吨,占世界煤炭产量的47%,煤炭消费量为39.65亿吨,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50%。2015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达到64%,远高于30%的世界煤炭平均水平。从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结构看,火力发电消费煤炭最多,为184525万吨,占总消费量的44.82%;其次是终端消费煤炭116044万吨,占28.19%;第三是炼焦消费62894万吨,占比15.28%;此外,供热消费煤炭22445万吨,占比5.45%;炼油及煤化工消费煤炭2330万吨,占比0.57%;煤炭在洗选过程中损耗23375万吨,占比5.68%[4]。

近十几年来我国煤炭消费量逐年增长,2013年消费量达到42.44亿吨,但2014年降至41.16亿吨,2015年进一步降至39.65亿吨[5]。未来我国煤炭消费量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预计2020年消费量40.8亿吨,2030年回落至36亿吨。由此判断,我国煤炭消费在2013年或已达峰。国家“十三五”期间,我国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重要任务,其中煤炭作为控制总量的重点,煤炭的消费比重将降到60%以下,并将加快研究制定商品煤系列标准和煤炭清洁利用标准。

1.2 煤炭消费面临的机遇

煤炭洁净发电是最安全、经济、环保的利用方式,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用于洁净发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0—2020年、2020—2030年期间我国电力需求年均增速分别为4.9%、2.3%。从人均用电情况看,我国在2013年人均用电量(3936kW·h/人)超过世界平均水平(3293kW·h/人),2014年人均用电量4047kW·h/人,预计2030年人均用电量和人均生活用电量将达到约6200 kW·h/人、1400kW·h/人,电力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6]。同时,与天然气发电、核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相比,煤电更加安全和经济;而且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技术创新,我国燃煤发电已能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

现代煤化工成为未来煤炭消费的主要突破口[7]。一方面,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对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优势、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煤化工产业示范取得预期成果,产业已达到一定规模,已经从升级示范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产能扩张时期,同时先进煤化工合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化技术实现工业化,主要催化剂均实现国产化,为现代煤化工清洁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煤化工已成为当前我国煤企实现转型升级、实现清洁发展,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突破口。

1.3 煤炭清洁利用发展趋势

目前较为成熟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式有煤炭发电、煤制油品、煤制天然气。煤转化为电能是最安全、经济、环保的利用方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应坚持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战略和电能替代战略。同时,适度发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为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条件。煤炭清洁高效发电应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大力发展热电(冷)联供机组。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取得长足进步[8]。一是自主煤气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航天炉、水冷壁水煤浆气化炉、SE粉煤气化炉、两段干煤粉加压气化炉已签约100余台。主流气化工艺(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反应温度超过1400℃,废水、废气、废固量大大降低,转化效率高。二是先进煤化工合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化技术实现工业化,主要催化剂均实现国产化。包括煤直接液化工艺及催化剂、高/低温费托合成工艺及催化剂、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及催化剂、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工艺及催化剂、草酸酯法煤制乙二醇工艺及催化剂、煤油共炼-浆态床加氢技术,万吨级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技术等主要煤化工技术和催化剂,均实现了工业化和国产化。三是大型空分、MTO反应器及煤化工主要泵阀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目前我国已具备6万立方米/小时大型空分装置国产化技术,完全可以满足现代煤化工气化装置对氧气或富氧空气的需求。180万吨/年甲醇进料的MTO反应器已实现国产化,其最大直径达到16.7m。适应现代煤化工生产特点及企业需要,国内企业不断加强攻关、打破国外公司垄断,研制开发的关键泵阀如超高压固体输送泵、高压浆液泵、低温泵、气化装置煤浆阀、煤粉切断阀、锁渣阀、黑水及灰水切断阀,放料阀、氧气氮气阀等,目前均已实现国产化,突破了制约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发展的关键设备瓶颈问题。四是煤化工“三废”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实现近零排放。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如资源消耗量大尤其是水资源消耗量大、装置投资高、“三废”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CO2排放量大等瓶颈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对现代煤化工企业效益增长形成严重制约。煤化工的发展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应该稳妥推进,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创新发展。

2 石油的消费

2.1 石油消费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2015年达5.50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60.6%。石油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基本1/5左右,如2015年为18.1%,远低于32.9%的世界平均水平。从我国石油消费结构看,2014年,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消费量分别为9776万吨、2335万吨、17165万吨,汽、煤油分别较2016年同比提高4.4%和7.9%,柴油仅增长14万吨。同时,我国石油消费量和产量的缺口越来越大,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6%,对石油供应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挑战;在成品油方面,消费柴汽比持续降低,最高为2005年和2007年的2.26,下降到2014年的1.76[4],预计仍将持续降低。

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加之各种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我国的石油消费增速明显放缓,2010—2015年年均增速为3.9%,2015年达到5.44亿吨[5]。在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新常态,经济结构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未来石油消费总量仍将继续增加,但消费强度增幅则会逐步降低,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消费需求年均增速将下降至2%左右;2020年后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石油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达到6.1亿吨左右;2020—2030年间,年均增速下降至0.8%左右,2030年为6.6亿吨左右;石油消费总体呈S形增长,将迎来消费峰值,预计峰值将在2025—2030年出现,约为6.7亿吨,之后将保持相对稳定,2035—2040年 将出现下降态势。

从成品油消费需求看,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和航空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用成品油总量将继续提高,至少在未来20~30年内石油作为交通运输燃料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由于我国经济转型,柴油需求疲弱,将在2015—2020年达到阶段性饱和,消费量维持在1.7亿吨上下;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汽油仍将维持较快增长,预计2030年汽油需求量将达到1.7亿吨左右;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刺激煤油的消费量,预计2020年、2030年分别增长到3600万吨、5800万吨;消费柴汽比逐年下降已是必然趋势,预计2020年将下降至1.3左右,2030年降至1.1左右。

2.2 石油消费面临的机遇

2.2.1 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

我国已从2014年起全面执行国Ⅳ汽油标准,从2015年起全面执行国Ⅳ柴油标准,北京、上海以及江苏、广东的部分地区等已提前实施国Ⅴ标准,自2016年1月起我国在东部地区11个省市供应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1月将在全国供应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国家能源局2016年6月发布国Ⅵ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预计国Ⅵ标准将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执行。随着国Ⅴ、国Ⅵ标准全面实施的日益临近,油品质量升级已刻不容缓。

2.2.2 降低柴汽比迫在眉睫

2000年以后,我国固定投资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对柴油的需求持续攀升,消费柴汽比持续上升,2005年和2007年达到历史高点(2.26),与之相适应,我国炼油企业生产柴汽比多数偏高。然而,自2008年以来,消费柴汽比持续下降,到2014已降至1.76,柴油消费疲软加之汽油需求旺盛,未来消费柴汽比仍将持续下降,应对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为此,我国炼油企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流程和结构调整,才能提质增效,实现优化发展。

2.2.3 汽车节油潜力较大

我国努力提高车用燃油经济性标准,以进一步降低油耗,汽车燃料经济性指标已经大幅提升。从2005年7月开始实施乘用车燃料经济性标准,最开始采用单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升级到现行的车型限值与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实际值与目标值比值双重管理。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标准,规定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2020年下降到5L/100km[9]。2015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为7.97L/100km,要实现既定目标,节油潜力巨大。

2.3 石油清洁利用发展趋势

油品质量从国Ⅳ升级到国Ⅴ,主要难度体现在硫含量从50μg/g降低到10μg/g,通过汽柴油加氢脱硫或吸附脱硫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已经如期在2017年1月1日全面实施国Ⅴ标准。而油品质量从国Ⅴ到国Ⅵ,主要难点在汽油,要确保在降烯烃的同时保持辛烷值不变,还要充分考虑到柴汽比降低、汽油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重点是要突破大型烷基化成套技术,加快固体酸烷基化、离子液体烷基化等成套技术的攻关。同时以催化汽油为重点,通过催化裂化技术进步,提高汽油产率、降低烯烃、提升辛烷值、增产丙烯;通过催化轻汽油中烯烃异构化、醚化,实现在降低烯烃的同时提升辛烷值。此外要加强炼化一体化优化,通过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等优化措施,增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和低成本乙烯原料、芳烃原料。

降低柴汽比最重要的途径是优化炼油装置,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柴油产量并提高汽油产量,达到有针对性地降低生产柴汽比。例如增加烷基化油、异构化油的生产以提高辛烷值、增加汽油产量;将催化柴油及循环油等劣质柴油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和芳烃产品,减少柴油产量;对炼化一体化企业,减少直馏石脑油进乙烯,适当增加直馏柴油作乙烯原料。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柴油出口来释放柴油过剩产能,并在国家层面利用油品价格杠杆逐步调低生产柴汽比以及鼓励柴油销售等途径降低柴汽比。

在汽车节能方面,要按照规范使用和维护发动机,改变汽油机燃烧方式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应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高效载重汽车及发动机技术,轿车、轻型车的柴油化技术等先进的节能技术。此外,公路与交通设施的合理配套,车型及油品按需生产配置,合理运营等,都将极大地降低汽车的能耗。

3 天然气的消费

3.1 天然气消费现状

2014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868.9亿立方米,其中包括国产气1301.6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591.3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26.1亿立方米。从天然气消费结构看,工业天然气消费总量1221.3亿立方米,占消费总量的65%;生活消费天然气总量342.6亿立方米,占比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天然气消费总量214.4亿立方米,占比12%;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46.6亿立方米,占比3%;其他行业消费44亿立方米,占比2%[4]。

200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467.4亿立方米,2015年增至1920亿立方米[3]。由于“十三五”期间我国碳减排与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城镇化发展加快,天然气消费需求仍将逐年增长。预计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900亿立方米,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4800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由2015年的5%增加到2030年的12%。分行业看,采掘业用气将筑顶回落,制造业用气继续增长并以煤改气为主,发电供热用气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可能大幅增长;交通用气增长主要来自CNG汽车和LNG汽车,居民生活用气则将保持刚性增长。

3.2 天然气消费面临的机遇

3.2.1 交通用气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汽车得到迅速发展,交通用气增长主要来自CNG汽车和LNG汽车。2000年全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仅有6000辆左右,2010年达到111万辆,2014年达到459.5万辆,占全球天然气汽车总量的20%[4]。2014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增速下行、交通运输需求疲软、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我国天然气汽车市场受到很大冲击,天然气汽车发展明显减速。预计2020年之前国际油价有望上升到70美元/桶左右,加上我国防治大气污染力度加大,天然气汽车尤其是货物运输、城市公交天然气汽车仍将得到较快发展。预计2020年我国交通领域天然气需求将增至37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523亿立方米。

3.2.2 天然气发电有上升空间

与燃煤发电相比,天然气发电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燃气轮机占地面积小、起停速度快、调峰能力强、单机容量大、运行安全稳定、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等优势。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发电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6637万千瓦,仅占总装机容量的4.4%,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4]。鉴于天然气发电在环保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未来我国天然气发电仍具有上升空间。

3.2.3 居民生活用气保持刚性增长

随着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和城市燃气管网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用气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0—2014年我国居民生活用气量从32.3亿立方米增至342.6亿立方米,平均增速高达18.4%。随着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居民用气人口和用气量也将呈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居民生活用气将增至48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62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约13%[4]。

3.3 天然气清洁利用发展趋势

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汽车的保有量有望达到1050万~1100万辆,其中LNG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40万~50万辆,占当年全国汽车保有量的5%以上,LNG加注站将达4500~5000座[6]。从经济上来说,由于天然气价格比原油低,天然气相对于汽柴油具有明显的优势。低油价背景下,天然气作为交通燃料在运营费用上仍低于汽柴油。相对于电动汽车等其他新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在整车技术成熟度、续航里程、安全性、冷启动等方面表现更加出色。按照我国汽车研究中心的实验结果[10],一方面,以城市出租车和家用轿车为代表的小型乘用车易于“油改气”,运营成本也较低,CNG出租车的燃料成本仅为汽油车的45%;每天燃料成本节省85元,按年运营时间350天计算,每年可以节省燃料成本接近3万元。另一方面,以大货车和城市公交车为代表的LNG汽车,续航里程长,适合重负荷的长途运输或商业运营。以LNG重卡为例,以一年行驶里程为15万公里计算,一年可节约燃料费用近14万元,不到一年即可收回初次购置成本。

目前我国天然气发电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国内主要燃气发电装备制造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中在关键技术方面存在壁垒,制约燃气发电产业发展。目前普遍看好的分布式和非常规天然气发电还处于起步示范阶段,关键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还不够成熟,有关组织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等工作需要不断总结提高。推动天然气发电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加大技术创新,全面掌握天然气发电装备制造等核心自主技术;同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天然气价格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 化石能源消费关键问题分析

4.1 煤炭

4.1.1 煤炭清洁发电仍是煤炭清洁利用的关键

中国已拥有世界上装机最多、技术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火电机组,有的机组供电煤耗指标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但低容量、低参数锅炉比例仍然偏高,还应进一步优化火电结构,建设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从能量转换效率、环境影响和投资成本等方面分析,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和分级转化等发电技术各具优势,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

4.1.2 应将现代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突破口

积极推进以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技术和多联产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合理规划煤化工产业发展布局和产品建设规模,推动煤化工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建设,确保产业有序发展。有效发展煤制烯烃,做好煤制油、煤制气、煤制芳烃的示范项目,控制各地煤化工无序发展和盲目发展,力争通过发展煤基石油替代产品,控制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快增长。

4.1.3 应优化好煤炭与煤电输配

坚持输煤输电并举,统筹煤炭和电力调运布局,推进煤炭能源运输由长距离输煤、输电独立发展向优化输配方式转变,加快提高煤炭主产区的铁路外运能力,在内蒙古、新疆等区域建设一定容量的燃煤发电、远距离输电外送,新疆地区远期输煤为主,近期加紧发展输电。在条件适宜地区,可以考虑煤炭就地转化为油气或聚烯烃等化学品后外输。

4.1.4 应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调整煤炭消费结构上下功夫

在煤炭消费强度高、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强化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推进电力、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造纸和纺织等高煤耗行业的低成本、低能耗和低排放生产,深挖节能减排潜力。高度重视煤炭利用污染物控制和碳减排问题,加强碳减排技术及其他污染控制技术开发和应用。

4.2 石油

4.2.1 石油消费峰值很可能提前到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0年石油需求量将达到6.1亿吨左右,2030年为6.6亿吨左右,2025—2030年石油消费可能达峰。同时,随着经济增长的新常态、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中国石油消费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预计国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将下降至2%左右,2020—2030年年均增速下降至0.8%左右。伴随着第三产业占比的不断增加,未来中国石油消费强度仍将继续下降,预计2020年达到15.3万吨/GDP指数,2030年达到10.2万吨/GDP指数。替代燃料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动车的发展,给石油消费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使中国石油消费的峰值提前到来。

4.2.2 油品质量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产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2017年我国已经全面实施国Ⅴ汽油、柴油标准,硫含量已经降低到10µg/L。2019年,国Ⅵ标准将发布实施。汽油生产要进一步降烯烃、提高高标号汽油的产量,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增产烷基化油、异构化油等高辛烷值组分,柴油生产则要进一步降芳烃、提高十六烷值。柴汽比不断下降带来油品结构的调整,预计到2030年柴汽比将降到1.0左右,对炼油生产组织带来极大的挑战,必须适应市场变化做好装置结构调整。同时,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对航煤的需求量将迅速上升,增产航煤也是炼油的重要增长点。

4.2.3 炼油由燃料型炼厂加速向化工型炼厂转型

油品消费峰值的提前到来,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炼油产品结构的调整,为以前燃料型炼厂的转型带来压力和挑战。作为化工原料,石油相比煤炭、天然气具有天然的优势:合适的碳链长度,加工工艺成熟,产品丰富等。特别是油价长期在50~60美元/桶徘徊,石油化工具有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不可比拟的价格优势、环保优势和产业链配套优势。炼油增产乙烯料、芳烃料和碳三、碳四、碳五等,以及深度的炼油化工一体化融合,是石油消费发展的重要趋势。

4.3 天然气

4.3.1 重点保障居民生活用气消费增长,用气价格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

依托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继续大力推进居民生活领域的天然气置换,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天然气覆盖面积和普及人口,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气,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集中采暖。目前我国工业和发电等非居民用气成本明显高于居民用气成本,这一价格结构不利于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有条件的省市可考虑逐步推广居民用气阶梯气价,逐步消除交叉补贴,使各类用户合理分摊供气成本。鼓励城镇燃气经营企业推行峰谷气价、可中断气价、阶梯气价等,缓解调峰压力。

4.3.2 鼓励工业燃料领域的天然气置换,多途径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优化的宏观大背景,发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鼓励天然气在工业燃料领域的使用,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在环境治理重点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和近郊产业集聚区,通过划定无煤区、环境强制约束和提供足额的财政补贴等措施,进行燃煤、燃油工业锅炉的天然气置换,以有效改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提高广大居民生活品质。鼓励燃气供应企业推行大用户气价优惠政策,实行峰谷气价、可中断气价等,有效降低企业的用气成本。

4.3.3 大力推广LNG载重汽车,通过燃料替代降低城镇柴油车排放量

在当前油价维持低位运行、经济进入稳增长的新常态大背景下,发展天然气汽车具有相当大的阻力,而环保诉求有望成为天然气汽车发展的新突破口。受制于我国以煤为主的电力结构,电动汽车真正实现清洁排放尚需时日,而天然气汽车能迅速改善交通污染占相当比例的柴油货车排放问题,交通燃料领域用气应该与居民生活用气一起作为两个优先发展的天然气应用行业。充分发挥天然气汽车在机动车减排方面的巨大潜能,通过经济和政策激励,大力推广LNG载重汽车,以切实改善大城市交通污染的问题。

4.3.4 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大力推进分布式气电建设

无论从经济性还是从环保角度出发,天然气发电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天然气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我国天然气进口已经形成四大战略通道,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供需偏紧仍将是天然气市场的主基调。就目前而言,我国大规模推广天然气发电面临气源供应不足、发电成本高及自主核心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天然气发电的基础。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大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增加气源供给,降低供应成本,同时加大技术创新,掌握燃气发电自主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有序推进天然气调峰电站建设,支持利用煤层气、煤制气、高炉煤气等发电,同时推广应用分布式气电,重点发展热电冷多联供。

5 结语

化石能源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化石能源仍将长期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准确把握不同化石能源的特点和本质属性,用现代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利用水平,则是能源科技和产业界永恒的主题。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2744号)[EB/OL]. [2016-12-26].http://www.sdpc.gov. cn/zcfb/zcfbtz/201701/t20170117_835278.html.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Notice about issu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energy development ((2016) 2744 No.) [EB/OL]. [2016-12-26].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1701/t20170117_835278.html.

[2] 李振宇,黄格省. 推动我国能源生产革命的途径分析[J]. 化工进展,2015,34(10):3521-3529.LI Z Y,HUANG G S. Analysis on ways to promote energy production revolution in China[J].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15,34(10):3521-3529.

[3] 李振宇,黄格省,黄晟. 推动我国能源消费革命的途径分析[J]. 化工进展,2016,35(1):1-9.LI Z Y,HUANG G S,HUANG S. Analysis on ways to promote energy consumption revolution in China[J].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16,35(1):1-9.

[4] 林卫斌. 能源数据简明手册2016[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LIN W B. Handbook of brief energy data 2016[M]. Beijing:Economic Management Press,2016.

[5] 国家统计局官网.国家数据,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National data,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6] 中国能源研究会. 中国能源展望2030[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China Energy Research Society. China energy outlook 2030[M].Beijing:Economic Management Press,2016.

[7] 黄格省,李振宇,王建明. 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J]. 化工进展,2015,34(2):295-302.HUANG G S,LI Z Y,WANG J M.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petrochemical industry[J].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15,34(2):295-302.

[8] 国家能源局官网. 关于印发《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7-02-08]. http://zfxxgk.nea.gov.cn/auto83/201703/t20170303_2606. htm? Keywords=.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Notice about issu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coal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 demonstration,[EB/OL]. [2017-02-08]. http://zfxxgk.nea.gov.cn/auto83/201703/t20170303_2606.htm?keywords=.

[9] 中国汽车报网.工信部发布乘用车油耗限值标准[EB/OL]. [2014-01-23]. http://www.cnautonews.com/cyc/201401/t20140123_283577.htm.Cnautonews.com. MIIT released passenger car fuel consumption limit standard [EB/OL]. [2014-01-23]. http://www.cnautonews.com/cyc/201401/ t20140123_283577.htm.

[10] 韩建国. 煤炭清洁发电是破解我国能源困局的有效途径[EB/OL].[2014-12-22]. 我国科技网. http://h.wokeji.com/kbjh/zxbd_10031/201412/t20141222_ 903653.shtml.HAN J G. Coal to electric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China's energy dilemma [EB/OL]. [2014-12-22]. Wokeji.com. http://h.wokeji.com/kbjh/ zxbd_10031/201412/t20141222_903653.shtml.

Outlook of clean utilization of fossil energy in China

HU Xuteng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Corporation,Beijing 100080,China)

In the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coal,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 China was presented. And also,new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ossil energy utilization were analyzed. Then,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of economy,soci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ome development proposals were respectively put forward for the optimal utilization of coal,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al to electricity is the best way for safe,economic and clean utilization. Moder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needs to move steadily forward with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Refinery needs to continuously decrease the diesel/gasoline ratio and increase the jet fuel production. And,fuel refinery should accelerate to chemical refinery transformation. Natural gas is still mainly used as fuel,and needs to reduce the cost of industrial gas and orderly develop natural gas to electricity.

fossil energy;clean utilization;development policies;outlook

F426.2

:A

:1000-6613(2017)09-3145-07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0785

2017-04-28;修改稿日期:2017-06-09。

胡徐腾(1973—),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huxuteng@chemchina.com。

猜你喜欢

煤化工煤炭发电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发电”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柠檬亦能发电?
煤炭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