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2017-03-04李芝举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2期
关键词:观念高中数学创新

李芝举

摘 要: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是“双基”教学,而弱点则是缺乏创新。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创新工作,笔者有三点建议:1、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2、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3、数学教学形式的创新。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观念;思维

我国数学的长处是注重“双基”,即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高中数学亦然。数学的“双基”教学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弱点是创新不够,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一段时期以来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受到广泛关注。但如果探究课需要占用大量时间,缺乏教学效率,教学成本太高,则只能偶尔为之。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研究性课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怎样做好教学创新工作。在此,笔者仅从高中数学教学出发,谈一谈对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

1 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

数学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数学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感悟,它是教师从事数学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而使高中数学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而其中教学观念创新的要求最为迫切。

1.1 树立现代教育观。《标准》把“个人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将“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放在课程目标的中心位置。“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现代教育新观念。以学生为本具体指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主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并且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

1.2 树立课程“四化”观。新的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呈现出课程综合化、现代化、多元化、多样化等“四化”发展趋势。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应具有广博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课程的现代化要求教师应充分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成果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能力;课程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课程资源开发设计和选用优秀教材的能力和素质;而数学课程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去学习、研究、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

1.3 树立新型师生观。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标准》指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型的师生观应在课堂建立一种民主、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1.4 树立崭新教学观。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关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策略,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摒弃传统“重知识的结果,轻知识发生过程”的数学教学理念,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对数学进行再发现和再创造。

2 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

人类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中数学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1 培养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正向思维是从问题的正面或已知条件出发,考虑问题解决的途径或方法的一种思维形式,而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在教学思维方法中,两种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就是综合法和分析法。而综合法是正向思维的典型,分析法是逆向思维的典型,因此,这两种方法在教学思维活动中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他们之间的相互补充和交替进行,构成了思维的发展过程。有针对,有计划地培养这两种思维形式,有利于对数学问题进行全面地把握。

2.2 培养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是以思维发展的趋势为标准,以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为标准进行划分的。聚合性思维要求思维者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到一个正确答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聚合式问题的情境,而概括性和程序性是聚合式思维最显著的特点。与聚合性思维,发散思维就是从一到多的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挖掘隐蔽条件,对解题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3 培养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大致可将思维划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又称习惯性思维,数学思维方向的固定性是再生性的重要显著特征。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首创性和社会性是其两个最明显的特点。一般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最先进入再生性思维阶段,即用同一种方法来解决相类似的问题,再进一步就达到了创新阶段。培养这两种思维方式,可引导学生先宏观地把握问题,再进行深入探索挖掘,以达到更好地回答问题的效果。

3 数学教学形式的创新

数学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在此笔者仅就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作一下介绍。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改革和设计,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和作用,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使数学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多样化、视觉化、趣味化,更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才有良好的学习动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相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2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數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联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3.3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是有限的资源,况且还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耗费大量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其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下载,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大大节省了备课时间,效率也大为提高。

猜你喜欢

观念高中数学创新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