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形合意合与英汉翻译

2017-03-04刘春蕾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宾格语序主语

刘春蕾

【摘 要】形合、意合是英汉语言最本质的区别之一,而翻译技巧的运用本身就是建立在两种语言对比的基础之上,因此,本文从英汉语言形合意合的差异入手,探讨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教学。

【关键词】形合意合;翻译

翻译是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那么研究两种语言形式各自的特點对翻译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就英汉两种语言来讲,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就是它们各自的一个显著特征。

一、形合、意合的概念

形合和意合最早是由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两个概念,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所谓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包

括词的变化形态,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由“散”(个体的词)到“集”(词组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而意合则是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英语重形合就是指英语中词语的形态标志比较丰富,词类界限比较明晰,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比较稳定,强调结构的完整性与严密性; 而汉语重意合是指汉语中词语没有明显的形态标志,词类界限比较模糊,句子结构比较松散,靠语序和内在逻辑关系来表达意义。

二、在语法形式上的转换

(一)词性的转换

在汉语中,词性的界限比较模糊,一个词到底是名词还是动词从

它本身并不能看出,要依据具体的语境,由同一句话中的其他词来确

定。比如“我打了他”中的“打”是动词,而“我买了一打鸡蛋”中的“打”就是个量词。而英语中的词性界限相对确定,虽也有不少名词动用、动词名用的例子,但英语中的名词可以借助冠词来标记,而动词又有相应的时、态、体来表现,因此可以从形式上很明显地辨别出来。如果我们将“我打了他”译成英语,“打”当然要译成英语中相应的动词,那动词的时态呢? 从原语中的“了”可以看出“打”这个动作已经发生了,所以应用相应的过去式,因此上句译为“I hit him.”,而“我买了一打鸡蛋”中的“打”就要译成相应的量词“dozen”了,在这里就显出了英语相对形合的优势。

(二)主宾格的转换

汉语名词和代词的主格、宾格没有形式变化。如“他给我一本书”

和“我给他一支铅笔”中主格“他”和宾格“他”形式上是一样的。我们译成英语时,就必须区分出主宾格,因为在英语中主格、宾格在形式上是不同的。将上面两句译为英语:“He gave me a book.”和“I gave him apencil.”主格“he”和宾格“him”在形式上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开来,“I”和“me”也一样。

(三)主谓一致上的转换

汉语中主语和谓语不必在数、人称方面严格一致,只要求语义上

的相互呼应;而英语中主谓语在数、人称和动词时态方面必须严格一

致,这也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典型表现。比如“我喜欢画画,她喜欢画画, 我们大家都喜欢画画。” 译为“I like drawing. She likesdrawing. We all like drawing.”

三、句中成分的转换

(一)补全主语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不强调主语,只要不影响意义的表达,主语可以省略;而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除了省略句外,英语句子中必须主谓语齐全,即使没有真正的主语时,也必须用形式主语“it”。比如汉语中说“几点了? ”“七点了。”问话答话中都没有主语,但译成英语时必须加上形式主语“it”,译为“What time is it?”“It is seven oclock.”此外英语中还存在着虚主位词“there”,这也是英语中重主语的表现。比如“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在这里“there”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起到使句子结构完整的作用。

(二)动词的补足及转化

汉语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一个句子中可以使用多个动词,这是由于

汉语中动词不受形态变化的约束,可以比较灵活地运用;而英语中动

词有严格的形态变化的限制,一个句子中只出现一个谓语,而用非谓

语动词和名词、介词表示其他的动作概念。因此汉语中多动态句,英语中多静态句, 翻译时就应该做相应的转换。

四、句子及篇章层面的转换

(一)语序的变换

汉语重意合,缺少关联词,靠语序来实现意义的拈连就成为一个

重要的手段。而且汉语中的语序一般都遵循认知规律,比如时间上的

先后顺序,空间上的大小顺序,逻辑关系顺序等等;而英语重形合,语序相对固定但比较灵活,比如有时遵循时间上的先后律,有时又可通过形态和形式词来表示。

(二)增加关联词

汉语句内的逻辑关系是靠语序和语义来体现的,但英语中必须通

过关联词把这种隐含的关系表达出来,这一点在一些复句中体现地比

较明显。如“早早献关,饶你性命! 倘若迟误,粉身碎骨! ”译为“If yougive up the pass, I may spare your life; if you delay, I will grind you bones to powder and make mincemeat of it.”在汉语中的假设关系是处于隐含状态的,但译成英语时需将这种潜在的关系用关联词“if”明示出来,体现形式上的完整和严谨。

(三)被动意义的明晰化

汉语中的某些被动句,其被动意义是通过语义来表现的,但在译成英语时必须通过被动形式表现出这种隐含与内的意义来。比如“两个物体一起摩擦时, 电子便从一个物体转到另一个物体上。” 译为“When two objects are rubbed together, electrons are transferred from one object to the other.”在上例中的汉语虽是个主动形式,但表达的是一种被动意义,所以译成英语时要用“are rubbed”的被动形式体现出来。

(四)添加关系代词或副词

在汉语的限制性关系分句中,有时用代词或名词短语复指前面分

句的内容,有时是空位,靠语境让读者去体会,但译成英语时就必须有相应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将这种指示关系表达清楚。如“他爱慕布朗夫人, 我感到很惊讶。” 译为“He admires Mrs Brown, which factsurprises me.”

总 结

奈达说:“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尊重每种语言的特征。卓有成效的译者不会把一种语言的形态结构强加到另一种语言之上。而是随时作必要的调整,把源语的信息用译入语的独特结构表达出来。”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中,充分考虑到英汉形合与意合的不同特点以及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做出适合各自语言特点的转换。

参考文献:

[1]周慧.英译汉文学语言形合特征的历时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5(03).

猜你喜欢

宾格语序主语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满语宾格的用法
Past, Present, Future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
无加诸人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