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旁征博引 气势恢弘 秉笔直书 新见迭出

2017-03-04王保贤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会

王保贤

早已进入耄耋之年的高放教授潜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时间长达近70年,是我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领域中公认的泰斗。他的论著历来以史料丰富、思想深邃、秉笔直书、见解独到、气势恢弘著称于学术界和思想界;他不只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问家,而且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思想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自2013年第3期起,开始连载高先生撰写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题讲座”,至今已刊发十余篇宏文大作(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几年来,我一直跟踪学习其中的每一个专题;在每一个专题中,我都会读到自己以前不知道或未曾注意过的许多史料,更能领略到先生富有新意的大量论述和深刻思考,颇受教益,常常会拍案称绝!这里主要谈谈我学习《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组织第二国际功败垂成》一文的点滴体会。

第一,旁征博引,史料丰富;精心剪裁,重点突出。第二国际25年的活动历史,曲曲折折,头绪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众多。高老充分利用了他六七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的各种中外文献资料,旁征博引,去伪存真,以每隔二三年召开一次的历次代表大会为线索,向读者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第二国际活动的全景式画面。他不仅对历次大会会前、会间及会后发生的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基本情况给予了清楚的介绍,而且对历次大会讨论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条分缕析、明辨是非,从而使读者对第二国际的历史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即使是有关“五一节”“三八节”和《国际歌》等这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想必读者在阅读了高老的论述后,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当然得益于他对史料的精心剪裁和合理安排,特别是能言以往史论家之所不言。第二国际活动中的众多人物,他们各自的经历和性格大相径庭,其认识水平和思想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人对后世的影响至今犹在,先生在文中提到的人物达五六十名之多,并重点叙述了其中十数人(茹·盖得、保·拉法格、卡·卡菲埃罗、保·布鲁斯、贝·马隆、多梅拉·纽文胡斯、亚·米勒兰、安·王德威尔得、卡·胡斯曼、欧·鲍狄埃、彼·狄盖特、古·爱威尔等)的生平,其描写之具体和刻画之逼真,真是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在这篇宏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不少新的材料,比如在1891年召开的布鲁塞尔二大上,第一次有日本代表参加,参加者是酒井雄三郎,这是代表大会文件所列与会名单中没有记载的。比如马克思逝世后,他的画像第一次出现在1893年苏黎世三大的主席台上方,画像的绘制者是瑞士艺术家马格利特·格罗伊利希;1904年的阿姆斯特丹六大,第一次在开幕式上奏响了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而到了1907年的斯图加特七大上,大会主席台两边却分别摆放了马克思和拉萨尔的巨大胸像,并由合唱团在大风琴伴奏下高唱了一首基督教新教的赞美上帝的圣歌——高老明确指出,七大上这样安排是一种倒退,他还根据有关史料,初步判断这很有可能是伯恩施坦等修正主义者暗箱操作的结果,等等。

第二,实事求是,言之有据;论证翔实,阐述精辟。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究竟怎样看待1889年巴黎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废除常备军和实行全民武装的决议,高老在回顾和总结了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指出,该决议“显然带有空想的性质”。比如在详细介绍了1896年伦敦四大上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后,做出了这次大会“有退有进,总的来看还是进多于退,取得较大成功”的结论。又比如关于1900年巴黎五大在米勒兰入阁问题上所通过的考茨基决议(又称“橡皮决议”),高老认为,它“在当时确是丧失革命原则的调和折中方案,可称之为半修正主义”,但同时又指出,“如果从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长河来看,应该说它是含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原因是,“议会与政府(内阁)固然有别,但是也有联系,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的两大部分;如果社会党人、共产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可以为劳动人民谋取一些权益,那么入阁担任部长应该说也是可以的。这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有实例。”再比如,在具体介绍了1907年斯图加特七大上倍倍尔提出的关于军国主义和国际冲突问题的草案后,高老认为,“这个草案基本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其缺点是未指明防止战争和结束战争的具体手段,也就是不敢提出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的掠夺战争”,而大会最后通过的对倍倍尔草案加以修改后的文件,“实际上就是主张以无产阶级革命反对资本主义战争”。还比如,为了说明第二国际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组织”,“促进了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成长和发展”,“在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高老历数了国际存在期间遍布欧、美、亚、大四大洲所有30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名目(并含成立时间及有关党的历史沿革情况等),详细列举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社会主义报刊的出版情况。高老概括了第二国际的四大历史成绩,分析了第二国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政治思想上破产、在组织上整体崩溃这一历史事件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第二国际“功大过更大,功败垂成”的结论,认为其是“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之后、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之前两者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和引擎”。

第三,以史为鉴,秉笔直书;勇于反思,新论迭出

从改革开放初期起,高老就多次对上个世纪50—70年代自己盲目相信并在教学和研究活动中传播斯大林在第二国际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即“在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和列宁之间隔着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独占统治的整个时代”),进行了多次反思。在这篇宏文中,他通过大量事实再次確认:“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是紧密连接、一脉相承、毫无间隔,持续不断反对机会主义的。实际上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独占统治的整个时代。即便在1912年巴塞尔大会上,与会的机会主义者也都举手一致通过坚决反战的《巴塞尔宣言》。只是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才独占统治地位,而且只持续了5年。”又比如对于党的统一问题的看法。在1904年的阿姆斯特丹六大上,第二国际通过决议,要求“每个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像统一的无产阶级那样的独一无二的社会党,以便与资产阶级党派相对抗。”按照大会的决议,法国社会党与法兰西社会党1905年在巴黎召开了统一代表大会,两派合并后成立了新的法国社会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对此,高老认为“硬把革命派与改良派统一为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实践证明效果不好”,因为“这个合二为一的法国社会党,到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后又一分为二了。资本主义的政党政治必定是多党平等竞争,资产阶级政党从来都不止一个;工人阶级政党能够统一最好不过,不能统一也可以不止一个。一切都要通过革命实践的考验与检验。”即便是对于一些读者过去比较熟悉的史料,高老在叙述时,也是新论迭出、新意频现。比如高老较为详细地介绍了1880年5月马克思拟定的法国工人党纲领的理论部分,不仅评价其“言简意赅,无与伦比”,而且特别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国化的经典名篇”。恩格斯应邀出席并主持了1893年苏黎世三大的闭幕式(8月12日上午),在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讲述了自己参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半个世纪的心得体会。在介绍大会的这一盛况时,高老不失时机地全面概括了恩格斯最后五年(1891-1895)通过大量著作和书信给后人留下的五点政治思想遗产,并特别强调这些政治思想遗产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又比如,通过引述1893年苏黎世三大上的有关文件,指出会议第一次在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如何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对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的大事。”

第四,赤子之心,跃然纸上;情意拳拳,意味深长。在这篇宏文中,高老满怀激情,对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当天巴黎街头的景象、对苏黎世三大开幕当天群众大游行的场面、对伦敦四大上无政府主义者的被迫悻悻退出、对阿姆斯特丹六大上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日本的片山潜共同担任大会副主席并在开幕式上热烈握手拥抱(时值日俄战争期间)等情节,都给予了浓墨重彩的叙述;关于1889年巴黎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关于“五一节”的决议,高老不仅指出这一决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他为“当今劳动者已经更向前迈出了好几步”而高兴,而且还清醒地指出,现在“仍然还有地方尚未迈出这第一步。斗争远无穷期。”——字里行间,跳动着高老对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颗赤子之心。高老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与第二国际的联系,早在1979年春,他就获得并及时翻译了1905年5月孙中山在布鲁塞尔与社会党国际局主席王德威尔得、书记胡斯曼会谈的有关报道(比利時工党机关报《人民报》记者桑德采写),此后仍然不断地对相关历史材料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挖掘。通过长期思考,高老指出,孙中山当时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愿望“固然是急于求成,但是应该说出于真诚,因为他于1924年8月3日还明确说过:“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其中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在这篇宏文结束时,高老特别提醒我们:在当今中国,既不能把第二国际的后裔各国社会党定性为另类资产阶级政党,是比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更加危险、更难对付的敌人,从而对其口诛笔伐;也不能盲目赞赏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甚至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来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生的教诲,真可谓情意拳拳,意味深长!

关于第二国际的历史,高老过去曾经写过大量有影响的论文,还曾经为一些晚辈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第二国际史的论著写过长篇序言。这里还有必要指出,第一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和《政治学》卷上的“第二国际”的条目,其释文也是高老撰写的。由于这两卷学科不同,更由于前者初版于1990年,后者初版于1992年,因此,两卷的释文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后者相对于前者有部分修订和补充。这篇关于第二国际史的宏文,可以看作是高老晚年研究第二国际史的最新成果。如果对高老多年来发表的研究第二国际史的成果做一番仔细比较的话,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老长期以来呕心沥血、严于治学、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非常值得当今的中青年一代学人认真学习和效法。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大会
谁过生日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图说大会
花样“晒娃”大会
食神大会初赛
图说大会
2014OTEC创业大会回顾
图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