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家园

2017-03-04刘一良��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业生命课程

刘一良��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生命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要把学校建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家园”。学校树立“实践促创业,创业促就业”的生命发展理念,通过观念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和教师文化、物态文化的建设,形成具有生命教育特征的办学特色。

一、观念文化——引领发展

生命教育的高级层次是引导生命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观念文化上建设的出发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需要,培养其开创型人格,使之成为创业型人才。创业意识是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倾向。培养创业意识就是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需要和创业动机,培养他们的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树立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使之具备勇于探索、知难而进、艰苦奋斗、顽强竞争的创业精神。

(一)生涯规划,展创业雄心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并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除了专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外,我们还注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对社会,对企业,对自身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为契机,举办创业方案设计比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既运用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也充分发挥想象,加深了创业兴趣,对创业的前景也充满乐观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人或者他们的小团体能形成一种近期、中期、长期的创业规划,对他们的学习和人生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

(二)专家指导,启创业思维

就业指导专家委员会由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专家、职业技术人才、职业技术能手、企业劳动人事部长(经理)、区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我校部分校领导组成。委员会是学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联系社会、谋求合作、共同发展的组织,是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稳定、全面、紧密的合作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利用职校在知识、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形式。通过这个平台,我校可以更加便利地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更加广泛地获取就业供求信息,并在开展创业咨询、调研活动和就业维权等方面得到更多更广泛的支持。

(三)校友座谈,铺创业之路

学校定期举办“创新·创意·创业”成功校友座谈会。校友结合自己工作中的经典创意案例,谈到要有意识地从身边熟悉的地方着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将设想中的方案转化成现实中的成果。校友结合自己创业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谈到,不拘泥于所学的专业,而以专业为契机,更广泛地涉猎知识,并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交叉利用。校友结合政府、学校在促进学生创业活动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成功校友的勉励中,广大同学选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并在此基础上将毅力、耐心和信心融入自己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课程文化——服务师生

“实践促创业,创业促就业”的生命发展理念要渗透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不但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而且还要在各项活动中融入创业发展的教育理念,形成有益于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我们在课程文化的构建中着力向四个方向转变和强化。

(一)实现课程开发多元化

课程开发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专业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二)突出课程目标市场化

课程目标设计要有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要明确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这种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由于课程目标瞄准某种职业,落实到具体岗位,使课程目标直接与市场挂钩,可以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创业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

(三)转化课程内容职业化

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强调教学内容实用性。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设计思路,使中职课程突破学科理论体系,形成符合职业培养目标的特色,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四)实施课程评价开放性

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提供实验实训设备、模拟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索和思考,使他们锻炼和掌握工作技能。因此,评价方式不能拘泥于书面考试,更应注重在工作情境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加入职业岗位上行政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这种开放的课程评价,把学生在实际工作的表现放在重要位置,对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养成具有现实意义。

三、活动文化——快乐成长

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不仅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良好的品德素质,更是学生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自我的生命教育阵地。我校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各类文艺体育活动、技能竞赛、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这些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在学生生命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从三方面加強课外活动建设,增强创业发展的潜移默化。

(一)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制度保障

学校对课外活动统筹规划,加强整合,明确分工,使课外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如财会、营销、动漫等专业竞赛小组的成立,从体制机制的完善、教学资源的配备、学生参与的引导、硬件设施的保障等方面入手,将课外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使其与教学计划、课时、学分相结合,赋予课外活动制度保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明确组织机构,实施科学管理

明确各组织机构来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创业发展工作,建立一套良性的管理运行机制。如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包含有多个项目,需要学校统筹规划。因此,学校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师资力量的配备、学时安排等都科学地进行组织和管理,明确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学生会、各科组教师的职责,保证了学生创业发展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三)创新活动内容,调动师生合力

我校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以创业发展为主题的生命教育特别突出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心理、创业技能、创业实践和创业成果的良性循环和相互渗透,在内容安排上除了常规的创业知识讲座和培训之外,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创业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例如在我校每学年的两个特色活动“科技体艺节”和“五四青年文化节”中,我们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内创业市场,将社团活动、文娱活动等作为学生在校内创业的实践载体,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还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比赛”、“专业技能竞赛”、“职业素养大赛”等活动来展示学生的创业实力和创业成果,帮助学生的创业发展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转化。

四、教师文化——幸福工作

高扬生命之帆,开展生命教育,强化师德专业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树立教育新理念,坚持一切从中职生的生命发展需要出发,尊重个性,承认差异,倡导“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的育人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引导老师做阳光、智慧型教师,在职业教育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追求教育理想,体悟职业幸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走进中职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克服自卑,挖掘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养成,培养学生具有自立、持续发展的信心、毅力和能力形成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抗挫意识的新一代中职生。

(一)克服倦怠,让教师感受幸福,树立生命意识

一个职业倦怠的教师怎么可能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又怎么可能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呢?为此,学校举行职业健康保健讲座、“远离职业倦怠”心理讲座等,让教师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在学校管理上更多些人文关怀,从精神上关心教师,用尊重、认可、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教师,让教师建立起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开设教师健身房,定期举办教师趣味运动会、球类比赛、瑜伽和健美操练习等活动,既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也锻炼了教师的身心;开设教师休息室,免费供应饮料、点心、报刊、杂志等,教师在辛苦工作之余在此喝喝茶聊聊天,既愉悦身心,又能在交流中增强同事间的感情;组织教师开展团体拓展活动,让教师在一系列新奇有趣以及富有挑战性的团队活动中,感受生命的精彩,同时感悟教育的根本——张扬人性,尊重生命。

(二)名师培养,让教师自我发展,实现生命价值

学校推出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通过以老带新、业务学习、经验交流、技能比拼等活动,一批批年轻教师成长起来了;通过学历进修、技能考证,一批批双师型教师成长起来了;通过外派实习深造、出国考察学习,一批批专业骨干教师成长起来了;通过继续教育、专家引导、技能大赛,一批批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班主任成长起来了。这些名师、名班主任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使教师们真切感受到从事职业教育,生命同样精彩,人生同样幸福。

五、物态文化——陶冶性情

校园文化建设要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让他们今后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因此,我校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注重先进企业文化的渗透。

(一)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

在引入和吸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找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切入点,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这个结合点、切入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从而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视野。

(二)注重对职业素养的培养

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校风校训、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路牌、信封、摘抄本等都应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同时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把学校的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文化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学校把“实践促创业,创业促就业”创业发展理念作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思想基础和发展导向,通过在课程上丰富课程资源、大胆探索教学改革,在实践环节上拓展创新创业实践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延伸实践,来培育学生的内在创业素质。

我们在探索中思考,在收获中前行。正是生命教育,让我们回归生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正是生命教育,使学校成为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同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创造生命精彩。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职业生命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关于马术职业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