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迪伦:唯有出发

2017-03-04段奇清

意林原创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赞誉滚石迪伦

段奇清

他说,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旅程,唯有出发,才能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歌者。他六七岁就开始创作诗歌。写诗做什么?当然是要让人知道。但他一度很困惑,花了那么大力气写的诗,读给别人听时,读完后,他问那些听诗的人:“你们知道我读的是什么吗?”几乎没人知道,因为他们一个个都心不在焉。

一天,他唱歌一样唱起了他写的诗,唱时,还一边舞动着身子。巧的是,本来他只想发泄一下,不料那些听他唱诗的人,竟然将他唱的诗歌内容差不多全都记住了。这一下让他脑洞大开。为了让自己写的诗容易被人记住,从此他就改读诗为唱诗。唱诗歌要有音樂伴奏啊,于是,在十岁时,他就开始自学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

当时,摇滚乐开始流行,他想用摇滚乐的形式唱自己写的诗,其传播效果一定会更好。高中时,他便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写着,唱着,逐渐地,他深深地感受到,他所处的是一个“粗鲁的野蛮人踏过土地,敲打出他们自己定义的世界地理”的时代,这个时代还拖曳着长长的阴影。1961年,他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创作歌曲和歌唱工作。他创作的摇滚歌曲包含了反战、民族解放,以及哲学等。

他的歌声洗涤了人类的灵魂。“……我听见一个人忍饥挨饿,旁人对他狂笑,听到倒毙在臭水沟旁的诗人的歌,听到街角的小丑哭泣,那呼啸的、急骤的、暴烈的、凶猛的暴雨将至。”美国大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说,“当我听到这首《暴雨将至》时,我哭了出来。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歌词创作中特有的、非凡的诗歌力量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这样评价他。而他正在这条路上疾驰时,其人生的暴雨却骤然而至。

1966年7月29日,他在纽约住处附近被摩托车撞倒,脑震荡、失忆,甚至瘫痪,他不得不无奈地退出乐坛,隐居乡村。

此前,即在他二十一岁时,写下了最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而另一首歌曲《像一块滚石》被权威杂志《滚石》选为“史上最伟大500首歌曲”的第一名;他还出版了大获好评的专辑《重返61号公路》,获得了“最伟大的符号”“民族摇滚教父”“反战英雄”“音乐界传奇”等赞誉。但身体瘫痪不能让他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依然要再次出发。

虽说人瘫痪了,可手还能动,从小他还爱画画,于是,他开始学习画画。他坐到桌边,完全忘记了时间,感觉自己绘画时,能将秩序赋予周遭的混沌。他的画作,画面简单、干净,色彩明丽、丰富,几笔粗线条勾勒出空间的变幻,看似平凡的景象,却透露着他对待艺术的态度。1994年,他将自己绘制的一批画以《绘制苍白》(DrawnBlank)为名结集出版。此后,他又出版了五本画集。

他一直在出发,1971年,他出版了一本片面的、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1973年,他参演山姆·佩金帕的影片《帕特·加勒特和比利小子》。

在漫长的休养,不断开辟人生中的新道路后,1986年,他又回到歌坛,开始巡回演出。

由于他的作品及演出震撼人心,他得到过格莱美奖、金球奖、奥斯卡金像奖。2015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布给他总统自由勋章。他就是1941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鲍勃·迪伦。瑞典学院2016年10月13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

不断出发,也许自己认为很一般,如迪伦所说:“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行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但人民高度赞誉他,不会忘记他,在他这位“灵魂诗人”的作品的熏陶和滋养下,一路前行……

猜你喜欢

赞誉滚石迪伦
Self-Supervised Entity Alignment Based on Multi-Modal Contrastive Learning
强震作用下崩塌滚石冲击耗能损伤演化分析
被赞誉有什么坏处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
浅析不同边坡下滚石的运动轨迹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社会正义表现
像一块滚石
欧美音乐 鲍勃·迪伦
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