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小断块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2017-03-04罗刚辽河油田分公司西部油田项目管理部辽宁盘锦124010

化工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单砂体新井断块

罗刚(辽河油田分公司西部油田项目管理部, 辽宁 盘锦 124010)

复杂小断块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罗刚(辽河油田分公司西部油田项目管理部, 辽宁 盘锦 124010)

本文针对某油田存在的地质体复杂、注采井网不完善、采油速度偏低等问题,以地质再认识和剩余油研究为基础,重新规划了注采井网,通过该项目开展有效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重构地质体;剩余油研究;完善注采井网

0 区块概况

某油田构造整体表现为一组受南倾逆断裂控制的呈北西-南东走向的长轴背斜群,主断裂位于构造北翼,发育三个局部构造,开发目的层为石炭系CI和CIII,其中1号断块含油面积6.3km2,地质储量601×104t,埋深-3000~-3500m。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油藏地质体复杂

油田石炭系经历了由“滨外陆棚-潮坪-三角洲前缘-潮坪”的海-陆交替沉积转化,造成储层横、纵向变化较大,储层展布、单砂体分布规律较难判定。同时,区域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多期断裂发育,且三维地震数据频带相对较窄,分辨率低,精细构造解释难度大。

2.2 注采井网不完善,目前开发水平低

早期开发方案设计中未进行层系划分,后期调整过程中未及时细分层系建立注采井网;油藏投入开发以来一直采用天然能量衰竭式开采,目前油藏处于低速开采状态,采油速度0.5%。

2.3 地层压力水平低,油井产能低

由于未建立有效的注采井网,目前油藏地层压力水平低,仅为14.3MPa,压力保持水平为41%,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油仅2.0t,亟需补充能量注水开发。

2 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2.1 把 握重点,重构地质体

(1)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基础,综合分析地震、测井、生产动态特征,按照2个三级层序、4个准层序组、10个准层序搭建地层格架,按照“井震结合、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重新梳理单砂体级别精细地层对比。

(2)精细构造解释。针对本区构造运动特点,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重新梳理了构造解释思路,在常规时-深标定、主-测剖面联动解释的基础上,合理建立断裂模型、梳理断裂期次、落实断层作用。确定本区的断裂解释模型,共分为3大类6种断层类型。

(3)综合构建地质体,梳理单砂体分布。经过精细地层对比和构造解释,认为断块整体是一个南北逆断层夹持的断背构造,内部被一南北走向的走滑断层分割成东西两块。

结合地质分层和断层作用,对单砂体油层分布得到了重新认识。梳理出5个单砂体,为注水方案规划、单井措施提出、新井位规划奠定基础。

3.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在精细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利用物质平衡法、新井资料统计法、动态分析法共3种方法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①物质平衡法。计算出目前CⅠ油组剩余油饱和度为57.9%,具有较大开发调整潜力;CⅢ剩余油饱和度为48.3%。②新井检查法。新井检查法是利用新钻井测井资料描述纵向剩余油分布。综合分析认为CⅠ主力油砂体水淹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较高。③动态分析法。综合应用新井、动态监测及生产资料等对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半定量描述。分析认为CⅠ水淹程度低,剩余油连片分布,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构造高部位和井间;CⅢ边底水能量较强,水淹整体程度高,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构造轴部。

3.3 构建注采井网研究

在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注采井网规划研究。CⅠ油组采用不规则面积井网,重点构建连片分布的主力潜力层注采井网,同时考虑单井多层兼顾CⅢ;在井控程度低的区域部署新井或侧钻井,完善注采井网,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水驱采收率。

4 实施效果

经过该项目开展,在1号断块优选实施的油井措施取得好效果,共实施措施6口,初期日增油70t,目前日增油43t,累计增油8155t。通过各类措施的实施,断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区块日产油由之前的82t上升到目前103t,上升了21t;采油速度由0.5%上升到0.8%,上升了0.3%。

5 结语

①通过对地质体重新刻画、成藏规律重新认识,发现多个单砂体存在储量空白区,具有较大的挖潜潜力。②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有针对性编制下步注水调整方案。通过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及单井措施挖潜,有效改善断块开发效果。

[1]张新征,张烈辉,熊钰,孙为全,李玉林.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

[2]李浩,孟宪君,孙国红.低渗透油田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方法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

[3]黎文清,李世安.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罗刚,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现从事油田地质开发动态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单砂体新井断块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濮城油田单砂体深度水驱探索与实践
如何提高油田新井油地关系协调工作效率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新老井贯通通风系统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在单砂体中的应用
扶余油田西5-8区块单砂体的精细刻画
卫22块注采调整及挖潜研究
新井试井曲线类型预测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