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藏规模压裂优化与实践
2017-03-04吴超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兴隆台采油厂辽宁盘锦124011
吴超(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兴隆台采油厂, 辽宁 盘锦 124011)
低渗油藏规模压裂优化与实践
吴超(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兴隆台采油厂, 辽宁 盘锦 124011)
压裂工艺作为重要的储层改造技术,已成为兴隆台采油厂弥补产量递减、新井投产、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从2013年到2015年,共实施压裂措施井105井次,当年累计增油13.26万吨,为保障采油厂稳产、高产做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油藏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开发对象的逐渐转变,开发层系逐步向低渗透及特低渗透层、复杂岩性、埋藏加深等方向转变,老井、裸眼完井等井况复杂的井也逐渐增多,即使现有压裂技术不断提高,仍不可避免地出现效果变差的趋势,现有压裂技术面临生存的挑战。
低渗;压裂;技术
压裂工艺作为重要的储层改造技术,已成为兴隆台采油厂弥补产量递减、新井投产、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从2013年到2015年,厂共实施压裂措施井105井次,当年累计增油13.26万吨,为保障采油厂稳产、高产做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油藏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开发对象的逐渐转变,仍不可避免的出现效果变差的趋势,现有压裂技术面临生存的挑战。为了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新技术亟待应用。
1 压裂改造的难点
(1)在低孔、低渗、低压等特定条件下,由于储集层基质向裂缝供液能力太差,以古潜山为代表的部分断块采用常规压裂效果不理想,仅靠单一压裂主缝很难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因此必须探索研究新型压裂改造技术。
(2)由于潜山埋藏深度较深、天然裂缝发育特点,筛管完井和水平井应用常规压裂易引起携砂液滤失而产生砂堵等多方面因素。
(3)部分低渗井储层厚度大,纵向充分动用程度低,压裂施工时,不能充分释放每个小层的产能,影响压裂效果。
2 压裂技术创新与改进
2.1 “分簇”射孔配合常规压裂技术
(1)技术原理。调层射孔时采用分段多簇射孔,每簇3-5米,间隔8-12米,在井筒周围储层形成多段多簇射孔,分簇后采取常规压裂,让主裂缝与多级次生裂缝交织形成裂缝网络系统,将可以进行渗流的有效储集体“打碎”,使裂缝壁面与储层基质的接触面积最大,使得油气从任意方向的基质向裂缝的渗流距离最短,极大地提高储层整体渗透率,实现对储层长、宽、高三维方向的全面改造。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还能够降低储层有效动用下限,最大限度提高储层动用率和采收率。
(2)现场应用。2015年采用分簇”射孔配合常规压裂技术的潜山井5口,兴古7-26-32和兴古7-24-28、兴古7-10-16三口井采用分簇射孔配合常规压裂均获得了自喷高产,以兴古7-26-32井为例,该井措施前日产油不足1吨,2014年12月首次实施分簇射孔,配合常规压裂,措施后自喷生产,最高日产油60吨,截至目前已稳产432天,目前仍自喷生产,日产油22吨,日产水0.4方,日产气5246方,累计增油15666吨。
2.2 潜山直井水力喷射国产化压裂技术
借鉴国外先进水力压裂技术,结合厂潜山油井的特点,优选了马古3井进行水力喷射压裂试验。为防止水力裂缝沟通天然裂缝发育层段时,压裂液滤失造成砂堵的风险,结合区块邻井施工情况,设计前置液百分比为40%左右,设计砂量50方,选择最高砂比30%。同时,通过加大氯化钾浓度加重平衡液,平衡地层压力;一改原来“一次性”安全阀的弊端,在井口安装弹簧式安全阀,确保井口承压安全;喷砂射孔时加大设计砂量,确保射开地层防止造成砂堵;以及采用Ф89压裂管柱以降低摩阻等4项安全加强措施,确保压裂施工的顺利实施。马古3井采用水力喷射压裂措施后,初期最高日产油15.1吨,日产液41方。
2.3 多级加砂压裂工艺技术
(1)技术原理。该工艺是将总支撑剂量通过多级注入进行铺置,依靠上一级压裂形成的支撑剂砂堤提供应力遮挡改变后续混砂液流向,进一步增加裂缝长度和支撑缝高,从而扩大有效泄油面积。
(2)现场实施情况。2015年选取齐2-13-016井创新实验了多级加砂压裂工艺,该井属于齐家注气井齐2-12-015的一线受效井,本次压裂目的加大加砂规模,注气引效,通过多级加砂的方式,压裂施工设计三级加砂模式,尽可能的实现纵向上动用程度。
3 结论及建议
(1)紧密围绕“潜山相对稳产”和“老区持续上产”两大主题,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增油的杠杆作用,通过改进传统技术,推广成熟技术,发展特色技术,培育核心技术,探索出一条以技术换资源、以技术拓市场、以技术谋发展的道路。
(2)论证选井上进一步夯实工艺地质联合过井,施工组织上进一步加强多方配合,区域目标上进一步偏重注气引效,将压裂技术纵向上向高精深发展,横向组织管理上全面升级。
(3)积极探索降本增效新方式,继续推进规模化压裂,在规模效益上见到实效,对兴隆台采油厂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未来我们要全面梳理各油田在储层改造技术和服务能力方面的优势,择优扶持,尽快实现其核心产品的适应性、稳定性和系列化,充分发挥其在某领域的引领作用。
[1]胡博仲.采油工程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465-491.
[2]邹霞.采油工艺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397-406、512-524.
[3]万仁溥,等.采油工程手册[M].北京:石油工艺出版社,1991.
吴超(1982- ),男,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工程师,现在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工艺研究所从事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