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化工行业发展呈现十大特征

2017-03-04华工

化工管理 2017年7期

华工

“十三五”化工行业发展呈现十大特征

华工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顶住重重风险和压力,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走出了一条韧性十足的平稳轨迹,呈现出十大特征。

开局;稳中有进;创历史新高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在“新常态”的发展进程中,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石油和化工行业紧紧瞄准调转升级、由大做强的目标,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创新改革为重要抓手,奋发进取,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全行业经济指标稳中有进,预计主营收入约13.35万亿元,增长2%;实现利润总额约6600亿元,增长2.5%,其中预计化工行业利润5100亿元左右,增长13.5%,创历史新高。同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特征一:稳中求进开了好头

从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情况来看,2016年全行业经济运行同样稳中向好,主营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等指标表现稳健。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测,2016年石化行业主营收入将达到13.35万亿元,增长2%;实现利润总额约6600亿元,增长2.5%,其中化工行业利润5100亿元左右,创历史新高,增长13.5%。勿庸置疑,2016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与此同时,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渐入佳境,降本增效受到空前的重视,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成果丰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进展,石墨烯等部分领域站上投资和市场风口。可以说,一年来,石化行业在调转升级、由大做强方面的扎实工作和显著成绩,为达成“十三五”行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一年来的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整体稳定,行业分化”,而且“分化”呈不断加剧的态势。化工市场自下半年起走出了一波令人意外的普涨行情,部分品种价格甚至创出多年新高。究其原因,除了市场和需求带动,化工行业供给端结构调整优化功不可没。多个化工行业和化工大省持续开展扎实有效的去产能行动,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为化工市场复苏回暖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1~11月份,全行业主营收入11.9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849.3亿元。在油气开采、炼油业和化学工业三大板块中,化学工业的表现最为喜人。前11个月,化学工业在工业增加值增速、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上分别增长8.4%、4.9%和15.3%;而炼油行业方面虽然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了3.8%,但是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155.9%,表现上佳。相比之下,由于油价长期处于低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亏损额巨大,累计逾434亿元。

“2016年的化工行业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一个是主营业务收入,由负增长变成了增长0.9%,另一个积极变化是利润,同比增长2.5%,明显好于预期。”中国石化联合会市场信息部副主任祝昉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两个积极的变化,他说:“前三季度企业总是感觉用尽了洪荒之力却依然难见成效,而到第四季度仿佛春天来得有点突然。总体而言,2016年全行业的市场表现好于预期。”

在稳增长的同时,2016年石化行业锐意改革进取,调结构、促升级各项措施相继落地,氯碱、纯碱、电石、甲醇等传统行业连续数年扎实推进去产能,终于在2016年收获回报。业内一大批总体水平高、创新性强的成果脱颖而出,在保障油气资源有效供给、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行业高端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项目跻身世界同类技术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取得新进展,石化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建设方兴未艾,产业基金等金融创新如雨后春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加速之势,油气改革、资源税改革、“营改增”改革在石化行业迅速落地。此外,石化行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橡胶轮胎、氯碱、化肥等行业率先在“走出去”中抢占先机。正是这些稳中求创新求突破之举,正在为全行业“十三五”加快由大到强的跨越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特征二:去产能渐入佳境

“今后几年,全行业必须要高质量地搞好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工作。”这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定下的“十三五”工作重点内容之一。2016年,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企业,都对去产能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已将去产能作为全年第一重点任务加以落实。在石化联合会与众多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2016年石化行业在落后产能退出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正渐入佳境。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介绍,为了高质量地搞好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工作,石化联合会2016年按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分别提出了去产能的目标任务,下决心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装置,从根本上化解全行业产能过剩突出的矛盾。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举措,就是石化联合会为落实国务院《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指导意见》,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对去产能工作进行了分解和细化。此外,国土资源部办公厅2016年9月公布了《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对于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以及未纳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新建炼化项目,一律不再受理用地预审。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能过剩行业后续的投资冲动,使去产能进入源头围堵阶段。

从一年来全行业去产能的实际效果来看,氯碱、氮肥、电石等行业、地方炼油企业以及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份的石化行业和企业,在落后产能退出方面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文雷介绍,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有烧碱企业158家,较上年净减少5家。烧碱总产能共计3945万吨,在有一定新增产能的同时退出了131万吨;PVC企业共75家,较上年净减少6家。PVC总产能共2326万吨,较上年新增89万吨,退出111万吨,整体产能延续2015年下降趋势,净减少22万吨。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在市场的作用下,落后产能陆续淘汰,部分‘僵尸企业’逐渐退出氯碱行业,氯碱企业数量也有所减少。烧碱方面,长期停车的老旧离子膜碱装置退出100万吨产能,隔膜碱退出31万吨产能,隔膜工艺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目前仅剩总产能的0.6%。PVC方面,退出的装置以长期停车的电石法设备为主,占退出总产能的80%,国内PVC产能保持‘退多进少’态势,行业的集中度继续提升。”张文雷强调。

另据石化联合会油气专委会统计,国家发改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后,地方炼油企业可以通过淘汰落后等方式有条件使用进口原油。2015年至今,共计27家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企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申请原油进口使用配额,完成现场核查的21家企业,淘汰落后炼油装置85套,共计5833万吨/年的加工能力。其中83套共计5533万吨/年落后产能已完成拆除。

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处长杨传玮告诉记者,2016年电石行业新增和退出产能均为252万吨,电石总体产能与2015年持平,保持在4500万吨,实现“零增长”。此外,轮胎行业退出产能为1900万条;氮肥行业2016年前三季度退出合成氨产能413万吨,退出尿素产能333万吨。

此外,各化工大省也积极开展去产能工作。山东省持续开展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加快企业搬迁改造和集聚发展;浙江大力处置“僵尸企业”,淘汰化工落后装置和工艺;江苏对全省石化产业布局重新界定,实行大调整、大优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石化市场明显复苏,企业开工率有所提高,一些原有的闲置产能蠢蠢欲动,产能过剩的局面是否出现反复值得高度警惕。

特征三:科技创新积蓄引领能量

科技创新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刚刚过去的2016年,更是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确立为“创新发展年”。这一年里,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有了开创性进展,科技创新对行业调转升级全局的驱动和引领作用正在显现,为全行业实现“十三五”科技创新由“跟随型”向“引领型”转变积蓄了能量。

2016年4月发布的石化业“十三五”科技发展指南提出,全行业要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高端产品、实施一批创新工程、组建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行业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完成,即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高性能、差异化专用产品,尽量补齐短板,满足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降低能耗、消耗等,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科技创新开发绿色生产工艺、清洁生产工艺,减少“三废”排放。围绕这些方面,2016年全行业开发和推广了一批先进技术,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和绿色生产水平提供了支撑。

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补足短板方面,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是中国石化历经40多年攻关收获的创新成果,它生产的PX产品补长了化纤产业的短板,满足了国内PX的市场需求;中国石油完成了环保丁腈橡胶的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开发出满足REACH法规、RoHS指令等要求的4个环保丁腈橡胶新产品;万华化学自主研发并建设了国内首条IPDI生产线,自此拥有了IP-IPN-IPDA-IPDI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推动了我国高性能聚氨酯关键原料的产业化。

在开发先进技术实现节能降耗方面,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大型乙烯装置全流程先进控制与运行优化技术实现了装置低碳高效运行,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荣获2016年石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2016年石化行业技术发明一等奖的低浓度VOCs和恶臭气体净化新技术在10多个行业建立120余套低浓度VOCs和恶臭气体净化工程装置,实现了VOCs和恶臭污染物显著减排。

在开发绿色工艺推进清洁生产方面,浙江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基团协能强化新型反应性染料,在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性、环境友好上取得重大突破,创制了140个新染料结构和重要中间体,减排废水效果凸显;山东理工大学和淄博正华发泡材料公司开发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可完全替代现有含氯氟烃的物理发泡剂,为世界聚氨酯产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找到了新出路;南京工业大学开发的碎煤加压气化高浓污水强化处理技术,解决了碎煤加压气化高浓污水强化处理、近零排放关键技术难题。

在开发和推广先进技术的同时,2016年石化行业还加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据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介绍,2016年,联合会新认定了3个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中心,4个行业工程研究中心,12个行业工程实验室,以及4个行业重点实验室。另外,中策橡胶等45家企业获评行业创新示范企业。

此外,根据市场有需求、研发有基础、突破有可能的原则,石化联合会还在2016年确立并启动了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化工新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节能减排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工作。

特征四:绿色发展生机盎然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也被放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1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为推动全行业绿色发展,推出了多项具体举措,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的要求。经过一年来的努力,石化行业在成品油升级、淘汰落后企业、煤炭清洁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2016年,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最具浓墨重彩的一笔莫过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的发布。该行动计划的出台,对全面提升石化行业的绿色、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和极大的促进作用。

2016年,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的另一件大事是国Ⅴ标准的全面实行,带动了整个炼化行业的全面油品质量升级。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方案,要求车用汽柴油国Ⅴ标准实施范围扩大到东部11省份,全国范围的国Ⅴ时间表提前一年至2017年1月1日。各地政府跟进工作也十分及时,除国家规定的11个东部省份外,个别地区如河南省也已经提前完成了国Ⅴ油品升级工作。自2016年10月1日起,湖南也开始启动车用汽柴油国Ⅴ标准升级,比国家规定日期提前了3个月。油品质量升级时间提前,使得地方炼化企业的压力更大,而中石化在新规下又进一步提速超前,迫使地炼企业加速了升级步伐。“我们从2011年开始着手产品质量升级规划,直接按照国Ⅴ标准进行产品规划设计,先后投资5亿多元进行生产工艺装备的升级改造,现已达到常规生产国Ⅴ汽柴油的条件。”京博石化油品销售总监尹国栋说。国Ⅴ标准的全面推行,促使炼化企业在装置优化、产品升级方面持续发力,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明显加速,炼化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此外,2016年席卷全国的环保风暴,让不少排放不达标、环境治理不得力的企业失去了竞争力。随着一批落后企业的淘汰退出,化工市场的环境得到了净化,行业的绿色转型也迎来契机。2016年,南京化工园区46家危化品企业被限期整改、转型或关闭;泰兴开发区年内关停16家小化工;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关停14家中小冶炼化工企业;山东各地积极清理规范化工园区,拟将化工园区(集中区)由239个压减到128个;浙江仅2016年一季度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47件,其中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关停20家化工企业;江苏经过先后三轮大规模化工专项整治,共关停污染企业7000余家,其中长江、太湖周边达5000多家。

自2016年12月16日以来,我国北方逾十个省份同时遭遇严重雾霾袭扰,北京、河北、山东等地相继拉响了红色警报,化工等工业企业纷纷停产限产,加快了升级改造的步伐。为了治理雾霾,煤化、焦化、药化等众多涉化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如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市环保局、太原科瑞康洁净能源公司等单位合作攻克了民用洁净焦炭生产关键技术,并列入山西省科技厅重大攻关专项。该技术通过添加助剂,将原煤中的硫化物固化为硫酸盐,其他有机化合物提取成甲醇、粗苯、煤焦油等化学品,生产出了“绿色焦炭”,与同样含硫量的原煤相比,使用“绿色焦炭”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70%,粉尘排放量减少96%。山西省大力推广这项绿色技术,加快从源头治霾。

特征五:国企改革步伐加快

2016年,中央密集部署国企改革。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完善中央企业功能分类考核的实施方案》《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紧锣密鼓地出台,国企改革顶层设计“1+N”文件体系基本成型。借助政策东风,石化国企改革在全国各地加速落地,各类整合、重组持续推进,并形成一批标杆。

从央企来看,国资委105家央企中有6家为石油化工企业,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和中盐集团等。目前石油石化央企改革主要围绕混改搭建市场化体制机制和资产重组实现投资结构优化两条主线展开。

国企改革中,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一直备受关注。此前中国石化销售板块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排头兵。2016年以来,中国石化在非油品改革上面走在了其他石油企业的前面,且亮点颇多。2016年12月12日,中国石化混改川气东送管道公司,以228亿元将该公司50%股权卖给中国人寿及国投交通。随后,中国石化就胜利油田承包经营试点实施方案召开讨论会,14家单位被确定为承包经营试点,胜利油田将对试点单位下放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中国石油旗下公司的混改步伐也在逐步加快。2016年12月16日,*ST济柴披露,公司重组事项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中国石油拟向该公司置入中油资本100%股权,中国石油集团金融业务整体上市。12月27日,*ST天利重大资产重组也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重组完成后,以天利高新作为上市平台,将中国石油集团石油工程建设业务的主要资产注入天利高新。

中国化工集团积极响应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集团重组整合,不断加大海外并购力度。去年8月,中国化工集团宣布,其收购瑞士先正达的交易计划已获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批准。

央企的改革牵动人心,地方石化企业的改革则是遍地开花。国企改革一直走在前列的上海市,在2016年初就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去年以来,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着力深化国企改革,以双钱股份为平台,将旗下7家单位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双钱股份,实现了核心资产上市,并完成37亿元资金募集,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

河南省在去年发布的《关于省属国有工业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中,将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集团、河南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洛阳单晶硅集团作为此次的混改试点单位。为此,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从内部医疗健康产业、煤电一体化发展等板块入手,推动与民营企业的合资合作;目前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已与2家民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山东是国企集中的化工大省,该省70%以上的国有资产分布在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2016年以来,山东传统能源化工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探索改革,山东能源提出谋划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医疗器械和煤炭金融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庆市也提出,2/3左右国有企业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建峰化工重组医药股份、渝三峡重大资产重组都已取得重大进展。

特征六:“走出去”精准对接

“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2016年作出了这样的判断。2016年,在石化行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国内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走出去成为中国石化企业的必然选择。在这一年,中国石化企业在产能合作、业务并购和资源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

产能合作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中国确实有富余的优势产能,它们都是符合标准、符合规范的先进产能,并不是落后产能,而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确实需要这些产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151.9%。其中石化行业占了重要比例。

2016年,国内饱受产能过剩困扰的氯碱、地炼和化肥行业涌入国际产能合作的大潮。氯碱行业在中东、非洲和中亚地区开辟新市场,国内最大的氯碱省份山东的PVC出口占比已超50%,新疆天业择机与哈萨克斯坦当地PVC型板管材企业合作,形成中外上下游结合的产业链。

地炼行业中,恒源石化成功并购马来西亚博德申壳牌炼油公司,控股51%股权;岚桥石化依托并购的澳大利亚西部能源项目,加大LNG等清洁能源的全球分销;恒逸石化与文莱政府共同出资成立新合资公司,在当地构筑800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

化肥方面,开磷控股继续深耕印度化肥市场,2016年其出口印度的磷酸二铵增至75万吨,市场份额也增长到13%,还发展了尿素、硫铵、磷酸、水溶肥等产品贸易业务。这些产能的转移不仅有效缓解了国内相关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产能转移的同时,石化行业也在积极的走向世界,通过对外并购实现强强联合,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16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仅在前三季度就已达创纪录的671宗,超过2015年和2014年总和。中国也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产收购者。

化工领域的并购更是一马当先。2016年1月,中国化工宣布拟收购加拿大Onex基金旗下克劳斯玛菲集团100%的股权。此举成为中国在德国最大一笔投资,实现了“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两者的对接;2月,中国化工再次震惊世界,宣布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化巨头公司先正达,成为迄今最大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案例;7月,金正大出资1.1亿欧元收购德国康朴公司100%股权,成为2016年中国化肥行业最大一宗海外并购案,此后又先后收购荷兰伊康姆公司和西班牙纳瓦萨公司。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很好的资源合作基础。2016年,石化行业的资源合作也初具规模,油气、钾矿和橡胶成为资源合作的重点领域。从哈萨克斯坦的卡沙甘油田到俄罗斯的萨哈林气田,中石油、中石化2016年继续在全球油气资源领域布局合作。在老挝,开元集团生产的钾肥销往多个亚洲国家,并反哺中国市场。中化国际通过收购东南亚天然胶加工厂和种植园,跻身为全产业链运营商的世界前三甲。

特征七:化工市场收获改革红利

随着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稳步推行,2016年化工产品市场在逐步收获改革红利,全年呈低开高走的态势,特别是下半年的表现更是超出了预期,行业景气度显著提升。对于2016年化工市场的良好表现,业内人士指出,去年行业持续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和不断收紧的节能环保政策,对化工市场的崛起功不可没,技术落后、环保不过关的产能陆续退出,对整个化工市场形成强劲利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市场信息部副主任祝昉指出,总体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化工市场实际上并不乐观,但进入第四季度后,化工行业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全面飘红。从全年分析,我国化工行业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了拐点,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全年利润同比增长了2.5%,这样的结果明显好于早前的预期。

据记者了解,去年化工市场近九成产品涨价,化工价格指数(CCPI)更是连创新高,至年底收于5002点,涨幅达37.5%。其中上涨产品140个,占总数的87.5%;下跌产品20个,占12.5%。期货市场行情同样火暴。在资金面等因素的带动下,市场迅速走高,沥青、焦煤、焦炭、铁矿、甲醇等品种主力合约更是出现涨停。甲醇、PTA等产品现货市场跟涨,据统计,其年内涨幅分别达78.9%及21.2%。

纵观2016年全年,其实在上半年,化工行业的经济运行还不很稳定,下行压力很大。但进入下半年后,化工行业紧抓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了行业经济运行的平稳增长。

同时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逐步加大及供给侧改革实施力度增强,化工市场受到积极影响。以氯碱为例,随着华北等地区雾霾加重,环保部发布氯碱行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加大环保检查力度,加之去产能步伐加快,年内多套氯碱装置关停,使年内烧碱及PVC价格分别上涨64.1%及32.1%。

进入2016年11月,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企稳向好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国油气生产总体回稳,主要化学品增长保持平稳,价格上涨加快,市场需求改善,行业效益整体上出现好转。

石化联合会去年11月份的统计结果显示,石油和主要化学品价格上涨明显加快,主要市场总体呈现向好势头。2016年11月,国际油价在连续2个月上涨后震荡回调;国内化肥市场总体平稳,主要化肥品种价格整体上小幅上扬。尿素市场在成本上升和产量控制之下,价格出现强劲反弹,11月国内尿素市场均价达1400元/吨,为年内之最。业内人士预计,在冬储和原料价格上涨支撑之下,国内化肥市场价格短期内仍会延续上扬态势。

另外,基础化学原料市场继续向好,价格涨势喜人。目前,基础化学原料市场需求增长总体平稳,产能控制较好,价格回升继续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根据当前市场走势判断,后市基础化学原料市场将延续相对平稳的回升格局,但价格涨势可能会趋缓。

合成材料市场整体上保持向好格局,价格继续上升,特别是合成橡胶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价格呈现普遍上涨势头。预计后市合成材料市场总体仍将延续向好格局,但价格涨势会继续趋缓;轮胎市场价格在成本支撑下,总体呈现普遍上涨势头,11月国内轮胎价格出现新一轮明显上涨趋势,主要品种价格均创年内新高。

特征八: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化工围城”“城围化工”问题日益显现,加之部分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行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凸显,“谈化色变”和“邻避效应”对行业发展制约较大。2016年,石化行业通过严格危化品管理、提升园区安全设施建设和加强应急处置能力等举措,提升了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2016年伊始,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正式公布,将此次事故认定为一起特别重大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调查组提出了十方面的防范措施和建议。这在化工行业也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不少地区据此严格推进危化品管理工作,提升危化品生产、运输和使用安全。

上海市深刻吸取天津港“8・12”的事故教训,对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企业创新监管举措,实施筛选比对后的动态定置管理,要求企业对3年来的储存品种及年动态储存量全面筛选比对。在此基础上,按照企业实际经营最大量的品种进行分类,结合采购、流向等信息,依次核定品种的最小定置储存量、动态周转量和最大库存量,对常用且使用量大的储存品种,首先确定划定区域、仓间,依次类推,严格规范、有效管控危险化学品仓储。

在提升园区安全方面,2016年化工园区加大了安全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建设专业危险化学品处置消防站、污水处理厂、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设施、公共管廊、公共事故应急池、危化品车辆管理设施等方面都有较大规模的提升。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打造出一套保证化工园区生产安全的解决方案,这套系统可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目前天津石油化工公司和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已采用这套系统搭建了应急监测平台。青岛安然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也提出并设计了化工企业作业现场智能安全管控专家系统。这套系统包括作业现场智能人员定位追溯系统、4G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安全警示系统,已经在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装运行,起到了很好的预警、危险识别效果。

在应急救援方面,为了规范和指导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的标准化建设,国家安监总局在2016年印发了《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危化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正规化、标准化建设,可提高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化工园区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安全、科学、迅速、有效地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6年,宁波石化开发区正式启用了临时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园区主要危险目标实时监控、主要危化品信息实时掌控、重点地理信息实时调取以及综合监管数据实时交换共享。确保在发生事故后,能迅速为各级部门在风险评估、应急物资调运、人员统筹、信息掌握、应急决策等方面提供支持,牢牢构筑应急救援坚固防线。此外园区还组建了9家重点化工企业参加的6个不同专业的工程抢险队伍,以及由镇海区供电局基干抢险队员和专家组成的1支电力抢险队伍,这些应急抢险队伍由园区管委会或安委办征召并统一调遣。

特征九:质量体系构建步伐加快

《中国制造2025》提出,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具体到石油和化工行业,2016年以来,石油和化工行业通过开展特色活动和构建标准体系,质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全国质量月期间,大型石油和化工企业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作用,提高活动参与度。中石油、中国中化、中国化工、巨化集团等企业集团积极发动所属企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质量活动,如中国化工所属沧州大化公司在生产系统组织了以质量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并号召全体员工要以“我为下道工序传送合格原料与半成品”为质量承诺,以“不接受、不生产、不传递不合格的原料与半成品”为生产原则,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2016年,中国石化联合会在质量管理、互联网应用以及绿色制造等方向将9个典型经验确定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标杆”,这些标杆企业将引导广大石化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在2016年只颁发了9家企业,而海洋石油981平台成为石化业唯一一家荣获该奖项的企业,彰显了石化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该平台负责人董铁军介绍说,“海洋石油981”的管理体系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环境管理、项目管理等有机融合,在体系的运行中通过内外审核和定期的体系执行专项检查,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在作业过程中实现了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管控,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不断提高。

完善的标准体系是质量工作得以提升的前提。2016年,石化行业开展了强制性标准的整合精简试点工作,共收集、评价强制性标准及制修订计划共739项,提出废止标准113项、转推荐318项、修订79项、制订20项。在新材料、绿色支农产品以及健康、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标准的制修订方面,共提出重点领域标准立项162项。其中,新材料23项、绿色农资22项、健康与生态保护40项、资源综合利用4项、产业转型升级70项、安全生产4项。

同时,石化行业开展了绿色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明确了体系框架结构、建设目标,提出拟制定绿色领域标准计划1300余项。为进一步推进绿色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石化联合会还与国标委合作,共同起草编制《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支撑行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2016年石化行业还启动了团体标准试点工作。据石化联合会标准处副处长杨建海透露,目前已组织开展两期团体标准试点工作,第一批15项正在研制,第二批15项已完成立项审查。

“团标试点将以促进行业绿色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为主要原则,首批试点项目重点关注绿色制造、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和规范行业管理等重点领域。首批15项团标试点计划项目中,涉及绿色发展的7项,涉及新材料和转型升级的产品类标准5项,基础类测定方法2项,规范管理类标准1项。”石化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副主任魏静介绍说。

特征十:新兴产业带来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最富潜力和想象力的领域。2016年,石化行业的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在现代煤化工、功能膜材料、石墨烯、电子化学品等领域均取得新突破,见证了石化产业调转升级的扎实成效。

2016年出炉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为抓手,确保其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超常规发展,在整体石化产业中的占比明显提高。

一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推进的。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石墨烯产业的爆发式发展。近年来,国内石墨烯相关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成为了市场风口,中国已成为世界石墨烯产业发展的高地。2016年9月,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宣布,将组织实施“石墨烯+”行动,利用石墨烯独特的优异性能助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持推动首批次示范应用,在近期重点对列入工业强基工程示范应用重点方向的石墨烯改性橡胶、石墨烯改性触点材料、石墨烯改性电极材料及超级电容器等予以推进。

市场青睐、政策助力,2016年石墨烯应用终于迎来火热的盛景。鸿纳(东莞)新材料科技公司在导电添加剂领域、济南圣泉集团股份公司在功能纺织纤维取得重要突破,深圳烯旺股份科技公司在加热膜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在防腐涂料领域率先获得产业化应用,为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作出卓著贡献,被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授予2016年度产业杰出贡献奖。此外,国内健康产业龙头企业爱家科技公司创造性地将石墨烯引入健康产业,率先试水“石墨烯+健康”,助力“健康中国”事业。

电子化学品是2016年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另一看点。继2015年底业界龙头组建中国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后,2016年在新能源产业和电子等新兴领域的带动下,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等领域配套的电子化学品迎来了“大年”。2016年初,巨化股份与中芯聚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共同出资设立平台公司,实施新的电子化学材料发展项目,或收购兼并有价值的电子化学材料企业,以此推动我国电子化学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关键原材料技术支撑。

201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全球垫底,但其中并不乏明星企业。受中国电动汽车突飞猛进发展的带动,以生产六氟磷酸锂等电池主要原材料的多氟多公司成为资本市场热捧的对象,股价表现优异。

在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上,最激动人心的事件是2016年12月28日,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成功产出油品,宣告目前世界上单套投资规模最大、装置最大、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不断扩大我国在煤炭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增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2016年国内煤制油和煤制烯烃产业的超预期表现说明:现代煤化工经受住了低油价的洗礼,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纵观201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亮点纷呈,但若想真正成为中流砥柱,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仍待提升。这将是全行业后期调转升级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可以预计,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将继续加快培育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和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行业,紧紧围绕我国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学品和生命科学等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需求,提高水平、壮大实力、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