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拓展阅读
——母亲的朋友
2017-03-04艾小羊
艾小羊
《童年的朋友》拓展阅读
——母亲的朋友
艾小羊
母亲被骗了。
上午10点多,她急急忙忙地回来拿钱包。直到午饭时,她还没有回来。我们边吃边等,母亲终于神情恍惚地回来了。进门的第一句话是:“总算到家了。”
原来,母亲早上锻炼时遇到了一个中年妇女主动与她拉家常。两人相谈甚欢的时候,来了另外一个中年妇女自称会看相,说我家最近有血光之灾。母亲吓坏了,请她指点,她便说自己道行不够要找师傅。母亲回家拿钱,中年妇女同时叮嘱母亲千万不要告诉家里人,否则就不灵验了。结果,她们用车把母亲拉到附近的一个小区,一人拿走她的钱与戒指,去跟“师傅”商量,一人陪她在楼下等。不久陪她的人也借故走了,母亲又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反应过来自己受骗了。
异常拙劣的骗局。在我的眼里母亲一直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从困难年代走过来,她勤劳节俭,轻易不会把钱交到别人手中。父亲埋怨母亲又傻又天真,母亲眼泪汪汪地坐在那儿。我只好打圆场说,一定是骗子用了迷药。母亲抬眼看我,想了想便附和道:“骗子肯定给我下药了。”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武汉,父母退休后便双双过来。母亲是山东人,父亲是湖北人。在武汉生活,对于父亲来说,是叶落归根;对于母亲来说,则是嫁鸡随鸡。在北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她,听不懂武汉话,也受不了武汉的气候以及老太太们的彪悍。她在小区里认识的有限的几个朋友,与她一样都是外地人,老实、木讷。
被骗这件事,让母亲几个星期都没睡好觉。我一再告诉她,骗子的同伙一定早就摸清了咱们家的情况,所以才会“神机妙算”让她深信不疑。母亲否定了我的说法,在她看来,每一个主动与她说话的人都是好人。
“那个做安利的,从没逼我买东西,倒是总教我保健知识;水果店的小王是我们老乡……”母亲说得委屈,父亲却不耐烦地打断她:“你怎么就有那么多话要说?”
两个月后,公安局打来电话说在附近端了一窝骗子,让母亲去认人,被抓住的正是骗母亲的那伙人。可从公安局回来,母亲却一点儿也不高兴。她默默地去厨房准备晚饭,仿佛犯了大错似的躲着我们。父亲悄悄告诉我,诈骗团伙里有一个人是常与母亲一起锻炼身体的“老朋友”。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小事,母亲却因此一下子变得苍老起来。
转眼秋天到了,这是武汉最好的季节。母亲却极少出门,连晨练都放弃了。
早晨,她忙完一家人的早餐,便坐在桌前,边看我吃早点,边与我说话,母亲喜欢说过去的事。而那些事情,身为女儿的我,已经听过太多次。偏偏早餐时间又短,我宁愿安静地吃点东西,想想当天要处理的事情。所以,对于母亲的唠叨,有时我是不耐烦的。母亲一旦看出来,便会噤声。如此几番下来,她便也对我说得少了。
一天,我的一份文件落在家里。回家取时家里静悄悄的,我以为没人,却听到母亲在阳台上说话。声音不似平时,倒有几分像梦呓。我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只见母亲站在阳台上,手里拿着几张照片,照片上是她在家乡的几个老姐妹,有些已经故去,有些也跟着儿女去了外地。“我大儿子现在在山东,二儿子在四川,你们家小安子还在上海吗?上海话难懂吧,武汉话我都听不太懂……”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窗外偶尔飞过一两只灰喜鹊,叽叽喳喳地凑热闹。下午三四点钟正是小区里最安静的时刻,在没有她的朋友的城市里,在安静的都市一角,母亲的背影显得那么孤单。
我终于明白一生谨慎的母亲为什么会上当受骗了。孤独的人总是格外贪恋那一点关怀与温暖,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搭讪,总好过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没有回忆的街道上。我悄悄锁门离开,眼里有泪。
(选自2016年6月3日《中老年时报》,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比欺骗更可怕的是孤独。
《童年的朋友》中,善良慈爱的外祖母是“我”最知心、最珍贵的朋友,祖孙俩相互依靠,心意相通。这篇文章中善良仁爱的母亲,却因为远离故乡,没有可以倾诉心事的知心朋友,轻易相信主动和她接触的陌生人,以至于被人骗去财物。
一个人在生命的开端,常常会倍受父母长辈的呵护和关爱;一位处在生命末端的离乡失群的老人,往往只能孤零零地对着记忆的相册喃喃自语。当汹涌的孤独向她袭来时,她想要的只是一个能够和她说句话的人,即便那个人所说的只是一句欺骗的搭讪。
读有所思
1.母亲被“朋友”欺骗的原因是什么?
2.言为心声,试揣摩文中画线处的语言描写所反映的母亲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