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爸创作《爸爸说》,成才还需“爸道”
2017-03-03凤在江湖
凤在江湖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子女与爸爸共处的时间极度缺乏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这也是亲子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爸爸回來了》到热播剧《小爸爸》《两个爸爸》越来越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仿佛一夜间,都刮起了“爸爸风”。而前段时间,一组名为《爸爸说》的网络实景漫画更是火遍全国。漫画中,这个被网友誉称“机智牛爸”的父亲与儿子间的对话,妙趣横生,温暖如春,迅速在朋友圈转发。看来,育儿只靠母亲的传统模式已大大打破,爸爸在育儿中的角色重要性越来越凸现。
成长,爸爸的参与是关键
出生于1982年的刘宏亮,从小在吉林省延吉市长大,是个标准的东北爷们儿。他自幼喜欢画画,初中毕业后就去了延吉一家动漫公司。画了几年漫画后,刘宏亮又从事过很多行业,绘画、动画、外企、广告、商场、互联网公司,直到如今自媒体性质的微信公众平台,一直与画画有关。
在20多岁的黄金年纪,很多男人还在纠结于明天约会的对象,而刘宏亮却已当了爸爸。妻子刚怀孕那会儿,刘宏亮不过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面对即将“升级”的事实,他有害怕也有期待。看着妻子遭受孕吐、便秘、水肿的不适,他虽心有不忍,但也只能干着急。
孩子出生后,妻子天天给宝宝哺乳、换尿布、洗澡,忙得团团转,而刘宏亮在一旁却不知道该怎么帮忙。直到孩子一岁时,对着他咿呀学语,突然蹦出来“爸爸”两个字,他才忽然有了感触,觉得自己多了一份荣誉感。从那时起,他会尽量帮妻子做饭或是照看一下宝宝,让妻子去吃饭、休息。
有过烦躁有过不知所措,但是在错误中不断积累经验的他,慢慢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开始了父子约定:一起打电动,一起看书,一起看球,一起玩手机……这时他才明白,有爸爸参与的成长才是育儿的关键。
放学路上的那些成长故事
儿子上小学时,他与妻子约定,自己来负责接送孩子。于是每天上下学的那段时间是他们爷俩交流的集中时间,孩子有疑问,他就启动沟通模式,零距离解答。在他看来,爸爸与孩子缺少对话,并不是因为沟通能力的问题,而是要拥有很多共同的时间和共同的生活经历。
每天下午5点,刘宏亮准时出现在校门口,等待儿子放学。父子俩一路上边聊边走,整个延吉街边演绎着这对父子温馨交流的一幕,而父亲回答的“十万个为什么”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
什么是自尊、自爱?什么叫内在美?什么是价值?面对孩子每天挂在嘴边的“十万个为什么”,你该怎么回答?很多家长可能置之不理,或是说“长大以后就知道了”,可是机智牛爸却把宏观的问题微观化,让那些温暖而有力量的语句声声入耳,伴随孩子成长。
2015年,孩子上3年级了,已经有了初步的价值观。那段时间,儿子经常跟父亲说起某个同学又买什么鞋了、某个同学又换手机了。通过与孩子的聊天,刘宏亮知道许多学生开始了攀比,虽然儿子还没提出过分的要求,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想法。
一次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刘宏亮看到几个孩子一身名牌,身穿耐克限量球衣,脚蹬阿迪达斯球鞋。再看儿子,眼巴巴地望着,那滋味真叫一个酸呐。于是他主动对儿子说起了“内在美”的问题,“比如一件用水晶和宝石镶嵌的碗,你觉得漂亮吗?”“漂亮。”“如果碗里面装满了大便,还会觉得它漂亮吗?”孩子答到:“很恶心!”“对,不管外表装饰得多么华丽,里面如果装满了肮脏的东西,它也永远和美沾不上边。但如果是一个简陋的木碗,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它一样是非常美丽的!人的美也是一样,不要刻意去修饰外表的华丽,而忽视自身的内涵。要不断地用知识、人格、自信这些美好的事物去填充,这就是内在美。”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就能让儿子对攀比风气有正确的认识,刘宏亮觉得时间花在这上面比干什么都值。
面对孩子的提问,刘宏亮也有被问住的时候,可他却总是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延边的马路有很多路口,每当遇到红灯时,即使没有车过来,旁边的人也都走了,刘宏亮还是会拉着儿子在路边等待。儿子对此很不解,刘宏亮不愿给孩子错误的导向,于是说:“可能是别人太忙。”儿子问:“我们也赶着上学,为什么还要等绿灯?”“坚持对的行为不被错误的引诱,这就是自尊……”在刘宏亮看来,一定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去做,给他一个理由。他懂了,可能会做得比大人还要好。
2016年,儿子读小学四年级时,刘宏亮的工作开始忙了起来,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经常是加班到深夜,回到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看着他稚嫩的脸庞,作为父亲的他心中满是愧疚,该如何弥补他、如何陪伴他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这对父子的沟通变得奇妙起来。那时候,刘宏亮正在忙碌地筹备一个平台的绘画资料,儿子凑过来,眼神里满是好奇,粘在爸爸身边问东问西。这一问正好启发了刘宏亮,他索性把儿子的提问加到绘画里,给儿子说故事讲道理,儿子懵懵懂懂,却非常喜欢这些画。而这些画,就是后来火爆朋友圈的《爸爸说》。
我们一起成长的岁月
有了这种“爸道”式的沟通,《爸爸说》产生了《礼貌》《自尊》《自信》《价值》等11篇主题漫画。这些情景式的对话不仅让孩子听进去了,也感动了全国的读者。
2016年3月底,《爸爸说》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后,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学习里面的内容,期待牛爸再出经典。而刘宏亮则淡定地表示:“我很高兴我们的故事得到社会的关注,我只是做了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我不想做天下父亲的代言人,因为每个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独创的教育方式得到了肯定,一家人的干劲更足了。妻子也放开手来,鼓励老公多和儿子沟通,多参与儿子的学习、游戏及话题讨论,并让他每年单独带儿子短途旅行几次。儿子的领导力、创新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在锻炼中飞速提高。
就拿买玩具这事来说,很多孩子见到喜欢的玩具就走不动了,任凭你说破嘴皮他也不为所动,结果家里摆满了各种玩具。可在刘宏亮家,对一件玩具是否买的判定在于孩子的兴趣能不能持久。“我家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征求我的意见,然后我们分析这个东西究竟有没有用?比如我俩会先从外观上研究这个东西带回家要怎么玩?然后去分析玩具的做工、材料和设计之类的。刚开始孩子也不明白,我就用家里的玩具给他举例子。时间长了,孩子也就会识别了。”
对于许多父母都十分看重的成绩,刘宏亮也从不强求。相比于分数,他更希望儿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独立求解的能力。一次,语文课上提到河水流向的问题,儿子很是不解:为什么是“水向低处流”呢?刘宏亮也不急于解答,而是帮他一起寻找答案。他带着儿子找到一条小河,观察河水的流动过程,让儿子从中自己找到了答案。
在刘宏亮看来,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眼光”。孩子的所看、所听、判断、思考和表达,是无法与大人等量齐观的。所以,作为父母,首先应该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再开始对话。比起对话本身,“怎么进行对话”才是更重要的。《爸爸说》正是告诉大家与孩子对话时“质比量更重要”“方法比内容更重要”。
在采访结束时,刘宏亮坦言道:“现在的家庭里,爸爸们都太忙了,平时忙工作,回到家又忙着玩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教育孩子、照顾孩子的重担几乎都压在妈妈身上。孩子的童年转瞬即逝,等你回过头来再想弥补或许就来不及了。所以趁着还有机会,多陪陪孩子,好爸爸需要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