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尽所有力气不是为我,那是为你才这么做

2017-03-03

恋爱婚姻家庭 2017年3期
关键词:挫折子女内心

留学儿子毁了一个家

《小别离》无疑是2016年一部现象级热播剧。剧中不同背景的家庭恰好都碰撞上了一股“出国潮”,由此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和纠结。有的甚至因为留学,而几乎把整个家庭逼向分崩离析。

如今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人们对于出国留学也有了更多元的认知。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留学生相关案件引起人们关注,曾经震惊世人的留美博士春节回国杀害父母案也再度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汪成(化名)来自江苏扬州农村,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汪成的父亲没有读过书,双手因工残疾,但面对优秀的儿子,父母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供他赴美深造。汪成完成5年硕博连读,在美国一家著名公司做工程师。工作后,他在春节期间从美国归来。然而回国后,汪成目睹昔日同学在国内飞黄腾达,开宝马住豪宅,本以为自己年薪6万6000美元 (约40万元人民币)是高薪,没想到与国内不少同学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此前,朋友介绍他认识一个北大女孩,恋爱无果;与揚州姑娘相亲,也没有结局……感情失败进一步加剧了汪成的挫败感,他害怕亲戚们问起他在美国的生活,觉得自己一塌糊涂,生不如死。

父母含辛茹苦供他出国留学不但没能让他心存感恩,反而让他认为就是出国留学造成自己现在尴尬的处境。他想要自杀解脱,他要把父母一起带走!除夕前一天早晨,汪成在厨房用菜刀将父亲割喉,用砖块猛击母亲头部并割伤其颈部,随后用菜刀割破自己的脖子。邻居报警并拨打120,最终,汪成和母亲被救活,父亲不治身亡……

本以为留学能将孩子培养成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很多家庭义无反顾地将子女送出国门,实际情况可能与预想的相差甚远。子女在国外学业事业不如意,怨父母不该送自己出国;父母掏空家底却培养出“留学垃圾”,怪子女没有出息不知感恩……父母为子女付出了一切,最后却换来相互的埋怨和憎恨,到底该不该不顾一切地送孩子出国留学?

网媒互动:

微信投票

应该,破釜沉舟全力一搏才能助孩子成功 13%

不该,不计后果的代价两代人都承受不起 31%

不一定,同样付出有人收获有人血本无归 54%

百家谈

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颜之推(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颜氏家训》

儿女的忘恩,就像这一只手把食物送进这一张嘴里,这一张嘴却把这一只手咬了下来。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戏剧家、诗人)

付出一切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很容易激发矛盾。培养孩子,还是依照孩子的兴趣能力来比较好。

——Anna*道(《恋爱婚姻家庭》微博粉丝)

江 俊

安徽阳光心健心理中心 主任

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 副会长

虚假自信 脆弱内心

家庭,是个体打造出自信与自卑人格特点的基石。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孩子内在自信,而不是靠外在成功支撑的假自信。假自信,一旦遇到任何挫折、打击,带来的是对自我否定。汪成的个性特点中,有不少是假自信——自恋的成分,这也是现在很多孩子身上具有的,特别是现今社会,全民追求成功,很多个体身上表现更甚。

过分追求外在成功者的表现

这类人觉得存在的价值就是成功,这里的成功更多的是权利、地位、金钱,但是家庭关系可能一团糟。这就对应了一句话“人前风光,人后悲伤”。

他们觉得自己能力很强,甚至无所不能,但是不能遇到挫折,有挫折便开始攻击他认为给其设置障碍的人,将责任加在别人身上。支撑自己的外表虚华,一旦不能让自己引以为豪,立即会引发自我的塌陷,会想到死。这正说明其内心深处是强烈的自卑,自恋是自卑的虚假反向表现。有时疯狂追求成功,就是想掩盖内心的脆弱。

v他们需要的是别人的赞美,希望自己生活在赞美光环下。如果赞美光环消失,会异常的愤怒。这样的愤怒,极具攻击性!如果对外就是攻击别人,如果对内就是自毁、自杀。

家庭如何打造出了这样的孩子?

1.家长的生存焦虑:社会变迁,资源匮乏,这会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生存恐惧,我们需要获得更多的资源,才会有安全感。如何获得资源呢?那就是疯狂追逐成功,因为社会地位越高,手上的资源越丰富。

2.爱孩子,但不是真正的爱:嘴上说爱孩子,但是不关注孩子心理发展特点,而是根据自己需求来打造孩子。更不会考虑到我的孩子快乐吗?只会执着于我的孩子必须成为人上人!但是有时成功是获得了,孩子成人后没有内心真正的幸福。很多家长送孩子出国,正是这样的表现。

3.面子问题:为了面子,让孩子干很多违心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很好地掩饰自己内心情感感受,成人后,容易倾向于发展成自恋或表演型人格。

怎么才能既培养人才,又不会是白眼狼

事情发生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更多是如何防范。

培养孩子要注重锻炼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训练他的延迟满足,在通过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品尝到“挫折——寻求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循环过程,这样的人生体验,可以满足其到社会上应对很多挫折。

会感恩的人,内心才不孤独。引导孩子懂得感恩,孩子才不会唯我独尊,遇到挫折、烦恼时,自会有强大的内心平复力量,不至于想去死。

真正有生活责任的人,不会随意苟且自己的生命,因为有责任才会有担当,有担当会更好地面对不如意。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训练他生活小事情上的担当。

同时爱的能力也非常重要,这是共情能力,能感知别人的欢乐与痛楚,不会一直沉浸在自我世界内,不管他人的感受。要培养孩子从小关心父母、体贴父母,长大成人后,才不会缺乏爱的能力,这也是自恋者身上非常大的短板。

送孩子出国的家长需要调整心态,淡化外表虚华,才能获得孩子真正成长为国际型人才的机会。否则,就会造成千万个汪成的悲剧。

文/家家;责编/方堃(完)

猜你喜欢

挫折子女内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挫折使我更坚强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