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切忌“盲人摸象”

2017-03-03陶春

中国教育网络 2017年1期
关键词:盲人摸象智慧信息化

文/本刊记者 陶春

智慧课堂:切忌“盲人摸象”

文/本刊记者 陶春

2016年,高科技争相进入课堂

科技领域将2016年称为VR(虚拟现实)技术的元年,美国在线教育科技公司Nearpod推出了VR课程,舆论畅想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让人们戴着眼镜上课,了解世界,认知事物。其实,不仅仅VR,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大数据等概念,都一度在这一年趋热。商家争相将科技产品试水教育领域。

纵观往年标题为“智慧课堂”的新闻,往往都有一个特点,文章的前面会提到“投资多少钱,购入多少电子白板”等等,2016年的“智慧课堂”新闻,则普遍在采购汇报的基础上,还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例如,由学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3D打印等科技元素融入课堂。

黑板的位置投影仪一样的显示屏,显示着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每个学生面前都摆着一台平板电脑,显示的内容与

大屏幕一致;授课老师也是“全副武装”——便携式扩音设备、话筒、用于点击显示屏的智能笔——这是一个高科技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账号,学生做完题当即评判对错。老师通过手机、电脑课查看学生错题,还能和家长、孩子们在线交流,解答疑难……

科技产品不是智慧课堂的“万金油”

虽然智慧课堂看起来热闹非凡,进行得如火如荼,相关教育信息技术的公司都有些试点的学校和班级,然而,并没形成规模。对于平板电脑以外的高科技产品进入课堂,许多学校还持观望的态度。

一方面,产品本身的原因。据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报道,2016年5月一个教育装备展会的现场,从信息化层面划分,参展的企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0版:传统教学仪器,地球仪、实物模型、标本、桌椅、校服…… 没什么科技含量,主要拼价格。

2.0版:电子教室,录播系统、电子白板一体机。东区四个特展馆有大量这类产品,西区的广东、深圳展位也有不少,堪称整个展会的主旋律。这股三通两平台(重点是班班通)催生出来的市场需求是实实在在的行业主流。

3.0版:新产品,政策趋向+科技,仍处于摸索的阶段。

其中,展会上看到最多的新产品都是这类,基于平板电脑,教材、阅卷、题库方面本身都是数字化后放在平台上。这类产品在课堂互动方面很有优势,但是怎么把自己的课程真正结合到学校实际教学的创新还不多,仍然在探索中。

另一方面,科技产品只是智慧课堂等教育信息化的工具。而且,有的产品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例如VR的应用和语言情境有很大关系。逻辑学、哲学类、代数等抽象思维课程其实并不是非常需要VR技术的参与,而在建筑、物理、医学、生物等专业课程中应用VR,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科技产品进课堂的现实尴尬

一个是机器人,一个是风靡于唐代的马球运动。当传统运动遇上智能,诞生了新型运动项目——机器人马球。

孩子们戴上VR眼镜,感受一粒种子成长的魔力,从入土吸收养分、破土而出到慢慢长大的过程。

随着智慧校园的推进,市场上的教育信息工具越来越多,例如,做网络课堂的、课堂互动硬件的、多媒体课堂的、作业提交修改系统的、备课系统的、教务管理的工具等等。设备由谁来配置,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典型的案例是,2016年12月12日,有媒体报道了《邹平黄山中学搞“平板教学” 高一每生要交2800元买平板》一文。山东邹平黄山中学OKAY智慧课堂项目收费截止的最后一天,部分正在给孩子交钱的家长,多数无奈地表示交费并“不自愿”。黄山中学1600多名高一学生中,已经有1000多名学生交费。校方称这个钱并不是学校收取的,而是这个项目的企业收的,学校不算违规。

《广州日报》刊文《“智慧课堂” 难以替代传统授课》指出,对于“智慧课堂”这个概念,现在已经炒得很热,但这里面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总认为,教学上的一切事物只要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就叫“智慧”了,这其实是将它的工具性误当成了智慧性。其实,对于教学来说,真正的智慧性,只能来自于人,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出的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思辨性启迪,而不可能来自于哪怕是目前最高端的平板电脑。

对于“智慧课堂”的概念,不应无边无际地夸大它的先进性和适用范围。对它的工具性,该用还是要用,对它的长处,该发挥还是要发挥,但它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只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对此,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讨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的问题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那么,其他学校如何应对的呢?翻阅2016年相关的新闻,主要有几类。一,当地政府出资,整体规划,二,学校借用,学生循环使用。三,企业出资赞助,通常仅限于体验的推广。

3D打印等内容加入到校本课程之中。例如3D打印课堂,入眼的尽是学生们利用3D打印机亲手做出来的新奇的、实用的、艺术的小物件,布置得像一个艺术展览馆。

对于“智慧课堂”的定义,众说纷纭

热炒的背后,往往带来的是蜂拥而上的模仿。对于“智慧课堂”,一方面,它的确很热,另一方面,许多人对它仍然迷茫,或者说,容易产生“盲人摸象”的认知。回顾教育行业的相关媒体报道,各地教育局、学校在采购了新的教学设备、引进了新的教学方式时便高呼 “智慧课堂”已搭建完成。对于智慧课堂的标准不一,有的引入电子白板而称“智慧课堂”的,有的引入平板电脑实现教学互动而称为“智慧课堂”的,也有的制作微课而称“智慧课堂”的,虽然各地区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不同,但是多数学校的共同点是认为引入数字化的教学设备后,能称为“智慧课堂”了。

宁波为打造智慧教育、智慧课堂共投入了8亿元。目前,全市已建起400多个数字化校园,智慧课堂早已经成为宁波学生的寻常课堂。

其实,学校对于“智慧课堂”产生片面化的解读,也容易理解,因为“智慧课堂”的概念仍然是众说纷纭,缺乏标准规范和统一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智慧课堂的理解总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从教育视角提出的,强调师生情智交流,关注学生智慧发展;另一类是从信息化视角提出的,认为智慧课堂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

2016年6月,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知路径。规划中全篇未提到“智慧课堂”的具体概念,但却对教育信息化的未来五年发展做出了详细的部署和规划,也为未来“智慧课堂”的概念落地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到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原则:“坚持融合创新。要通过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坚持深化应用,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在“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方面,更是提出“‘十三五’末,要形成覆盖全国、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的水平”。

事实上,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不是购买某一样高科技的教学设备就能称为“智慧课堂”,我们需要去看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整体情况。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师运用产品的能力,教学和数据管理等,都会影响“智慧课堂”的实际运用效果。

我们要什么样的“智慧课堂”

惠灵顿公学是英国王室创办的贵族学校,为13至17岁学生开设的幸福课程是著名的课程。塞尔登爵士在这所古老的名校里引入了幸福课。他说,“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太过重视那些有形的东西,却忽略了一些无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孩子一生的东西。”

究竟什么是无形的东西呢?回到“智慧课堂”的话题,智慧的课堂是思维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和生活化的课堂。通过上课能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并得到智慧的提高。也许,这些都是无形的东西。这些内容的追求,不是仅仅提供教育信息化的工具能实现的。虽然新技术的功劳也不少,在不断推动着教育的繁荣和多样化,让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育理念分方式在改变教育。我们更需构建智慧学习模式,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了解并掌握更为智慧的学习方法。

这过程,对老师来说并不轻松。对新技术的学习过程、软件的使用等都是挑战。同时,我们应该多停下来,反思一下,借助先进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能达到了我们一直所追求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教师是被牵制于技术,还是能凌驾技术,让技术与课堂做到融为一体呢?

“对于学生而言,智慧校园有更加多样的获取资源的途径,教室的环境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形式。对于老师而言,能够让老师利用大数据的方式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还有一些更便利的教学工具帮助老师减负,让教学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于智慧教学,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曾对媒体强调了技术对于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工作便利性的增加。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智慧课堂”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课堂的话题也得到热议。所谓的未来课堂是针对于未来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响应新课程改革,在课堂重构要求基础上提出的,以互动为核心,旨在构建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主体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

未来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高度发达的网络将为这种课堂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而日趋紧密的人网关系也暗示着未来课堂必将与网络融为一体。未来课堂能够很好地进行人机互动、教师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从而达到学生、老师一起进步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盲人摸象智慧信息化
盲人摸象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盲人摸象